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海法院首届「阅读挑战者」读书活动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拉开战幕,共计200余名来自上海法院系统的挑战者参与挑战。斑斓君今天就带各位一起看看,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Q1 为什么要举办“阅读挑战者”? 花4-5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一本书 或许首先我们要自问一下,有多久没有读书了? 有多久没有花一整块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书了? 又有多久没有感受过那种沉浸其间的阅读乐趣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时间早已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而跟上时代步伐的学习压力却与日俱增,整块时间阅读已成一种奢侈。 近期,最高院发出了“全员读书”的号召,那我们不如就来读一次!要让阅读成为大家共同的习惯,不外乎行动,再行动,让行动成为习惯。有时,我们并不缺乏读书的兴趣,只是缺乏被“踹一脚”的行动力。 “阅读挑战赛”,像马拉松赛那样,挑战专注的持久力,我们想用这样的方式制造一种“外在”的动力,让大家行动起来,让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和阅读的关系。 Q2 参加这个活动是一种什么体验? 参赛者是热爱阅读,还是想挑战自我 施迪(普陀法院) Q:为什么报名参加这个活动? 因为觉得很好玩啊。而且之前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名字就觉得很贴合我们的工作,今天来一看,果然和我预想的差不多。 Q:平时爱读什么类型的书? 我看书蛮杂的,最近在看一本《how to control your life and time》。根据我平时的阅读习惯,这本书我可能要用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然后我可以把思维导图全部完成。但今天只有4小时左右,我想如果我看的时候能够理一半的思维导图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Q:今天的比赛有没有信心? 不是冲着名次来的,不求什么结果,看完我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琳(上海高院) Q: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平时在单位主要看专业的书籍,休息时间看的书就比较杂,小说、散文都很喜欢,比如《草木的理想国》、《目送》等等。 Q:今天读这本《法院的可视化管理》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里用的最多的理论是行为分析方法,就是从行为、细节来分析,然后看到问题,再去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深层次的东西,找到问题在哪里了、也就能找到问题的方法。我虽然不是管理者,但是邹碧华院长的这本《法院的可视化管理》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对我很有帮助。比如书里提到的一些纪录工作台账的方法,每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安排,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工作的优先顺序等等,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来进行时间管理。 Q3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邹碧华法官生前称其为“管理日志” 窗外大雨滂沱,上海的梅雨季节,总有落不完的雨。长宁法院的礼堂、咖吧、走廊里坐满了人,但没有声音,200多位法院人共读一本书——邹碧华遗作,即将出版的《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长宁法院,正是这本书的诞生地。 邹碧华生前称这本书为“管理日志”,而这些管理案例大部分来自长宁法院。在这里阅读这本书,或许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如果用一张图解读这本书的核心理念: 要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重在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点不能仅诉诸于结果,比如要求法官办100个案子,就一直关注这个结果,问法官100个案子完成了吗?还差几个?对于具体的组织成员来说,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管理者应该进行价值引导,由内而外地激发下属,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为教练,领导层、中层与执行者要产生共振,才能真正落实组织需要的结果。 “可视化”正是实现组织持续改善的方法。所谓“可视化”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等技术,让问题浮现出来,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持续地解决问题,通过价值观可视化、愿景目标可视化、工作绩效可视化等方式实现组织的持续改善,实现为个体赋能。 邹碧华院长在书中提到:“真正的可视化管理,不是要束缚谁、管住谁,而是要把工作变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改善、持续提升的过程,成为尊重人、激发人、塑造人、成就人的过程。”
