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创作门外谈(一)立意篇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17-06-28

诗词创作门外谈(一)立意篇

张贤平

 

(一)立意重要

在这方面,古人有许多重要论述,罗列如下:

“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杜牧《樊川文集、答庄充书》:“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红楼梦》第48 回写黛玉论诗,说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比如崔颢《黄鹤楼》)

 

“意在笔先”、“辞以达意”。刘熙载《艺概.文概》:“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于手脚忙乱。”

.沈德潜《说诗卒语》卷下:“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笔也,惨淡经营,诗道所贵。倘意旨间杂(错乱——笔者注,下同),茫然无措(措辞),临文敷衍、支支节节而成,岂所谓于得心应手之技乎?”

.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集、竹溪先生文集引》:“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己”。

杜牧《答庄充书》:“苟意不先主,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闹市,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己。”

.袁牧《续诗品.崇意》:“虞舜教葵,曰:‘诗言志’。胡今之人,多辞寡意,意似主人,辞似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

 

(二)立意的原则:真、善、美。

1真。就是真实、诚信,就是既要符合客观实际,有现实意义,又要发肺腑、抒情写志。

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斟酌风尚而立意”。(立意要根据实际的需要)

.郡雍《论诗吟》:“何故谓之诗?诗者言其志。既用言成章,遂道心中事”。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作品欣赏]

浣溪沙 思慈母
--写在母亲十九周年忌日
    严节天寒心也寒,(冷)雪消偏又雨潺潺(湿)。上苍知我共潸然。眼前景恍若眼前挥手去,依稀梦里把家还。心中境那厢慈母可穿棉?魂中情

上苍与我同落泪,我与严冬共心寒,融情于景;天寒雨湿,心中惦念母亲,因而“梦里把家还”。她惦念什么呢?“那厢慈母可穿棉?”思之切,爱之深,读之怎不令人动容!

 

[比较阅读]弥勒联6副

北京潭拓寺弥勒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峨嵋山灵岩寺弥勒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无所不容。

 

 浙江鄞县天童寺的大肚佛联

大肚能函,断却许多烦恼碍;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台湾省开元寺弥勒联: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题千岛湖蜜山弥勒殿

香客敬香拜弥勒,频叩首:求菩萨留意,留意,留点意……

笑佛堆笑谓游人:连拍肩:请施主放心,放心,放宽心……

 

再题千岛湖蜜山弥勒殿

大肚能容,独不容酷吏欺黎庶;

慈颜常笑,最堪笑贪官扮圣贤。

   前四联,是古人根据那个时代的风情立意创作的;后两联则是今人“斟酌”

当今“风尚而立意”创作的。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自己动情的,才能感动别人;自己有感而发的,才能启迪读者。立意必须“真”,矫情的,无病呻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2、善。就是作品观点正确,思想积极,具正能量

.姚鼎的《答翁子士书》:“诗之美者、命意必善”。

.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文章功用不济事,何异丝巢缀露珠”。

王充《论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文贵夫顺合众心,不违人意,百人读之莫遣,千人闻之莫怪。故管子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集》:“古之人不尚虚饰。因事遣辞,形吾心之欲言者耳。间有心之所不能言者,而能形之于文,斯亦文之于乎?”

.潘德舆《养一斋的诗话》:“诗最争意格。词气富健矣,怒不清高,可作而不可示人。格调清高,意不精深,可示人而不可传远。”

由古人的论述可知,一切“无稽之言,抄袭之说、谀佞之文”,“都是害己害人的立意。”“多一篇多一篇之损”。一切为了社会进步,为了公众需要,能给人以健康的、积极的、有用的立意都是好的,应该肯定的。

【比较阅读】情诗四首

(一)

月儿弯弯照窗纱,牙床横陈玉瑟琶;

  有心上前弹一曲,又怕琴声传外家。

公公在月夜暗窥儿媳横陈床上的玉体,欲火中烧,想上前勾引,又怕丑事外扬。这首诗的内容、题材和立意都是低俗的、下作的,更谈 不上什么艺术价值和高尚的爱情,为人所不齿。

现代诗中,有一个流派叫下半身写作。他们写的下半身诗,更加龌鹾,简直就是流氓。这样的“诗人”,连人格都不要,还谈得上什么诗格!

