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的人》是电影《邹碧华》主题曲,演唱:姜育恒,词曲:李子恒、姜育恒。以下是这首歌曲的全版音频。“点心灯千百朵,百转千回走过……永恒路上,怎能没有我;点灯的人,怎能没有我。” 词曲:李子恒、姜育恒 演唱:姜育恒 (滑动查看) 昨夜有梦 风雨来过 庭前角落 安抚寂寞 春风识得有心人触动 许诺美好 怎许少个我 静静点灯 行脚匆匆 默默引路 不计回程 年华添了雪白的色泽 无私奉献 怎能没有我 黑暗中 背影朦胧 一回身 清晰笑容 点心灯千百朵 百转千回走过 一点一点闪亮 希望无穷 幸福一辈子守 岁月依然有梦 梦想甘愿埋头 爱越明亮越恒久 点心灯千百朵 百转千回走过 一点一点闪亮 希望无穷 幸福一辈子守 岁月依然有梦 梦想甘愿埋头 爱越明亮越恒久 昨夜点灯,风雨问候 灯下角落,歌声从容 过客,有些人生不多留 永恒路上,怎能没有我 点灯的人,怎能没有我 电影《邹碧华》 让我们一起走进“庭前独角兽” 1 可视化管理 邹碧华生前提倡以信息化为引领,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构建“可视化管理”。他的管理日志《法院的可视化管理》于2017年出版。 电影选段 ![]() 邹碧华遗作:《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 ![]() 社会发展到今日,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司法改革到目前,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起可视化的管理模式,消除司法活动中存在的不可视问题,让司法活动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面前。不仅实现法院管理的目标,确保司法公正,而且让社会公众因见证司法而信赖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 真正的可视化管理,不是要束缚谁、管住谁,而是要把工作变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改善、持续提升的过程,成为尊重人、激发人、塑造人、成就人的过程,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团队。 …… 有别于唯数字论的绩效主义,真正的绩效管理是组织的愿景到战略实现的过程,是推动组织核心价值观从理念到行为的过程,也是通过组织成员的成长提升绩效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激发我们的法官更好地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具象到司法裁判中,并使法官个体的工作更加直观、可视。当然,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立足法院的组织文化来真正认识绩效管理,系统地看待绩效管理,充分理解实施绩效管理所需要的目的、前提和过程。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节选片段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以“可视化”理念对法院管理进行了解读。2017年6月23日,上海法院首届“阅读挑战者”活动在长宁法院举行。全市法院200余名挑战者参加阅读。这里,是邹碧华实践管理理念的地方,共读这本书,让“可视化”管理理念在法院人中形成共振。 一张图看懂可视化 ↓↓↓ ![]() 要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重在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点不能仅诉诸于结果,比如要求法官办100个案子,就一直关注这个结果,问法官100个案子完成了吗?还差几个?对于具体的组织成员来说,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管理者应该进行价值引导,由内而外地激发下属,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为教练,领导层、中层与执行者要产生共振,才能真正落实组织需要的结果。 “可视化”正是实现组织持续改善的方法。所谓“可视化”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等技术,让问题浮现出来,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持续地解决问题,通过价值观可视化、愿景目标可视化、工作绩效可视化等方式实现组织的持续改善,实现为个体赋能。 2 教你舞步的人 华东政法大学邀请邹碧华为所有应届毕业生开讲座。精彩生动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子,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希望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世界。” 电影选段 ![]() ![]() 《邹碧华传》节选 ![]() 向上滑动浏览 5月20日下午五点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河西食堂二楼的礼堂里人头攒动。四百多个座位被熙熙攘攘的学生早早坐满,其中一些还是慕名赶来的外校学生。今天,华政邀请邹碧华来给学生们上一堂“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调整”的讲座。 自从做了导师后,邹碧华一直有个习惯,每当有“邹门弟子”即将毕业,他便给他们上一堂职业规划课。听的人渐渐多了,口碑越传越广,华政索性邀请他给所有应届毕业生开讲座。 讲座定于6点开始,但邹碧华还没到。 “各位同学,大家稍微等一等,邹老师路上堵车要晚到一些。”华政研究生教学院院长杨忠孝走到台上说,他接到了邹碧华打来的电话。 唐豪臻悄悄走出礼堂。导师很少迟到,一定是因为有急事需要处理才会晚到,估计导师可能还饿着肚子呢。唐豪臻跑到校园的超市里,给邹碧华买了两罐特仑苏牛奶和一块小毛巾。 