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心集》(清)雍正撰

 岁寒松柏520 2017-06-28


        一部饱读内典、深明禅学的“佛心天子”;一部道破红尘、看破世事的“人间奇书”。 
  《悦心集》所收诗、文都比较短小,且多是一些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流露或阅历丰富的人生体验,或赞美大好河山,或欣赏松、梅、竹风格,或劝喻世人勤勉清廉、抑恶扬善,直面人生、随遇而安。文字优美、平实,加之出版时标了句读(包括雍正帝撰的《御制悦心集序》) ,阅读起来十分轻松,确实令人悦目养心,在轻松的阅读中,使受太多欲望熬煎的心灵得到抚慰,并从先贤的豁达与正气中受到感化、教育,涵养德性,滋润身心。

       《悦心集》是雍正帝将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读书时抄录的各种人物(官吏、隐士、释道、名士、庶人)所写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汇编而成的南书。粗略统计下,约收入130多位有名姓者(或与之有关)的作品245篇(首、段),另有40多篇作者不详。收录作品时代为东汉末年至明代。《悦心集》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御制序,十二年(1734年)刊刻成书。

        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进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內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呈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 
  ——国学大师南怀瑾

内容简介/悦心集 

悦心集悦心集图册
由序言知,《悦心集》是雍正帝将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读书时抄录的各种人物(官吏、隐士、释道、名士、庶人)所写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等汇编而成的一本书。《悦心集》共收录佳章好句288则,其中249则出自东汉至明的134人,另外39则为无名氏所作。

第一卷,收录东汉末仲长统到北宋程颐等46人的诗文近90篇,其中有仲长统的《乐志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文章,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满足于宁静的田园生活,享受天伦之乐、无复他求的思想情趣,流露出一股潇洒、飘逸之气;还有一些道家、释者的诗词、法语,传达了他们佛在心中、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如释良价的《水中者见影口占》和吕岩(洞宾)的《六言》等。

第二卷,收录宋朝欧阳修、苏轼、陆游、吴澄等40多人的诗文、短语84篇(首),内容除上文所列之外,还有论字议诗的,谈读书之法的,论为人处世的。如欧阳修的《学书为乐》,苏轼的《诗论》,黄庭坚的《书赠韩琼秀才》:“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罗大经的《勤有三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可以远邪辟”,“勤可以致寿考”,僧显公的《张无尽见雪窦教以惜福之说》二则,其中有:“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积财可以避患,患亦生于多财。”劝勉世人勤而勿贪,也是对贪财者的直言相告。

第三卷,收录的是金、元、明各朝人物39人的诗、歌诀等63首(篇),其内容与前两卷大体相同:既有宣扬及时行乐,不必追求财产、官职的,又有劝人勤勉节俭、直面人生的。其中,明代陈继儒的一则《警世通言》,语言诙谐,内容全面,可以说是对为人处世的全面警示。

第四卷,共收诗、文、歌诀、格言等48篇(首),有40篇(首)为无名氏之作,其内容与前三卷一致,当是前三卷的补遗。

作者简介/悦心集 

作者:(清代)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雍正,满族,母亲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予。不足六岁就进入尚书房苦读诗书,接受了完整、正统的儒学教育。十二岁,跟随父亲出塞秋猎,猎获很多。十五岁,奉命祭孔,恪守礼仪,跪拜先圣,显示出对儒家的虔诚心态。十九岁,跟随父亲康熙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并参议军事。1698年被封为贝勒,1709年晋封为雍亲王。1722年康熙在北郊畅春园驾崩,胤稹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他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年至1735年在位。死后葬于清西陵泰陵,享年58岁。