(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秦词立意高远,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这首词的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因此,家喻户晓,流传久广。

 

(三)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开篇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附]

《李希声诗话》曰:薛能,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薛能大言如此,今读其诗真堪一笑。

刘白之词,则绝非薛能可及。

(禹锡)之词曰: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之词曰: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其格力风调,岂薛能所可彷佛。于此可知格调之不可不讲也。 

3、美,在立意方面来说,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立意要集中。防止“二意两出”和“意多乱文”。这是说立意要力求集中、鲜明,不乱不散,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要有倾向性。

.魏际瑞在《伯子论文》:“文生于意而意多乱文,议论主要于事而事杂乱议”。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李渔《闲情偶寄.戒浮泛》:“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奏效。”

 

【比较阅读】诗词三首

有闻

习字吟诗寿惯长,人道如今事异常。

一旦声名初显露,歌厅饭店日徜徉。

林黛玉《唐多令.咏絮》: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天,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薛宝钗《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均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林词悲凉、软弱、灰暗、消极,“嫁与东风春不管”。催人泪下;薛词则给人一种暖色调,“白玉堂”,“均匀”,景随情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自信、积极、坚强。二词的立意大相径庭。从宿命论方面说,决定了人物的不同命运;从处世方面说,更导致了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诗如其人”,诗与人是基本吻合的。这两首词,立意都是单一的,明确的。

《有闻》则不然,后三句将如今有些文人,一旦有点名气,就整天泡在饭店歌厅里了,第一句则说写字吟诗可长寿,前后显然不搭界。

 

2、)立意贵新颖。“诗文随世远,无日不趋新”。

李渔《闲情偶寄》卷一:“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李翱《答朱载言书》:“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吕本中《童蒙诗训》:“作诗自立意,不可蹈袭前人”。“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那么,何为新呢?李渔。《窥词管见》:“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由武而进于韶矣。……意之极新反不妨词稍旧。”

.方东树《昭昧詹言》:“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于用意戒之,于取境戒之。”

曹雪芹《红楼梦》六十四回:“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言。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的好诗。”

.《一瓢诗话》“用前人之字句,既有之字句也。若蹈前人之意,虽字句稍稍异,仍是前人所作。嚼饭喂人,有何趣味?”

   

a议论新警,推陈出新

看下面写同一题材的三首小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是思念的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认为卷土重来,项羽是不可以的

虽然三首诗都是写西楚霸王,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各不相同。第一首是从节操角度评价;第二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评价;第三首是从人心向背角度评价。三首小诗在“立意”的角度上分别进行了创新。

 

b转换视角,同中见异 对于一些常见的题材,高明的诗人,往往转换视角,别出心裁,从而创造出新颖的诗意。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说:“诗人构思之功,用心最苦,始则于熟中求生,继则于生中求熟,??每一题到手,先须审题所宜,宜古宜今,我作何体,布置略定,然后立意。立意宜审某意为题所应有,某意为题所应无,某意为人人所见,所意为我所独得。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见惊喜,别怅惘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相见亦悲别亦悲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百感交集

宋代陈世崇评价说:“久别倏逢,曲尽人情,想而味之宛然在目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也评价说:“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婉畅,曲尽其妙。”

 

c反常合道,奇趣横生 

苏轼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指在诗的内容或表现方法 上不符合人们习以为常的常情、常理、常规;“合道”,则指这种反常的表现其实恰恰传达出 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从而创造出不一般化的新奇的形象和意境。

 