读者如是说 颜世杰(长宁法院) Q:读完这本书有什么体会? 可视化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法院管理简化为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其目的不在于提升技校,而是在于能够能够为所管理的法院去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带领被管理者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就像书中所说的,由领导的这颗心脏将带动下属形成共振。 这本书不论是对于法院管理者还是底层执行者都是一本有益的书,他令领导这了解了如何将自己的命令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对于执行者也可以了解一个领导者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能是双方更加好的予以配合。从中也可以看出邹院长的作为一名基层法院负责人在工作中的思考,以及对管理工作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下属工作问题背后原因。 Q: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不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目标管理,反馈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体现了可视化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真正的目的在于是的组织能够一起提高,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李晓萍(徐汇法院) Q: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感受? 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法院的可视化管理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仅从理论上提出可视化管理的概念,更是结合当前法院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解决方法。而这本身也是可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Q: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不自觉的结合目前的工作,有两章内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关于目标管理,以书记员工作为例,时间不够,归档问题等等都深有体会,作者也提出了解决方法,醍醐灌顶;另外一个就是群众工作,作为法官助理,与群众联系最多,经常陷入耐心解答和快速决断的两难境地,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收获很大。 Q4 活动现场到底是什么景象? 200人共读一本书,这是阅读更是挑战 宜 读书 6月23日 丁酉年六月初一 挑战专注极限,感受阅读之美 为精准还原现场“百人共读”的盛况 特制大片一部 请自备爆米花观赏... 上海法院首届 “阅读挑战者”全纪录 导演:上海高院 \ 上海法官协会 制片:长宁法院 主演:上海法院系统200余名干警 片长:5小时 9:30 AM “大雨也抵挡不了我们读书的热情” 6月23日,天气预报说,今早暴雨。 上海法院首届“阅读挑战者”活动在长宁法院开战。 这里,是已故的邹碧华法官实践管理理念的地方,是最适合阅读尚未正式出版的《法院的可视化管理》的地方。 来自全市法院的200余名挑战者怀着对阅读的热情,冒雨前来参赛。 签到时还可以领取挑战者专属手环! ![]() ![]() 带上挑战者专属手环合影,是不是特别有范儿? ![]() ![]() 10:30 AM “让我们读在一起” 一群人,在一起,读一本书,是一种什么体验? ![]() 证书和奖杯就摆在会场里,看着就心动。 ![]() 终于发书啦! 真的都是未正式出版的新书哦,塑封都没拆。 我拆,我拆,我自己拆 ![]() ![]() ![]() 因为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读完这本书。 所以特别考验选手们的专注能力。 ![]() ![]() 为了让挑战者们的阅读环境更舒适,承办方长宁法院提供了更开放的阅读空间,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去阅读。 你可以席地而坐。 ![]() 也可以站着读。 ![]() 也可以边吃水果边读…… ![]() 找个小角落,倚窗而读。 ![]() 你可以窝在沙发上读。 ![]() 或者,大家聚在一起读。 ![]() 连法庭里,都是专心阅读的挑战者。 ![]() ![]() ![]() 法庭外,也坐满了专心读书的挑战者们。 ![]() ![]() 工作人员也都参与其中,一起读书。 ![]() 由于此次的阅读用书会在赛后赠给挑战者们,所以看到不错的句子,就尽情划下来,慢慢品味吧。 ![]() 2:30 PM “扫一扫,让我们答题检验成果吧” 读完后上交书籍,进入答题区,扫一扫二维码。 ![]() 就可以在手机上开始答题了。 ![]() ![]() 让我想一想,书中这一部分是怎么写的... ![]() 4:30 PM “挑战成功!我为自己鼓掌!” 只要坚持完成挑战 每个挑战者都会获得 完赛证书和奖牌 胜出者还有奖杯 看这手感 赶紧拿出来拍照吧 ![]() ![]() ![]() 经过激烈的比拼,按照“读书时长+答题时间+准确度”的评分标准,最终决出个人组和团体组的优胜者。 个人组 No.1:章晓琴 (长宁法院) No.2:程 茜 (长宁法院) No.3:沈竹莺 (一中院) No.4:徐 凤 (静安法院) No.5:周莹青 (上铁法院) No.6:王秋涵 (三中院) No.7:李 允 (金山法院) No.8:王婉君 (虹口法院) No.9:鲍陆文英 (一中院) No.10:代 震 (上铁法院) 团体组 No.1: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No.2:闵行区人民法院 No.3:宝山区人民法院 No.4:长宁区人民法院 No.5: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 这奖牌和证书,感觉特有成就感! ![]() 拿着战利品,一起来张“全家福”,完美收官咯! ![]() 不过瘾?没看够? 一大波幕后花絮正在赶来... 敬 请 期 待 更多活动花絮,请继续关注「庭前独角兽」的独家资料 (本期编辑 | 赵琛琛) 关注庭前独角兽,了解更多上海法院文化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