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襟馆上话古印 ——记西泠印社丁酉春季雅集孙家潭先生“唐宋金元官私印鉴赏会”
文/郭超英、陈涛
▲孙家潭先生在鉴赏会上展示、讲解所藏印章 4月26日下午,在西泠印社丁酉春季雅集以“唐宋金元官私印”为主题的鉴赏会上,西泠印社理事孙家潭先生精选历年所藏唐宋金元官私印30方于题襟馆展示同人、详加解说,观者摩挲珍藏、赏奇析疑,为丁酉春季雅集增添了厚重的学术含量。本次鉴赏会深受西泠印社领导重视,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共同参与研讨鉴赏,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黄镇中先生主持了鉴赏会。 ▲参加鉴赏会的社员合影 ▲题名留念 鉴赏会伊始,孙家潭介绍说:“我们把汉代至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古代玺印称为汉印系统。自隋唐始,官印尺寸增大,常规在四至五厘米之间,由原来的官印转变成官署印,而且印文由白文转换成朱文。隋唐以来,随着纸帛的普及,简牍废止、封泥弃用,玺印的形制、尺寸、印文随之转变,印章由原来压印在泥丸上,转变成为钤盖在纸帛上,故朱文大印的痕迹更为清晰。” 在孙家潭展示的官印中,有两方唐代官印——“关中县印”和蟠条印“陇西郡记”。其中,“陇西郡记”较为珍贵,该印不仅为唐代陇西郡建制的考证提供了实物依据,而且蟠条印制作工艺复杂,传世稀少,如此精美的更是罕见,唯浙江省博物馆藏“金山县印”可与其比肩。 在谈及鉴赏宋代官印时,孙家潭展示了“神虎第十一指挥第五都朱记”“宣毅第四十二副指挥使朱记”两方武官印,并解释说:“‘神虎’‘宣毅’为禁军番号,‘指挥使’为官职。印背凿款‘少府监’,一目了然,表明两方印属于北宋时期。因为南宋的铸印机构是‘文思院’。” 随后,孙家潭展示了八九方金代官印,且重点介绍了“隆安府合同”“南京合同”“壹钱合同”三方金代纸币上使用的官印。金代实行交钞合同法,纸币上要钤盖合同官印,象征官府管理。孙家潭说,“隆安府”即今吉林省农安县,“南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这两方合同官印分别为金自上京迁都开封前后所颁发,印面文字有纸币规定范围限制。“壹钱合同”,《金史·食货三》载:“天兴二年,十月印‘天兴宝会’纸币于蔡州,自壹钱至四钱四等,同见(现)银流转,不数月国亡。”此官印文字已不见控制范围,印文中“钱”指的是重量单位(面值),可在全国通兑白银,象征着纸币发展的高级阶段。上述三方纸币官印对应着金代的不同时期,印文均为老宋体,形制特殊,无边栏,传世罕见。据了解,有关合同类纸币官印,目前所见只有罗福颐先生早年出版的《古玺汇编》中收录的一方南宋“壹贯背合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1991年文物出版社发行的《金代官印集》,收录金代官印554方,有关纸币使用合同官印未见著录。孙家潭认为,此三方合同官印属于新发现,极具史学价值。 品鉴金代官印“印造钞引库印”时,孙家潭指出,此印是管理钞票的“钞引”专用官印。“钞引”是专用词,唐宋时期茶、盐、矾等类物资属于官府控制,官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或运销的证券,名曰“茶引”“盐引”。原故宫博物院专家叶其峰先生见到此印后,曾说这在“金代官印中第一次出现”。 在品鉴完金代官印后,孙家潭介绍了两方元代官印。其一为“项城军民千户所弹压印”,其印文为八思巴字。关于八思巴字的学习研究,孙家潭推荐与会者借助《蒙古字韵校本》进行解读。其二为孙家潭着重介绍的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的官印“德义库记”。叶其峰在《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元官印”一节中说:“徐寿辉天完政权官印形式很有特色,印体为圆形,圆面上刻方框,印文刻在框内,框外与圆边之间刻对称云纹,这样的印式乃历代官印所绝无仅有。”这方韩林儿的官印“德义库记”,印面为八瓣莲花形状,印文作楷体(印背有“龙凤二年正月”凿款)。孙家潭认为,与徐寿辉圆形官印相比较,其形制、印文书体更为新奇,为元代官印中最新发现之品类。 上述的唐宋金元官印,孙家潭以时代先后作类比,从形制、印面尺寸、印纽高度、字形演变等,梳理其发展脉络,使与会者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最后,孙家潭介绍了四方宋元时期的私印,以符合押印为主,均完整成套。其中有左右对合子母印式、上下凹凸对合天地印式。其中,左右对合兼子母综合印式,最多的有六个印面,印文有汉字、八思巴字,印面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以印文性质区分,符合押印兼集不同功用于一体,演绎了中古时期符合押印之经典。这类符合押印传世多失散,完整成套的难得一见。 本场鉴赏会时长近三个小时,在结束时,孙家潭说:“保存金石,弘扬印学。以实物近距离观赏,印象会更加深刻。”最后,参加鉴赏的社员纷纷署笺留名、合影留念,记录下丁酉春季雅集学术鉴赏的难忘瞬间。 责任编辑:陈心怡、陈 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