作品目录/悦心集 

卷一卷二 卷三卷四卷五
乐志论谢判官幽谷种花 渔歌子 二首安命歌 六首秋潭月藻/291
录汉书疏广传 一则学书为乐 对镜书斋遣愠 二首
归去来辞归田录 一则 春游
论白乐天诗
桃花源记题临皋亭 雨后
知足歌 六首
答人江郊 有序 题西岩题布袋和尚
与顾章书述怀 调行香子 园居布袋和尚呵呵笑
言志书书黄鲁直李氏传后 即事布袋和尚笑笑歌
答冯子华书论诗 幽居自适 调行香子四首咏白发
摄生咏鉴空阁 行香子词 二首翠微山居吟
游?(灉)湖山寺诗题西林壁 水调歌头清言
冰壶诫赠东林总长老 游览有得座右铭
山中与裴迪书资福白长老小照赞 荡浆歌记多少箴
春日行点绛唇 杭州 草木溶溪杂记 一则
九曲词梅竹石赞 一年歌
清言
画松书兰芳亭 一世歌芦居浅语
平都观记书赠韩琼秀才 花下酌酒歌雨窗随喜
池上篇记居钟山 桃花歌五言绝句
冷泉亭记黄州竹楼记 题渔樵问答图仿康节先生诗
郡中西园高斋 醒世词 调对玉环带清江引九首题严子陵钓台
燕诗示刘叟赏春亭 又 调对玉环带清江引四首绝句
对酒 二首秦州玩芳亭记 刘南坦以脱粟讽门生高人自咏 二首
负冬日张无尽见雪窦教以惜福之说 二则 俭约名言清闲安乐词
盘铭石喜迁莺 座右铭仿康节先生诗
悯农南溪自咏 云局记老景诗
答白居易敬恕斋铭 为善最乐咏怀诗 五首
陋室铭敬斋铭 与仲弟山居 调行香子二首
郊居即事与张伯信书 庆清朝四时乐景
咏走马灯诗与邵叔谊书 本箴春夏秋冬四季
寻张逸人山居与李信仲书 天仙子风花雪月吟 黄莺儿四首
垂训诗论语说 选冠子 喜日光禄内直拜敕山居自乐 春夏秋冬四首
传心偈本仁说 更斋三壁结交行
水中睹影口占论琴 与友人书村居足歌
六言寄陆子静先生 田家乐歌
牧童咏春 笔畴 一则醒世歌
苏幕遮纪先训 三似辨养心歌
浪淘沙范公泉 书屏语知足箴
绝句烟艇记 求志篇戒贪花酒歌
中秋对月梅花 云涛诗评不知足诗
十五夜望月鹊桥仙 雪涛闲说大梦词 下山虎带峦神合一首
天台山桐柏观序和豫快适 自乐词 调一翦梅四首归隐歌
题文川村居无伪 清净斋铭杂录古今名言
答人诗记赵抃逸事 千秋岁 西庄勤俭名言
山中僧论归田赋 画舫约杂录格言
题岩诗 录四首插秧 渔歌子珍惜五谷
题壁诗 录三首梅品 望江南 夜泊汉江口集句
法语丰年谣 四时欢林英引年致仕
南山曲小楼连苑 小蓬莱录占梦书 一则
小重山黄河清 山居幽趣捷悟
春光好水调歌头 题舫斋 湖山佳胜尧舜至今尚在
锦缠道苕溪渔隐 武夷行

闲仙湖山记 清课

答白云之句 三首柳枝词 清言

更漏子山居述事 消闲清史

庭莎记方寸地说 自乐辞

门铭记王梅溪真西山 二诗 考槃余事

五不欺菜说 题香祖庵

省心录 五则黄绵袄 藏异书

省事吟道不在语言文字 誓世通言

勤有三益 岩栖幽事

何处是仙乡水调歌头 喜雪 格言

冬至 二首西山 格言

为善吟送陈随隐游庐山 隐居词

十分吟渔父词 二首 


乐乐涧泉自记 


尧夫何所有鹧坞天 


思山吟书张道者屋壁 


推诚吟记谦禅师法语 


观易吟禅本草 


安乐窝中自贻论仁字 


仁者吟书《感应篇》后 


年老逢春长沙劝耕 


天听吟陈尚书宗召均赡宗族真迹 


至诚吟四留铭 


清夜吟山间明月楼记 


身太平垚冈堂记 


安乐窝申雪香亭记 


四喜仁寿堂说 


太平吟易原以清名字说 


可秘吟明德铭 


安乐吟悔过铭 


瓮牖吟印千江月来轩 


无妄吟题王氏留春亭 二首 


尧夫饮酒吟题山水图 


招友为真率会题画山水扇 


酬华严真师天谷庵 


澹庵 


洛阳耆英会序



独乐园记



嵩山寺法堂门壁



君子贵慎独




创作背景/悦心集 

康熙对皇子的教育极其重视,慎选名师,皇子们一般6岁即入上书房读书,稍长,便随父皇四处巡幸,委以重任,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期望他们成为文武兼备,既符合儒家思想、伦理规范,又保持满族优良传统的栋梁之材。良好的生存和教育环境,使他们较常人更容易展现各种才艺潜能。有的喜好书画,《八旗画征录》著录的就有允祉、允礼、允禧等。特别是允禧,自幼雅好丹青,其画远法五代董源、元倪瓒,近师明文征明,又与当朝画家郑板桥等过从甚密,其画作被誉为“本朝宗藩第一”叫。有的喜好音律,允祉有《八音乐器说》、允禄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允祉通算、历之学,曾率庶吉士何国宗等编辑《律历渊源》,又与陈梦雷等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允禄,也精于数学、乐律。喜好诗文的就更多了,允礼善诗,著有《春和堂集》。康熙后期政局稳定,皇子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磨琢个人的才艺。至康熙末年,皇子们在各方面均已成熟,其年龄与之后的各朝相比,普遍偏大,20岁以上的皇子达19人之多,40岁以上的也有7人。在两废太子的背景下,各不服输,欲争储位,但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雍正以退为进,《悦心集》在此背景下产生。

