分享

疏通才是管理的王道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一项政策的产生,只有堵而没有疏,就只能治标不治本。只有打组合拳,才能产生最大效果。


同学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扭扭捏捏,表明自己因为开车不能喝酒。“现在开车也不怕啊,不是有代驾吗?”同学一语惊醒梦中人,谁都没有任何借口不一醉方休了。这才是真正的聚会场面啊,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无不开心热闹。

回想喝酒开车处罚的措施年年修改,就是为了能够控制住大家不要酒后驾车,但一直以来是治标不治本。而代驾的产生,似乎根治了这一项象,尽管也有孤胆英雄,但酒驾现象明显大幅减少,为什么呢?

其实一项政策的产生,就像制定企业管理中的制度一样,只有堵没有疏,无法最大化解决管理问题;只有打组合拳才是硬道理,就像酒驾处罚一样。


1

第一阶段:低犯罪成本无效

2012年以前,酒后驾车要被扣驾照1-3个月,并处以200-500元的罚款。根据实际情况看,驾照也就扣1个月,罚款即使是500元又怎样,小小处罚不痛不痒。于是大家依然大胆而为之,明知而故犯,因为犯罪成本太低,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闯关”。

企业亦如此。记得有一家企业规定,参加培训迟到了发一个20元的红包即可,这样的规则下,有谁会在意迟不迟到呢?迟到又能怎样,20元谁出不起,发个红包还能图个乐,用20元既解决了问题又娱乐了大家,何乐而不为?但要知道,这种事会愈传愈烈,其他员工也会效仿,甚至当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这种情况下,可苦了组织培训的经理以及老师,培训过程像菜市场,一会儿进来一个,总是打断老师和其他学员的思路,而没有听完整的课程,如何转化学习?培训经理如何能够保证培训效果?出了问题又是打培训经理的脸,培训成了儿戏,大家觉得这不是一件严肃的事,也许培训就是为了让大家休息一下,同时逗个乐。这样的工作我相信谁也不愿意去做,没有价值。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说白了就是犯错成本太低,不能足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即使惩罚,也像在身上轻轻点一下,不痛不痒。于是,我们大家明白了,管理过程中处罚力度太小根本无用,怎么办呢?于是,加大处罚力度。

2

第二阶段:高犯罪成本是“堵”

2013年以来,政策变了,酒后驾车被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2000元,扣12分。这个惩罚“太狠了”,6个月不能开车不说,而且还扣12分。要知道重新学习有多困难,于是人们不得不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虽然不爽也没有办法。

这时犯错成本开始激增,大家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再轻易越界。但同时开始抱怨,不人性化,不顾及大家的想法,少喝点儿酒怎么了,在美国是允许喝一瓶啤酒的量的,为什么我们国家就不行……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这种问题放在企业里,就是制定严格的政策,让大家不敢越界,但不代表认同。比如:很多企业制定了末位淘汰制,使得所有人必须努力工作,一旦处于部门末位,就不可避免离职的灭顶之灾,大家在这种高压下,不得不努力工作,但也有很多人不屑甚至于离开,因为他们会觉得无论如何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末者,那个下场太过残酷。无论部门有多优秀,哪怕大家都做得挺好,仍然需要硬性找出一位“最差”的员工,以便淘汰,好像不得已而为之。


这真的是太严格了,与组织一直提出的人性化似乎不那么相符,而且人往往有逆反心理,不行就辞职走人,似乎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

第三阶段:“堵”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2014年,社会上出现了代驾这个新职业,但那时的代驾人数较少,也不容易叫到,且代驾的人员挑三捡四无人管理,虽然喝酒可以请代驾,但总觉得缺乏保障,因为背后没有企业的背书,信任无从谈起。于是大家仍以小心为论,不敢轻易喝酒,也不敢故意闯雷区。


这个时候说明有了疏通的机制,但不健全。

企业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当发现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一些优秀员工的不爽而导致离职,似乎违背了初衷,于是开始思考,如何真正解决问题,且让大家乐于接受。这时开始想如何输导,而不仅仅是堵,但初期输导时虽然有极强的意愿,却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效果并不太好,但会发现员工的抱怨减少了,因为对于他来讲有了解决方案,虽然方案并不完美。

就像末位淘汰一样,原来是极度强硬的,现在允许申诉,且对于团队绩效好的部门,可以免于末位淘汰。这似乎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不彻底。

4

第四阶段:规范的管理在于“疏”

自2015年起,代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均为正规公司在运营,且在此期间如果代驾司机出现了问题,抑或车辆受损,均由代驾公司承担。于是对于聚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开车了,代驾也靠谱,再加上人数很多,随叫随到。不仅如此,任何一个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做代驾服务,工作之余还可以挣些零花钱。


这更像医疗行业,国家原来规定医生不允许到外面多点执业,但医生其实都是偷偷在外面“接活”,只是所在医院不知道,抑或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医院明文规定不允许医生出去兼职,甚至在劳动合同上明确约定。医生由于业余时间不能自己做些有用的事并补充一下收入,而仅是拿着有限的工资为所在医院服务,实在是感到憋屈。这种情况下,有些医生不再好好给病人看病,得过且过,也不会出问题。但这并不是好现象。国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后,出台了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即医生可以为多地服务,充分利用了医生的业余时间和资源。这就是“疏”的结果。

而代驾的出现且规范的执行,并运用了共享的概念,即解决了大家逢事必聚会,聚会必喝酒的问题,也解决了吊销驾照的风险,可谓双赢,何乐而不为?

在企业里,管理亦是平衡,不能仅是堵、压,还要给予合理的疏通机制。这才是管理的王道。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遇到了问题不能隐忍,而是需要彼此沟通,沟通才能更好地疏通,才能达到互相理解、共赢的结果。

责任编辑:庄文静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