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说一个有趣的事儿。 我们和新世相,将在7月“建造”一座只存活一个月的艺术图书馆。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 前几天,我们和新世相,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清晨。
对,就是那个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新世相——那个多次帮助大家“逃离北上广”、在地铁上丢书,每天晚上十二点,用最扎心的人间百态抚慰无数人心、每办一个活动都会引发一次话题讨论的神奇组织。 那天早晨,我们坐在小咖啡馆里,聊得很嗨。
他们洞察人心,窥探都市生活里人们内心那些隐秘的、被忽视的情感。每天凌晨11点59分发推文,用一个个戳心的故事,把每个失眠的人撩得不行,反思人生。
而我们不断地跟大家聊艺术,想“让更多人看见美”,渴望在这个逻辑已经被训练得极其完美的时代,给无聊、苍白、不痛不痒的生活带去一点美感。 原来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想为现在的人们改变一些什么。 知识也好、服务也罢,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人们在自己既定的生活轨迹里看到更多,享受更多。 讲到这里,我聊起一个朋友的故事。 那天我去医院看一个朋友。她刚生完宝宝,情绪很不稳定,常常莫名其妙大哭,不愿跟人交流。 其实,这就是你常常听到的一个词叫“产后抑郁”。一个女孩忽然之间面临身份的切换、家人丈夫注意力的转移、亲子责任感的压力……这些都让她无所适从,紧张情绪地积压,让她出现了这种“阶段性”的心理症状。 我去看她,给她带去了一本拉斐尔的作品讲解,里面有文字有图片,有很多圣母圣子亲昵温情的画面。用这份礼物祝贺她成为母亲。 放下礼物我就走了。 令我讶异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她给我发来了信息,说抑郁症已经改善,而我给她留下的那本书,在这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忽然意识到,艺术原来真的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多变而琐碎的生活。大到你经历的关键人生时刻,小到你每天的24小时。 大家也许不会跟我朋友一样,要面临生产、带娃种种事情,可是一样的是,我们也都在生活里随时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快速切换不同的身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 白天是职员、是老板,忙工作,晚上我们可能是妻子,是儿女,顾家里。被生活工作虐得跟什么一样。
我们能给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会越来越紧张。
但艺术,它是超越日常的。它有一种恒定的力量,跟我们的内心熨帖在一起。在那一刻,你是属于你自己的。
这种体验,你一定深有体会。比如:你的手机那些舍不得删掉的音乐,好像自带能够瞬间切换情绪的神奇功能;
比如:前段时间特别火的解压神器《秘密花园》,很多人买了之后,跟着填颜色,整个人都好了起来,据说还治愈了多位抑郁症患者;
再比如:我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梵高所作的《露天咖啡馆》。 每次抬头碰见这幅画,感觉是就好像真的刚刚和朋友从咖啡馆里走出来,微风拂面,好不惬意...
为什么艺术能有这样一种神奇体验?
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心理投射。是指我们会将自己的兴趣、愿望、恐惧和期望反映到外物上。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意识越远,想要找到相应语言来表达的难度就越大。但是艺术却是通过视觉、直接调动感官,跳过了语言逻辑转化的过程,用一幅画、一个味道、一段声音与你对话,直接翻译成心理印象。 换句话说,在这个的过程中,艺术不知不觉帮助我们自己纾解情绪、在和艺术对话的过程中恢复被繁重事物耗尽的体能。 意识到艺术对人的生活有着如此必要的作用我们和新世相当即决定,要一起玩一件很酷的事儿——
共同“建造”一座 只存活一个月的艺术图书馆
让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阅读 4 本艺术相关书籍,重新感受艺术的力量。
你需要支付 129 元。但它不是书本的费用,而是一个最为真实和有效的提醒。 因为,只要你在 30 天内读完这 4 本书,我们将会退89元给你。
现 在 上 线
1 这是一次活动,也是一项阅读服务。支付了 129 元后,从 7 月 1 日 开始,你将会获得我们为你精选的艺术图书中,随机选择的第一本;
2 读完这本书并寄回给我们,我们会寄出第二本书。每次读完一本书,你都会收到下一本,直到 7 月结束;
3 读完这四本书并全部寄回,你可以收到 89 元的退款。若未读完,视为已享受完此次服务,无退款。
4 我相信,在你购买了这项服务后,你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