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妙动听的道教音乐,原来是这样的!

 龙腾碧海 2017-06-28



▽ 道历四七一四年 | 岁在丁酉 | 四月廿九 
西历2017年5月24日

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时会配合使用音乐。早期道教科仪中的道教音乐资料现存较少,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西历415年)寇谦之所得的云中音诵,华夏颂步虚声,是道教音乐较早的书面记载。

西安八仙宫
道乐表演



唐代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道教音乐也受到重视,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玄宗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唐代道教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逐步发展和提高。


北宋时,则产生了道教音乐的曲谱集《玉音法事》,其中共记录从唐代传至宋代的道教音乐曲谱50首,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一本道教音乐的声乐曲谱集(现存的是明代道藏的版本,宋代版本已佚)


宋徽宗好道


南宋时,道教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卷五十七记载,当时的道教音乐对于声乐形式和器乐形式的运用已经比较讲究悦耳动听。


明代,由于洪武七年(西历1374年)道门科仪去繁就简更加规范和统一而且又有新的发展,进入了定型时期。此时出现的道教音乐谱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采用传统的工尺记谱法记谱,共记录道曲14首。


明世宗嘉靖皇帝好道


另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及《圣母孔雀明王经》等有关道教音乐的记载,明代道教音乐既有承袭唐、宋、元三代之旧乐,又有吸收南北曲音乐的新制道曲,甚至连民间音乐如清江引一定金采茶歌等曲调皆为道教音乐所吸收。


清初叶梦珠辑《阅世编》卷九中谓道教法事引商,刻羽合乐,笙歌竟同优戏。以上说明古时道教音乐已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近代道教音乐,基本上承袭明代以来的音乐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

道教音乐
的内容

道教斋醮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单纯的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类似舞蹈的步法)等场面;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步虚等格式。


道教法事都会有道乐配合


这些组合变化,常同念白、诵经腔、禹步等合用在法事中。道教斋醮名目繁多,有水灾、旱灾、虫灾、雷击、瘟疫、伤病、生亡、延寿等各种法事它以法事需要组合串连各种颂、赞、步虚、偈等道曲。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随之变化。


经过一千多年的斋醮实践以及长期地吸收民间音乐的养料,道教音乐十分丰富:


有赞美三清、神仙的颂歌;有表现神仙应召而来的飘拂飞翔之声;有表现镇煞邪趋恶魔的庄严威武的曲调;有表现众神仙抵达仙界或功成庆祝的喜庆欢乐之乐;有表现引上仙界的缥缈恬静的曲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