作品鉴赏/悦心集 

作品主题

《悦心集》采录随意、内容庞杂,但大致可归为几类:

一是宁静淡泊、隐逸逍遥,主要采录古代名贤抒发归隐逍遥、寄情山水、优游花间之思想情怀的名篇佳作,如仲长统的《乐志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邵雍的《思山吟》、《安乐吟》、《瓮牖吟》,司马光的《独乐园记》,苏轼的《调行香子·述怀》,陆九渊的《与张伯言书》,陆游的《烟艇记》,孙觌的《湖山记》,僧明本的《行香子二首》,程羽文的《四时歌》,等等;

二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其中包括修身养性、去妄戒贪,以及处世哲学、为臣之道等内涵,如黄洽的《五不欺》,林逋的《省心录》,邵雍的《为善吟》、《推诚吟》、《仁者吟》、《至诚吟》、《无妄吟》,朱熹的《敬恕斋铭》,陆九渊的《论语说》、《本仁说》,真德秀的《论仁字》,吴澄的《明德铭》、《悔过铭》,等等;

三是禅机偈语,典型之作为僧无际的《咏走马灯》、裴休的《传心偈》、释良价的《水中睹影口占》等;

四是警世通言与看破红尘、及时行乐之类,警世类如冯其源的《知足歌》、无名氏的《知足歌》、陈继儒的《警世通言》,而宣扬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的代表作则为唐寅的《一世歌》和无名氏的《醒世歌》;

五为其他类,如歌颂太平盛世、悯农劝耕及养生等内容。

《悦心集》强调读诗悦心,是在深切认识了诗歌审美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提出的“与天地太和元气浑然流行”、“屏虑释思,寄清寄心”,与佛家超脱尘世的思想是相通的。诗歌的“悦心”,无非是要保持一种不为世俗所扰的静心。在这里,雍正把诗学与禅学结合了起来。

悦心是一种心灵安宁的境界,空灵清澈,天人合一,是发自心底的欢喜。儒家的“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存心、洗心;道家的“无所待”而“逍遥游”,是清心、静心;佛禅的“契自心源”、“顿悟心源”,是明心、寂心。此境地可以领悟、可以意会,其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有清远闲旷、超然尘俗的隐逸;有寄情山水、优游花间的闲适;有修身养性、兼济天下的至诚;有领悟禅机偈语的冥想、悲悯大千世界的情怀。欲达到悦心,就要去妄、戒贪,安命、知足。《悦心集》中虽“有庄语、有逸语、有清语、有趣语、有浅近语,不名一体;人有仕、有隐、有儒、有释、有高名、有无名,亦不专一家。”但入选诗词、文赋、书信、格言、座右铭的共性是“消除结滞,浣涤烦嚣,令人心旷神恰,天机畅适”,欲“涵养一心之冲虚灵妙,使无所累,与天地太和元气浑然”。

《悦心集》作为一部读书摘抄,虽说篇幅不多,却折射出主人公的理想追求、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从中渗透出儒道释的影响。雍正历来以为三教不可分,在“涵养一心”,“使无所累”,的修行中亦是如此。“孔门之春风沂水,仙家之吸露飨霞,如来之慧雨香花,以及先儒之霁月光风、天根月窟。其理同,其旨趣何弗同耶?”国时过境迁,当他即位后,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禅治心。在处理朝政之余,仍然保持了宁静、恬淡的情怀。

《悦心集》所收诗、文都比较短小,且多是一些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流露或阅历丰富的人生体验,或赞美大好河山,或欣赏松、梅、竹风格,或劝喻世人勤勉清廉、抑恶扬善,直面人生、随遇而安。

