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风靡大街小巷的小龙虾。 ![]() 应该是这个 ![]() 小龙虾又叫克氏原螯虾,美国螯虾、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这个物种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白色,蓝色等,所以有些人也把小龙虾作为宠物饲养。 ![]() 蓝色小龙虾 ![]() 白色小龙虾 ![]() 红色小龙虾 在100多年前,先后被引进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其他地区,成为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外来入侵物种。 小龙虾可以忍受无水的旱季达4个月,也可在微盐的水体里生存。在湿季,它们能在陆地上行走数英里寻找栖息地。所以,一旦到达某一地区,就会快速的繁殖起来,挤压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 在中国,小龙虾于1929年从日本移植到南京一带,逐渐扩展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归化于中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群。 小龙虾之所以没有在我国兴风作浪,原因是好吃。 在原产地美国,早在18世纪就已经被养殖,曾经一度美国小龙虾的养殖量占到全世界的90%以上。不过现在已经被我国超越。 所以,当小龙虾被引进中国后,迅速变成了: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香辣小龙虾、爆炒小龙虾、蒜泥小龙虾、红烧小龙虾。。。 但野生的小龙虾仍然对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为,小龙虾不仅吃湖中水生植物和小鱼小虾,由于它们喜欢钻洞,常会洞穿田埂破坏堤坝,对防汛抗洪会有影响。 ![]() 革命尚未成功,吃货仍需努力 第二个,中华绒螯蟹 俗名大闸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中国沿海,沿河地区的小型蟹种,蟹体大小大致和儿童的手掌相当。 ![]() 大闸蟹会在淡水中度过大部分生命,但它们必须回到海中繁殖。 该物种对其他生态具有很强的侵犯性,目前普遍的说法是,1900年大闸蟹是随着轮船的压舱水来到的欧洲。在那里,大闸蟹除了在沿海地区大量繁殖外,已经深入到内陆500多公里,它们摧毁渔网,伤害本地鱼类,损害当地水坝,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 ![]() 在泛滥最严重的德国,人们一开始努力的捕杀、并做成动物饲料,但没有效果。 ![]() 在大闸蟹肆虐欧洲的时候,在它的原产地中国,却因为过度捕捞导致长江下游蟹种数量严重下降。因为在中国大闸蟹是著名的江南美食。 ![]() 吃货,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一群人 第三个是欧洲青蟹, 它们原产于东北大西洋及波罗的海,喜欢在河口环境生活,以泥、沙或岩石海床、沿海湿地及沼泽最为适合。它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能抵受4-52‰的盐度,也能在0-30C的温度下生存,但很难进入较深的水域。 ![]() 欧洲青蟹近代以来一直在向全球扩张,已经在相似环境的澳洲、南非、南美洲及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大量繁殖。它们吃多种软体动物、蠕虫及细小的甲壳类,对多种渔业有潜在的影响。 ![]() 欧洲青蟹也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但只是英法两国会在北大西洋地区对欧洲青蟹有捕捞,其他地区的人好像没什么兴趣。 ![]() 目前,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日本沿海都有大量发现,在东南亚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在中国沿海地区暂时没有获得欧洲青蟹的报告 |
|
来自: FSWillWarcher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