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道教】从道教音乐的角度来解读“当秀才容易当道士难”

 黄之中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道士不但要熟悉道教经卷,精通斋醮仪式,而且还要有演唱道曲、演奏乐曲等艺术本领。所以江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出一个秀才容易,出一个佳道士难。”就是说,一个道士不但要学会复杂的科仪程式,而且在演唱、演奏上也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备相应的艺术欣赏能力,才能有资格在斋醮法事中担任“都讲”、“高功”等较高的职务。

道教音乐,为什么要求会这么高,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图片

高雅

道教音乐保留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色。斋醮、颂经、法术等活动中的音乐是同仪礼和祈禳符咒等术结合在一起的。大型斋醮活动的音乐,包括成套的器乐曲调和声乐体裁,形式丰富多样,曲调细腻优美。道教音乐自它形成伊始,便一直受到皇室官府的扶植、利用和荫护,并受宫观组织和清规戒律的制约,很少受社会动乱冲击,得以自成一体地连续发展。因此,道教音乐能将其古代传统音乐保存至今,在今人听来,格外的高雅华贵。

图片

风格

道教音乐在保留其高雅华贵特点的同时,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地方性特点。同一法事中采用同一旋律的音乐,因各地的行腔、旋律装饰(加花)都带有本地地方音乐特点而各不相同。此外,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词,各地选用本地音调也可配曲。例如,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乐吸收了不少江西民歌小调和曲艺、赣剧的成分;苏州玄妙观道乐同苏南吹打一脉相承;上海道教音乐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委婉、清丽和典雅;台湾中南部道乐受到福建南音影响。全真派道乐中,北京白云观采用北京韵,崂山道乐具有胶东地方音乐风格,沈阳道乐具有东北民间音乐特点,川西道乐同四川清音、扬琴以及川剧高腔音乐也有紧密联系;武当道乐则有明显的混融南北音乐的色彩。

图片

传承

道教音乐经过千年的发展,在当代,各地富有特色的道教音乐都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同时,境内外有志于传承道教音乐的道观纷纷成立道乐团,道乐的诵唱和乐器演奏均由道士为主担任。各地道乐团建章立制,逐步规范排练、演出制度,坚持提高团内道士的音乐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道教音乐曲目为主要排练方向,团队成长迅速。近年来,在诸多大型演出活动中,道教音乐逐渐被社会所熟悉了解,这一千年的艺术瑰宝得到了越来越多大众的喜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