雍正借助《悦心集》宣扬恬淡和出世思想是他争位的产物,用以掩盖他的争位活动。另外也由于在储位之争中他长期处于不利地位,逆境之中需要自我安慰、自我解嘲。他登基之后把此集公诸于世,第一是为了把反对朋党的斗争进行到底,说明他“淡泊为怀”、“乐天知命”,说明他处理康熙朝遗留下来的朋党问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回答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部分官僚对他严厉政治的批评。第二是劝诫天下臣民安分守己。
雍正之所以选编占80%的修身养性、隐逸山林之作,取决于个人的偏爱,有真情实感在内,这一点是需要首先肯定的;当然也与他自幼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与自身的修养有关。雍正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披阅经史,旁及百家,并喜读释典,其对禅宗的领悟在皇子间首屈一指。在雍邸时表面上虽然过着“洗竹浇花坐钓台”的悠闲生活,其背后、其内心却充满了对帝位的渴望。且做好了两手准备,若客观条件不允许他做皇帝,则必定当神仙。做帝王的心愿是深藏不露,当神仙的理想却处处标榜。自诩“天下第一闲人”,“赋罢小诗清昼永,闲随白鹤柳边行”。“闭门一日隔尘嚣,深许渊明懒折腰。观奕偶将傍著悟,横琴只按古音调。新睛都向杯中尽,旧虑皆从枕上销。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处不逍遥。”他将圆明园经营得“如佛地,同仙岛”,准备在此“阅六经,礼三宝,任春秋,随晚早,不拘束,无烦恼,奉天时,养吾老”,摆出十足的“富贵闲人”的姿态。从这个层面上看,雍正选编《悦心集》是一剂自我安慰的良药,在储位之争的漩涡中,小心行事,对客观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不参与党争,蛰居藩邸,涵养身心,以等待良机,以积蓄力量,以准备出世。《悦心集》中的佳章好句既抚慰了雍正在争斗中寂落的心灵,也成为一旦帝位失算后其内心深处的自我安慰之剂,且给人以无心问鼎帝位的假象。换言之,《悦心集》可视为雍正为自己铺垫退路的指导思想。

艺术特色

1.中心明确,杂而不芜。所辑资料,可谓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但杂而不芜,均经过精心选择,其中心很明确,就是劝喻世人,“戒食祛妄、屏虑释思”,知足豁达、恬淡宁静,于平淡或谐趣的文字中,传递出编辑者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
2.人非一家,语不一体。在选材时,编辑者注重的是其内容,而不要求语言风格的一致,也不是集一家之言,几乎什么人的作品、逸事都予以录入,只要内容符合。这体现了雍正帝要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良贱之分的思想。
3.依时排序,以人集文。辑入《悦心集》的诗文,凡知道作者的,则同一作者的全部作品集中在一起,每个作者的先后顺序大体上是依朝代排列的,给人一种古今有序、崇尚先贤之感。
4.首篇附传,人均有介。在每个作者的第一篇作品后,都有该作者的简要介绍或小传,长短不一。有的仅一句话,如:“慧日,宋代庐山僧。”有的较长,如:“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给水居士,眉山人。嘉枯二年,试礼部第一,复对制,入三等。历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绍圣初,安置惠州,徙昌化。元符初,北还。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再赠太师。溢文忠。”己是一简明小传。这不仅体现了编辑者的认真态度,增加了资料的可信度,也有助于读书人对诗文的理解和对诗文所表达思想的接受,从而能更好地起到教喻感化的作用。
5.取名巧妙,不露主旨。本书取名《悦心集》,以强调书中所收诗文“怡情院目”、“涵养一心”(《御制悦心集序》语)的特点。这体现了雍正帝做事的精细之处,是很巧妙的一着:一则可以吸引人们阅读,二则不使编者要借本书对世人教喻、为自己宣扬的主旨明显外露,避免读者产生戒备或逆反心理,愿意读下去。
欠缺之处是未编制目录,不便于人们有选择地阅读。

后世影响/悦心集 

经清代帝王御选又刊刻成书的书籍只有两部,即康熙御选的《渊鉴斋古文选》与雍正御选的《悦心集》,但两部书的选取宗旨迥然有别。《渊鉴斋古文选》系从《左传》《国语》至宋人古文中选编而成,此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校刊,康熙皇帝在御制序中明确指出:“夫帝王之道,质文互用,而大化以成。圣贤之业,博约并施,而性功以备。”“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是为经学服务的。而《悦心集》既是储位之争的产物,又是个人修养的产物。
《悦心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其编选初衷一方面可视为争夺储位的障眼法,与其间所绘的《耕织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文一图,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可视为雍正一旦失算后的心灵安慰剂,要“乐天知命,随境养和”,营造出一个《悦心集》中所描绘出的安乐窝,“岂羡夫人帝王之门哉”?即不做皇帝便做神仙。如愿即位后,对《悦心集》进行刊刻是作为政治统治手段的补充,一在标榜藩邸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二在教化臣民戒贪去妄、知足常乐。二者相对而言,教化功能更为突出。但是,对于雍正自身来说,闲适之章是其即位后的主旋律,随着威胁帝位的政敌一一被铲灭,内心对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便显露出来,在御制诗和行乐图中表现得尤其直观,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中亦可见雍正多重性情中的一个方面。


内容阅读/悦心集 



悦心集(清)雍正撰 













【附】
  雍正书 : 御制《悦心集》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