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咪蒙走的第20天,想她

 cat1208 2017-06-28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恋爱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笔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illustration by Lieke Vorst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咪蒙老师被禁言,已经过去了整整20天。


互联网上20天,约莫等于人间20年了。


事到如今,喜新厌旧的网民们,差不多已经将咪蒙老师抛到了脑后——仿佛她从来没有红过一样;仿佛那些贱人low逼、爱国情怀、职场眼泪引发的滔天巨浪,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信息存储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纸质书籍的保持期限以百年计,现代科技引以为豪的电子数据,也撑不过一万年。


咪蒙老师也是注定将被时间打败的人,只是没想到,这场败仗,来得太快、太猛烈了些。


1


1998年,除了劲歌热舞的张惠妹、李玟、徐怀钰以外,从台湾海峡那头,漂洋过海而来的文化符号,还有一个作家,痞子蔡。


1998年,当台湾人蔡智恒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扇动翅膀的时候,绝不曾料到,二十年后,网络作家将成为一门年收入以千万计的职业。


彼时的网络作家们,大多没有功利目的。写东西,不过手痒而已,抱着比较严肃的态度,写一些游离在传统审美边缘上的文字。


彼时的网络文学,纯朴、稚嫩,像个刚刚走进大城市的乡下姑娘,带着一身土气,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怯生生地想要挤进文学的殿堂里去。


就像名噪一时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如今虽然奄奄一息,但在一代青年人的印象中,它几乎算是网络纯文学的圣殿了。从中走出的两位作家——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分别引领了下一个十年的青年阅读审美。


如今,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已经分别成为了不同的文化符号,谁能想到,他俩竟然还有这个共同点呢?


千禧年前后的网络作家们,无论风格流派,身上的标签都是一样的——不入流。


那时文化圈,尚未领略到网络的厉害,仍沉浸在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的境界之中。


作家虽穷,却是有风骨的。


连王朔和王小波这样“半路出家”的作者,都是当年文化圈众口唾骂的对象,何况这些不入流的写手?


“榕树下”的首位艺术总监,陈林,曾回忆过当年他推销安妮宝贝的故事:“当年我到北京推销过安妮宝贝,跟出版社谈,希望出她的书,印两万册。我说我们不要任何利益,就是想推这样优秀的网络作家,但是北京这边不同意。


不是大学毕业,不是文学系出身,没进过作协,没在《收获》《十月》上发表过文章——这样的作者,也配出书?


现在的作家们,一定很怀念那个年代。有垄断权的感觉,总是好的。


少数从网络突围的作家们,就像那些发达了的乡下姑娘们,急着跟原生家庭撇清关系。


2001年,网络作家今何在,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悟空传》。在收获《光明日报》的好评后,迫不及待地转入“主流文学圈”,写小说,写剧本,最终却一事无成。


直到他重回网文怀抱,创建“九州论坛”,才重拾辉煌。


郭敬明在“榕树下”练得手熟之后,转投新概念的怀抱,一战成名,假装从不曾有过网络写作的历史。


安妮宝贝的切割更为决绝。


在《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取得成功以后,安妮宝贝不再把网络当作自己的阵地。开专栏、办杂志,结婚生子,把笔名由安妮宝贝改为庆山,彻底摆脱了那个带着初代qq空间痕迹的自己。


对网络上的评论,安妮宝贝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在乎。显得十分虚怀若谷,云淡风轻——这似乎不能解释,为何她会选择在2005年加入作协。


忘了说。郭敬明、今何在、安妮宝贝,连同“榕树下”的艺术总监陈林,如今都加入了作协。

2


直到2003年6月19日,网络作家们,都像是中国作协这颗大树上,一根长歪了点的树杈。但无论怎么歪,这枝桠终究都是树干上的一截。


2003年6月19日起,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25岁姑娘,李丽,开始在网上撰写自己的性爱日记。


一开始,这些日记的访问量不大,直到8月的某天,李丽在日记中公布了她与广州某摇滚乐手的“一夜情”故事,并以细腻的白描段落,重现了大量不可说的细节。一时引发网络轰动,李丽一炮而红。


李丽的网名,叫木子美。


木子美在网络人气飙升,嗅觉敏锐的“榕树下”闻到了商机,立马出手收购了她的系列性爱日记。这些日记后来被集结成书,便是《遗情书》。


哪怕在十多年后,出版社对此类书籍的态度,都是尽量别沾手,能跑多远跑多远。出版《遗情书》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当年可谓是毅然决然、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对木子美的宣传,一时铺天盖地,焦点,则理所当然地落在“性”字上头。


尽管《遗情书》里的性爱描写,就跟鱼香肉丝里的鱼一样,只是个噱头。但跟咪蒙老师说过的一样,无可否认,大众喜爱的元素只有三样:暴力、金钱、性。真理亘古不改。


对出版社和媒体携手塑造的“荡妇”形象,木子美非常恼火。她说她被商人利用了,很多人不了解事实,只会一味对她恶意谩骂。


木子美成了社会现象。2003年10月,她一口气上了六本杂志。11月,新浪首页挂着三篇她的专访。


一些人将她视为猎奇对象,一些人把她看作女性先锋,但更多的人,对木子美是鄙视、厌恶,甚至愤怒的。《遗情书》出版后,她的网站被关,专栏被撤,骂声铺天盖地,被很多人威胁,甚至一度不敢出门。