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题为《客中作》,按照常规应当抒写他乡作客之愁苦。豪放不羁的李白,却表现出一 种旷达乐观的豪情。

 

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不写相见时的欢笑场面,而写流泪感叹的情景,将骨肉团聚、悲喜交集的情景写得何等逼真动人。杜甫这样写,便从一个家庭生活的小场面,曲折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大动乱,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反常合道”,绝不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技巧问题,它更主要得力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荷塘偶得二首

(一)

观莲总羡莲双蕊,碧水青天夜夜心。

案上剖开三节藕,始知污淖不藏金。

 

(二)

无视花心藕,争夸并蒂莲。

孰知催泪事,多在舞台前。

——这两首诗,对莲藕的观察评价,也是反常合道的。

 

3)立意贵深刻,不可隔靴搔痒。

李翱《答朱载言书》:“故义深刻意远,意远则理辩。……如山有恒、华、蒿、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此创意之大归也。”立意贯透彻,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要有深度。有了深度,影响才能及远,作用才能较大。

唐代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代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唐代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比较阅读] 旗袍

七律  旗袍        

题记- 穿着得体旗袍,轻歌曼舞,拒绝轻佻眼神,女人的自信与美丽分外妖娆。
莺歌燕舞冠秦淮,妙曼身姿笑更乖。

紧锁芳心淑女范,轻吟小曲敞胸怀。

天香国色风摇影,玉佩丝绸路绕街。

巧手裁衣栖落雁,飘然物外比仙娲。

 

走近旗袍(摘录)
 走进博物院参观你——“旗袍”的华章,
 我不知道,这是你的荣耀还是你的悲伤
 记得你从大清帝国的海棠叶里走出时,
 不仅妩媚,骨子里还透着大国的端庄。

 从此,你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厅堂和厨房
 在那积贫积弱的民国里,彰显了女性的素养。
 你把中华文明织进每一根纤维,
 修炼了中国女性的柔美和坚强。

 你是女大学生白色的校服,
 你是女教师蓝色的圣装。
 你把中华和西元两种美揉和在一起,
 你成为女性对典雅和知性的向往。 

你陪伴中国女性随师北伐,
 你哺育婴孩熟睡在梦乡。
 你唱着战歌,硝烟中
送郎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

当乞丐裤和露脐装成为时髦
你却被遗弃在博物馆的展览箱

 即便偶尔在盛典上露面,
 那也只是用你装点模样。

啊,在喧嚣浮躁光怪陆离的街市,
 我怀恋阴丹士林旗袍上的徽章。
期待你走进千家万户的厅堂和厨房

走出家门,走出街巷

带着茉莉花的芬芳。

和着京剧激越的锣鼓

走向世界,面对海洋……

——七律写旗袍,停留在表面;《走进旗袍》深掘旗袍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4)立意贵含蓄。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

姜白石把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诗,称为善之善者。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含蓄可以达到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昧,使人神远的境界。简而言之,含蓄的诗都把思想感情蕴藏于篇章之中,而不直接披露于外,读者掩卷而思,即可思而得,再三玩味,便觉味之不尽。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头向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临考前,特以闺意诗投献张藉,希冀得到他的赏识推荐,诗写得很含蓄。

 

七律 丙申谷雨次日雨中即景
桃梨谢了杜鹃红,好景又藏烟雨中。
高树凝珠无浊泪,小池映影有芳丛。
紫藤架上香氲袅,翠柳枝间薄雾朦。
春去春来谁作主?一番花信一番风。
   乍一看似乎只是写谷雨前后的客观春景。末句似乎也很平淡,也只是客观叙述春信的过程。粗略阅读,我们很容易将“春来春去谁作主”这句设问忽略,而本诗的立意正在这个问句上。一问一答,揭示一个真理: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客观世界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发展也是如此,谁也违背不了!