6点20分,邹碧华赶到了。 “老师,您拿这个先垫垫饥,毛巾可以擦擦汗!”唐豪臻迅速地将特仑苏和毛巾塞到邹碧华手中,邹碧华笑了笑,快步走上讲台。 PPT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唐豪臻看见了标题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抱歉,我今天迟到了!”邹碧华歉意地朝台下打着招呼,“今天我给大家准备的题目是《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调整》,从三个方面讲起: 概述、职业生涯规划、入职的六个策略。” 台下的学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看着邹碧华。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磨练我的意志力。从上小学时起,我每年暑假中的一个月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做零工,自己赚学费。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费都是自己挣的,我特别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后来进了法院,无论是在研究室还是民一庭、民二庭,我都特别努力,花的工夫绝对不是一般的。2008年到长宁区人民法院做院长,我非常投入,去之前做了很多功课,把高级人民法院所有条线里有关长宁的情况都去摸底了一下,把离开长宁区人民法院的人都去走访了一遍,所以到了长宁,很多人的名字我已经耳熟能详。 这里面有我的一个价值观在起作用,那就是——我必须把交给我的每件事情做好。”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硕大的版画,邹碧华感慨地看着说道:“我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痴迷的版画家,这是他的作品《竹乡雪》,是20世纪80年代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春节,在深山老林里待了四天四夜寻找到的灵感,这幅作品后来在日本神户参展了。我一直很感谢我的父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的成分不好,但他一步一个脚印把我们兄弟三个抚养长大。我母亲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在我成为一名法官时,我母亲在电话里提醒我‘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这是我的书房!”PPT上出现了邹碧华书房的照片,满墙的书籍赫然出现在莘莘学子面前,台下一片“噢——”声。 “我每天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在书房里看书,”邹碧华笑着说,“有很多人说,你工作压力这么大,怎么没有抑郁症?” “哈哈!”台下大笑。 “确实,职场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我这里有一个最新统计,现代职场中70%的人是不快乐的人,90%的人属于亚健康,忧郁症患者每年增加1.3%,而在公务员中,29.3%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倦怠指数高达54.88%。为什么我们的心理压力会这么大……” 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庞目不转睛地看着PPT,坐在前排的唐豪臻也同样入神。虽然已经是第二次聆听老师关于职业规划的讲座,但邹碧华的讲座仍然让人百听不厌,而且还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让人感悟良多。 “我以前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一位同事说话很冲。有一次,庭长要他确认发出去的通知下面法院是否已经收到,那位同事直接拒绝了。他说‘我上午才发通知,下午就问没必要。’如果这个问题发生在在座各位同学身上,庭长来问你,你会怎么做?” 邹碧华环视了一下整个礼堂,“如果是我,我会先和领导说明一下情况,然后和他商量是否可以等到明天再确认。一个人在职场,一定要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认识他人的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邹碧华的普通话纯正洪亮,整个礼堂都在回荡他的声音。也许是有些热,他不停地用小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 “在机关里做事,首先别怕任务繁重,因为干活就是机会。机关里很多工作分不清职责,这在哪儿都一样,有时你本来已经很忙了,而周边的人却很悠闲,可领导就是要让你做。对此,很多人会有意见,还不时发点小牢骚,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以我的经验,这是领导对新人的初步考验,一是看你有没有大局意识肯不肯干,二是想通过工作看你能不能干。如果你一直不愿干或干不好,在这个领导的任期内,你基本就定型了,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邹碧华又擦了一把汗,他索性脱下外套,唐豪臻这才发现,导师里面的衬衫已经湿了一大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总把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少数同志干,有的年轻人也不满意。殊不知,不管什么样的单位,始终是20%的人干80%的活,而且还经常挨批评。但到最后,进步最快的人往往就是这20%的人,因为他们贡献大、得到的锻炼多,能力自然也就比别人要强很多。在任何地方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困,不怕烦,不怕吃亏,人生没有不成功的……” 掌声、笑声,邹碧华的讲课触类旁通、引人深思,整个礼堂里的学生都被他的思想所吸引,时间似乎被人遗忘了。 “……什么是你的重点?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岗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是因为成功而快乐,还是因为快乐而成功?”邹碧华的追问不断叩击着青年学子的心扉。 “如果有一件事情我们不得不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那件事情变成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在座的任何人,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如果你不能发现它的意义,你就不会喜欢它……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份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因此有了价值。 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追逐日光》,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一口气就能读完。作者尤金·奥凯利是毕马威的前首席执行官,他做了一年执行官后体检时发现生了脑癌,医生告诉他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他很失落,但很快调整状态规划了自己三个月的人生,三个月里还写了这本书,书里都是他的人生感悟,非常感人。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读的时候我几乎要流眼泪。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希望人生最后三个月能成为生命中最绚烂的记忆。既然我的生命轨迹不得不缩短,那么我就要努力让这段轨迹变得更加美丽。’哪怕自己身处癌症,也要活出生命的价值。作者在里面反思了当初他追求事业时,在家庭平衡上所出现的问题,他写了很多,这些感悟对我们非常有用。 我很喜欢这句话:有人说,时间在流逝。错了!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我们流失了生命,获得了什么?叔本华说: 人生的价值在于体验。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点自己的境界。你为之烦恼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最为渴望的明天。 让时间发光。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并不是在消磨时光,而是在让时间发光。一个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你对工作的真心欢喜。 最后我借用乔布斯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希望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世界。谢谢大家!” 掌声雷鸣,学子们以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邹碧华的敬意。邹碧华站起身,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邹碧华传》节选片段 3 燃灯者 ![]() ![]() ![]() 依然充满力量的“邹氏语录” ![]() ▲ 将来我判断自己人生成功的标志,是看我帮助过多少人走向幸福。 ▲ 每次当事人站在审判台前时,他们期待的眼神给我们带来的只有两个字——责任。从我们选择做法官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注定要面对当事人的期待;面对着期待,我们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职业所带给我们的沉重责任。 ▲ 只有具有正确的法律适用方法,法官的法律适用过程才会清晰。而拥有清晰的审判思路,则是一名法官最起码的道德。没有基本的职业技能,所有的司法价值目标都是空话,或者说,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 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起点,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着法治的发达程度,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 ▲ 一个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你对工作的真心欢喜。 ▲ 有人说,时间在流逝。错了,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我们流逝了生命,获得了什么?混日子混掉了什么?我们总是认为,当赚到了更多的钱、拥有了大房子、孩子长大了以后,就幸福了。其实,幸福不在未来。如果你今天没有幸福,明天也不会有幸福;如果你当下没有幸福,未来也不会有幸福。幸福就在当下,就在此时此刻。幸福观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 当你处于黑暗之中,看到一支蜡烛点亮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感觉到温暖,你会感觉到光明。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那一根蜡烛?在照亮别人的时候,照亮我们自己。 一周年祭,我们发现了很多与碧华院长有着同样特质的法律人。 两周年祭,我们怀念,但不再哀伤,因为独角兽仍然行走在大地上。 三周年祭,“庭前独角兽”在更大的时空中回响。无私奉献,怎能没有我,点灯的人,怎能没有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