我不认识木子美。但从她早期的作品《容器》可以窥出,这个哲学系毕业的女人,对身体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一个容器。身体和道德无关,和精神无关,灵魂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这里头甚至带着点禅宗的味道了。


木子美很快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她说:我不需要为某种形象、某种意义坚持……继续自由地呼吸吧,我是怎么生活的,就怎么记录,哪怕被干扰、被破坏。


于是,她继续和男人睡觉,继续记录细节,发表辛辣的评论,一路让大众跌碎眼镜。2014年10月,杨树鹏和张歆艺宣布离婚。隔天,木子美便在网上贴出和杨树鹏当年开房的文章,并附上杨树鹏给她写过大量示爱的电子邮件。


那还是在木子美成名不久,名声最坏的时候——男人总是这样,明的里大声骂荡妇,暗的里,却对荡妇欲罢不能。


木子美不会被打垮,就像《V字仇杀队》里说的:因为她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杀不死的。


否则你无法解释:身体写作的男人女人那么多,却只有木子美活到了今天,仿佛还有越活越好的趋势。


当然,从那以后,木子美很久没有再出过书,也没有加入作协。

3


跟著作等身的初代网络作家不同,木子美老师开辟了一条网络写作的新路径:哪怕我十年不出书,也可以一直活跃到现在。


网络写作不必长篇累牍,也不必像今何在、郭敬明和安妮宝贝一样,尽量向主流靠拢,尽量向文学靠拢,要写书,要加入作协,要成为树干上的一根枝桠——木子美老师宣布了,短平快、精气神、辛辣劲爆,才是让她长红十年的秘诀,其他都是狗屁。


于是乎,2005年,新浪博客应运而生,并顺势火遍了大江南北。


徐静蕾拍过什么电影,可能听过的人不多。但大多网民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他们追过徐静蕾的博客。


如今看来,徐静蕾的博客写得甚是无聊。多谈电影、文学、旅行、美食和她的宠物猫,看得人直要晕睡过去。


但在网络仍是新鲜事的年代,徐静蕾的博客阅读量,篇篇都是10w+。在angelababy结婚生子可以连播三天三夜的年代前,对接触“大明星”的私生活一事,群众也有超乎寻常的热情。


十年过去了。靠博客焕发事业第二春的老徐,早就不搭理博客这个东西了。十年来,她似乎没做成什么事,却在公众号的推波助澜下,顺利成为现代女性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她不稀罕写作,也不稀罕文化人的标签,要的,只是这个身份。


这个身份,足够让老徐再逍遥上十来年了。


何况老徐身后的传人无数:一派弟子转战微博,用自拍、段子和大量曝光的私生活细节,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明星。谁说薛之谦,就不是踏着老徐的路子走过来的呢?只是世道变了,文化人不再吃香了。


另一派弟子转战公众号。她们,可能变成了熬鸡汤的女子、岁月静好的女子、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分享食物、萌宠、书籍、电影、情感故事,照样混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


和徐静蕾同期火起来的,还有韩寒。


和郭敬明一样,韩寒也是少年成名。郭敬明发家于“榕树下”,很快,便转身拥抱了纸媒。韩寒成名于纸媒,却在2005年的风口浪尖上,转身拥抱了网络。


如今再看韩寒的新浪博客,谈自由,谈革命,谈爱国,虽然语言还比较稚嫩,思想却锋芒毕露,像一把锥子。


如果写公众号,第一个被禁言的,是他,而不会是咪蒙老师。


网络写作,似乎也有一段百花齐放的年代。很早以前了,早得大多人都不记得了。


当然韩寒并不想在这条路子上长走下去。他正经更博,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如今开公司,培养郭敬明路子的少年写手;拍电影,赚赚二三线城市青年的零花钱,过得不知多么好,干嘛还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去写那些酸不拉唧的东西?


对老徐和韩寒而言,网络,不过是个跳板而已——他们无意成为公知或文青。


就像薛之谦写段子,不是想出笑话集一样。

4


咪蒙老师战战兢兢地为韩寒《独唱团》写稿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她的一篇文字,在五年后,竟然可以开出60万的天价。


韩寒创办ONE,稿酬方面,一则短篇小说1500,许多作者坦言:在业内,这算是高的了。


但和60万相比,九牛一毛。


1500的稿酬,怕是咪蒙老师身边,月薪五万的助理也看不上——当然,想来韩寒也看不上助理的文字。


许多人批评咪蒙老师媚众、低俗,有辱文人的名号。我不这么以为,在我看来,咪蒙老师是一位,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十多年来的,集大成者。