 

 

不便明言的——

李益《伴姑吟》

十六作伴姑,含情语邻母。
今年新嫁娘,问年才十五。

写一位当“伴姑”的姑娘,含蓄地表达她也想出嫁的愿望。

不宜明言的——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位清高脱俗之人,孟浩然更是为散淡的隐者,无论是送还是别者,都不可能明言,都不可能那样低俗。

不必言明的——

于偾《对花》:

花开蝶满枝,花落蜂还稀。
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这首诗是讽刺世态炎凉的。以蜂蝶比喻趋炎附势之徒,以燕子垒窝旧巢赞誉气节操守。

不敢明言的——

茜桃《呈寇公》:

一曲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据说,寇准生活非常奢侈,常在酒宴上将成捆的绫绸赏给歌女。作者有感于此,故“呈”诗相讽。但寇准是气焰熏天的宰相,所以出于义愤和良心不得不言但又不敢明言,只好采用迂曲的手法,去指责歌女们贪得无厌,唱一支曲子可以如此重赏仍然嫌少。

 

三、发散思维,精当立意

(一)、角度不同,立意各异

 

 

 

 

 

 

 

 

 

 

 

 

 

(二)、褒贬不同,立意各异

 

 

 

 

 

 

 

 

(三)诗心不同,立意各异

 

昭君诗 一束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白居易《王昭君》是一位虽苦犹荣的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白居易《王昭君》是一位思归故里的王昭君;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杨凌《明妃怨》是一位幽怨满腹的王昭君;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刘献庭《王昭君》是一位义愤填膺的王昭君;

    

远嫁呼韩岂素期,请行似怨不逢时。出宫始觉君恩重,临去犹为斩画师。赵翼《绝 句》是一位深感皇恩的王昭君;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刘庭献《王昭君》是一位敢于怨刺的王昭君。

    上面六首绝句,均为吟咏王昭君远嫁匈奴而作。但由于作者的旨趣(即诗心)不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王昭君也大不一样:

 

咏怀古迹五(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 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此为绝唱。”信然。

 

翦伯赞

(一)

旗亭历历路茫茫,风雪关山道路长。

莫道娥眉无志气,不将颜色媚君王。(赞昭君志气)

 

(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赞昭君功绩)

 

咏絮词两首

林黛玉《唐多令.咏絮》:

粉堕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 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薛宝钗《临江仙.咏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林黛玉词的立意偏于忧伤、无助、失望。“嫁与东风春不管”,表现出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悲凉。 薛宝钗词的立意偏于自信、抗争。“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现勇于与命运抗争,野心勃勃,春风得意之心情。这与她得到贾母的宠爱有关。虽然这些作品都是高鹗借文中角色写就,但立意不同,表现出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心声。

 

同样题材,反复咀嚼,反复思考,方有好的立意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皆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作者游挪威双峡湾,陶醉于这里的山水风光,写了三首《少年游》其中第二首这样描写双峡湾的云:

少年游 双峡湾的云

游云四处觅家乡,一路漫徜徉。临空弄雨,沿山采雪,收了几箩筐。

闲情远近摇寒水,明暗巧梳妆。银发披肩,温颜转瞬,尤念小村庄。

看得出来,歌者在立意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首句点明“游云”是在“觅”家乡。这里的“觅”,并非“寻找”的意思,其深层的含义是比较,品味。它弄雨,它采雪,都不忘和家乡作比对。游云虽然“闲情”周游,却始终“尤念小村庄”。这朵游云,难道不是作者自身的化身吗?

 

雨花台瞻仰革命烈士感悟

 

苍松翠柏作瑶笺,请把音书寄九泉。

毅魄归来心魄撼,悲歌眷伫凯歌旋。

捐躯本为哀黔首,遗貌焉知啼杜鹃。

府吏营私应愧怕,举头三尺有青天。

 

七绝(新韵)

“高考状元”老师家贺喜,未遇

八方贺喜齐登府,未见家人只晤邻。

“有个学生没上线,老师家访早出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