芾玺书院2017-06-24 古玺是秦统一以前印章的概称,上可远溯三代,盛于战国。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部分文字有待考证研究。从文字形式上,可分阴文(白文)、阳文(朱文),朱文古玺大都配有边框。印文笔划细如毫发,多是铸造而成。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艺术特点 先秦古玺的精美首先取决于先秦工匠的自由创造精神与工艺水准的游刃有余;其次是没有后来的自上而下的严格的玺印制度;第三则是古玺所用文字的巨大可塑性。古玺文字通常有着多边的外廓,可以方便地对它从不同方向,作不同幅度的变形、摆动、伸缩与扭曲而不出现丝毫的牵强做作。 一是逐渐形成了适合于玺印印面的文字体系; 二是阴文玺大量出现,这显然也是实用的方便所致; 三是印面形式变化极为丰富,充分地展现了当时崇高个性与形式的审美取向; 四是由于文字的演变、分化及诸侯割据等,使玺印文字与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色彩。 主要种类 古玺又分官玺、私玺、吉语、肖形。官玺一般比私玺尺寸大,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司寇'、'丞'、'君'等,其形制多以方形、长方形、圆形,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古玺材质有金、银、玉、绿松石、骨质、铜,其中铜质古玺最为常见。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玺印在商周时期即已经存在,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由于社会发展,工商业兴旺,各国各地区之间,人际间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主要担负着凭信辩奸职能的官私玺印获得大发展。同时,由于各国间政治文化的区隔,形成了文字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到玺印文字的使用上。根据考古与古文字学者的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可分为五大体系,即:晋、齐、燕、楚、秦。战国时期的玺印亦以此分域。 澳门珍秦斋萧春源先生以富藏古印章而知名,尤其是秦印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与各大博物馆及其他大藏印家的藏品相较并不逊色。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