她承袭木子美的大旗,把网络写作从传统文学中完全剥离出来,尽管长成了一颗畸形的歪脖子树,但这是一棵树,不是任何一根枝桠。


她接过徐静蕾的标签,要为当代女性发声——不是为那些大城市里的知识女性,而是小城镇里的傻白甜们,读过一些书,认得一些字,有些懵懵懂懂的自我认知,需要一位代言人来为她们开路。


她沿袭韩寒的辛辣尖锐——用公知的语气,来谈三俗的事情。这套路,咪蒙老师想必驾轻就熟。毕竟“爱国就是兽性”这话,可是咪蒙老师当年亲口说出来的。


看着咪蒙老师这颗怪胎,知识分子们慌了——但知识分子慌了也没什么用:咪蒙老师背后站着1500万簇拥,当代哪个作者,敢说自己有这么多的粉丝?


反正我不敢,我也不知道谁敢。


对了,2016年,《人民日报》的日发行量,是186万份——只比咪蒙老师的公众号平均阅读量少几十万而已。


指责咪蒙老师前,我们该摸着胸口问问自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我不喜欢,我算老几?


人人都说,这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


是啊,咪蒙老师振臂一呼,说要“干掉新概念”,于是这个时代的网络作者们,个个都觉得自己位列仙班了:不用再求着出版社出书了,不用再加入作协了,甚至不用再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了。不再需要任何平台,不再需要任何跳板,只要写,迎合大众爱好地写,便能年入千万,不再走迂回路线,也不比韩寒和徐静蕾赚得少。


只是咪蒙老师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新概念背后站着的是——《萌芽》杂志,一本创刊60年的老牌杂志,以及背后的主办方,上海市作家协会。


对,就是那个被大家遗忘已久的角色——作协。


当咪蒙老师被禁言,当轰轰烈烈的首届“新媒体写作大赛”无疾而终时,她背后站着的人,有谁?


有谁?

5


我们中国人写文章,自古以来,讲求“文以载道”。


这里的“道”,不是教人怎么赚钱和谈恋爱,怎么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是唐宋八大家的那种气吞历史、指点河山的文章。


欧阳修当年写点风月花鸟的词,偷偷摸摸,生怕见人,连名都不敢署,全靠后人考据得来——可见这类小情小调的东西,始终都是下九流。


当然这种文章不是谁都能写的——唐宋八大家里,王安石是宰相,欧阳修当过副宰相,其他人,都是文名显赫、权倾一时的大臣,你一个写公众号的,必须吾日三省吾身:我能写吗?我配写吗?我怎么配作这种老爷们的大文章?


当今的公众号写手们,没什么大错。只是他们门槛太低,嗓门又太大,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甚至觉得自己是文坛的主力军了。


就像咪蒙老师叫嚣过的——她要干掉新概念。


既是下九流,就该有下九流的生存智慧——网络作家们下笔钱,最好先问问自己:我到底是为谁而写,以及,我背后究竟站着怎么样的角色。


对前一条原则,许多人太过重视,所以俯身下去,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金钱、暴力和性层出不穷,一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看着好不热闹。


对后一条原则,我们则忽视太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


网坛的前辈们,其实早就为大家指明了出路——


要么著书立传,加入作协,成为体制的一员。


要么活出自我,别在乎那点子广告收入,以致走火入魔。


要么以网络为踏板,赢得身前身后名,再来一波华丽转型,往后上上节目,卖卖人设,做做生意,岂不美哉?


卖什么都好,千万别卖文字。这行当不仅是下九流,而且风险也高。


人是官妓,咱只是流莺。


当腾信股份为“关爱八卦”投资1000万的时候,它有没有想过,这是一门风险极高的生意,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咪蒙老师也有过焦虑。写公众号的同时,她一直在谋划向影视行业转型。但影视圈的门槛颇高,要钱要名又要人,咪蒙老师背后1500万的粉丝量,一点也帮不上忙。


徐静蕾老师当年打入京城文艺圈,却只需要王朔轻轻拉一把


柠萌影业的副总裁周元,曾告诉咪蒙老师:没有公众号,你什么都不是,这是你的核心价值。


这不是什么好话,且一语成谶——在被禁言不过20天后,咪蒙老师已被人民群众们火速遗忘得一干二净。


连咪蒙老师尚且如此,我们这样的写手,又该如何自处?不过是谦卑谦卑再谦卑,像张佳玮那样,十一点写篇文声援国乒,十二点时候,又暗戳戳地删掉了。


这才是身为一名网络作家的自觉。


这一刻,我无比怀念咪蒙老师。


我怀念三个月前,她接受GQ专访时,那种风头一时无两的样子。她告诉我们,这个时代,写作是有出路的,金钱名气滚滚而来,爽得不行。


那吃相虽不优雅,却很鲜活,好过一片噤若寒蝉,风声鹤唳。


三个月后,咪蒙老师不在了,自媒体的大旗倒了。当她归来的时候,她将会是什么样子,自媒体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了。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江湖同行,往后,诸位各自珍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