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篡夺蜀汉江山,原因令人不寒而栗

 山地之仔 2017-06-29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篡夺蜀汉江山,原因令人不寒而栗

梅川内酷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相,也是近千年来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他的智慧自不必说,而除了智慧以外更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忠肝义胆光复大汉江山,其《出师表》更是流传后世,彪炳古今。他是蜀汉的丞相,掌管蜀汉军政大权,辅佐后主刘禅维持鼎立之势,可以说诸葛亮在后主在位时期是蜀汉政权实际的执政者,但为何手中有如此大权力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一样篡魏自立,而是尽心辅助后主苦苦维持局面呢?

有人说过“权力就像是毒品”,没错,权力会使人欲罢不能,权力又是不可以分享的奢侈品。当手握权力的指挥棒时,没有人会轻易地将它交出去;当一个比你有更高权力的人凌驾于你的头上,谁又能心甘情愿地受人驱使,而毫无怨言呢!作为一个人,诸葛亮不会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你非要说诸葛亮是神人,是道德之榜样,只能说或许你是对的吧!他的顶头上司刘后主,是个智谋、阅历、权术都和他差上百倍的黄毛小儿,诸葛亮心中私欲的天平在某时某刻或许已经倒向他自己的欲望。但是,诸葛亮最终却选择了维护后主的统治,成为忠君的代名词,或许这也非他所愿。

赤壁之战后,曹操代表的北方势力有所衰弱,江东孙权免遭灭国之祸,乘胜势发展壮大,刘备据守荆州,占四地八方之要冲,业已三国鼎立之势已初见端倪。而后刘备进军益州,占天府之利,据长江之险,三国的实力天平发生了倾斜,刘强而曹弱。吴、魏两国为自身利益考虑,合谋让吕蒙夺了荆州,尽力让天平恢复平衡。但陆逊的一把火却烧光了刘备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家底,没有办法老刘在白帝城含泪而去。此时,经刘备这么一折腾,蜀汉的既定战略方针基本成为泡影,想凭益州之力完成伐魏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偏安一隅尚属不易,欲成王事已经是不可能了,诸葛亮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老东家西去,少东家年幼,为之奈何?但刘老兄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之”仍在诸葛亮耳边萦绕。刘备乃是乱世枭雄,不可能为自己的继承者妥善安排,这句话无非是给诸葛亮提了一个醒“小亮同志,心里别有反心了,我老刘早都安排好了,你就安心当好你第一马仔吧!”。

故此时的诸葛亮或许有篡夺之心,奈何时机不成熟,老板的那些老跟班都还健在,他手中的权力也被束缚了起来。在此时哪怕表露出些许反意,等待诸葛亮的结果必将是万劫不复。

曾听有学者说过,诸葛亮尽心尽力辅助后主,是报刘备知遇之恩。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是何等的恩情。如果这么想或许真有些道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嘛!但是在权力的漩涡中是否还存在着情感、道德,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因为笔者不是天生贵族,没有出生在帝王之家,所以无可奉告。周世宗对赵匡胤恩情相比于刘备对诸葛亮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周世宗对赵匡胤来说如父,如兄,庙堂为君臣,私底下如兄弟。但那老赵不还是革了命,黄袍加身了吗。面对权力不存在亲情,如果对这点有质疑那就遍看中国之历史,一步步生动的宫斗大戏就会跃然纸上了。所以诸葛亮在权力之路上不存在什么道德障碍。

夷陵之战后,荆州已失,蜀国已失去在荆州取士的可能,现存的荆州势力也是更加弱小,益州本土士人积极谋求权力,形成了荆益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之势。诸葛亮本是荆州人士,同在异乡为异客,诸葛亮很自然地要去维护荆州政治集团的核心利益,所以诸葛亮很难去调和荆益两大集团的矛盾,想达成共识尚且困难,在政治上统一更是难上加难。益州势力在诸葛亮任丞相期间起到了关键的掣肘作用,这也使诸葛亮的野心被压制,不得不屈服于两大势力之间,寻求政治上的相对平衡。

司马懿是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敌人,却又是诸葛亮最强大的朋友。司马懿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必要的借口,没有这种借口,蜀国军队就会师出无名,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对军队的调动就缺乏了必要的理由。如果诸葛亮坐阵后方,必将被各种蜀国新兴力量所限制,只有频繁地调动军队,才能真正掌握蜀国的有生力量,权力才能保存在自己的手中。有人会说有了军队不正是最佳的上位资本吗?这就不能不分析一下历史上“扶不起”的后主,后主真的“扶不起来吗”?我想未必,刘备老兄留给后主的是一个君若臣强的局面,蜀国各级将领、谋臣都是跟刘备打江山的豪杰,而后主却是一个未经政治风暴洗礼过的“帝王界小白”,都说刘禅昏聩,可是这昏聩的后主却牢牢地控制了蜀国的物资供应,要知道没有了粮食的军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毕竟打仗也得先吃饱了吧。量诸葛亮军权在手,饿着肚子看看哪个兵会听你凤雏调遣。虽然和诸葛亮这种大神级人物博弈中刘禅处下风,刘禅准确地抓住了诸葛亮的软肋,使其处处受制于后勤保障不能发挥全力。

其实诸葛亮的心思在千古名篇《出师表》中是有所显现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抛开情境限定的情境来看这句话,难道不更像是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孩子,教授孩童做人的道理吗!虽说诸葛亮被尊为“相父”,但你诸葛亮也毕竟是先是臣子吧,这句话更像是诸葛亮“引喻失义”的样子吧。所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后主的不屑、轻视,他的自信来自于自身的巨大权力,可以说诸葛亮完全有能力自己来作蜀国的主人,而非人臣。

统治需要一定的“合法”性,诸葛亮自知自身威信和“法统”不正,盲目上位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罢了。还是安心周旋于各种势力之中,保存自己后世的名节,来得更为直接,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