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属不改,谁之过

 魏向辉老师 2017-06-28

在沟通的培训课堂上,一个学员跟我说了一件让他很苦恼的事,他有一个下属,每次交报告给他的时候,在报告中都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拼写错误,格式不对等等。他问我,“老师,怎么能让他改过来?”我也问了他一个问题,“你都做了些什么?”他说,“我每次都会帮他改好,然后再还给他。我批评过他几次,但每次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我还得继续帮他改。”我又问,“你觉得谁应该对这个问题负责?”他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这个下属。”“除了下属还有谁?”我追问,学员陷入长时间的思索……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固定行为模式(behavior pattern)的实例,根据“里尔玫瑰”模型(Leary’s Rose),人际互动中某些行为通常会引发另一些行为,其中主导型行为(Leading)会引发依赖型行为(Depending)。在这个例子中,学员和他的下属之间的互动就体现了这一点,领导采取了主导型行为(帮助修改拼写和格式),而这种主导型行为导致了下属的依赖型行为(不检查拼写和格式,反正领导会做)。这种过程经过几次反复,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在他们今后的相处过程中,基本上会继续延续这种模式。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很多,领导什么事都拿主意,下属就习惯了什么事都来请示领导;夫妻之间有一方总是冲在前面,另一方就会习惯跟随。当这种行为模式对于双方都没什么影响时,可以继续。但是,当这种行为模式给某一方带来困扰,希望打破的时候,“里尔玫瑰”模型就能够帮助我们。

在听我讲解前面的内容时,这个学员一直频频点头,此刻,他急切的说“老师,我想打破这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应该怎么做?”


有一位资深的培训师曾经跟我分享过一句话,“很多人的行为都符合精神病的定义,就是不断重复同样的行为,却期望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期待不同的结果,必然要有不同的行为。那么,由谁来开始新的行为呢?在这个例子中,期待着下属突然调整自己的行为,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只能从主管自己的行为开始调整,“里尔玫瑰”模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行为引发行为”,往往当我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后,会发现对方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现在这位主管已经准备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入手了,根据“里尔玫瑰”,主导型行为能够引发依赖型行为,同样,依赖型行为也能够引发主导型行为。在课堂上,通过role play,我们让这位学员尝试了依赖型行为,以低姿态跟下属进行对话,说明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困扰,请对方帮助解决,在role play中,他的这种做法激发了扮演其下属的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方自己想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开始take ownership。这次成功的经验让这位学员很兴奋,他决定回到工作环境中立刻尝试这种沟通方法,同时今后不再继续帮助其下属修改拼写及格式。


一个月以后我收到这位学员的邮件,他很高兴的告诉我,通过应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他的下属果然自己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从此认真执行,他原来的苦恼从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当我们因陷入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苦恼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谁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