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暑假教师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一等奖作品展

 xulangmang 2017-06-29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刘付燕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是由魏书生先生主编,在本书中魏书生老师精心遴选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书中不乏国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魏书生和国外大教育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布鲁纳、布鲁姆、苏格拉底等教育家的代表性教育理论和教诲。《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一书在教师如何修炼师之贤方面给出了有益建议,此书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更督促、激励着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教学行为和教学教学之能力。每位教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都是他们用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大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追求和教师的本质,此书也让我对“教师”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是教育之灵魂、教育之关键。教师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教师之贤该如何修炼?修炼教师之贤主要在于修炼师之贤能、贤明和贤品。师之贤能,在于教师之才能;师之贤明,在于教师之智慧;师之贤品,在于教师之品格。教师的智慧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境界。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教师的智慧来自敬业、来自高效、来自底蕴、来自好学、来自实践、来自研究、来自体验、来自明辨、来自胆识和创新。

这本书中杜威关于“教师应是思维能力的领导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了有效地发展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育在理智方面的任务是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教师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学会思维,这是个体经验改造要达到的首要目标。” 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思维的领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发展,从而得到“最好的生长。教师要想成为思维的领导者,要将反省思维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应用“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景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景内部要有一个能够作为思维刺激物的真实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必要的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她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学生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进一步明确想法和观念的意义,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想法或观念是否有效。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学习就是学会思维。教师必须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教学的“发散处”,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很多模块并没有标准答案,特别是在作品制作和创意设计方面,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求异处”,让学生的思维和现成“结论”碰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小组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他评,让学生敢于补充、完善他人观点,引导学生不迷信现有的结论。

3)在“空白处”,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给教师提供任务的“样张”,让学生去完成作品,其实这就不太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帮学生搭建一个框架,提供一个半成品让学生去完善,这也是“留白”的艺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发散处”、“求异处”和“空白处”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在激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导引”工作。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1)当学生的思维目标模糊时,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思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2)当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当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思维正规。所谓思维过程不当主要是指思维过程不清楚、思维过程不正确、思维过程不合逻辑。(3)当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思维纵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再引导学生思考。(4)当学生对“是非标准”迷失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思维准则。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既要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五步教学法”启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能解决学生生活中问题的主题探究活动或情境。(2)在教学任务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将任务进行分解,用问题来引出任务,在问题解决中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获得发展,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使提问成为“一种指导学习的艺术”,教师作为思维的领路人,必须艺术地进行“提问”,让问题成为学生寻根问底,不断探究的动力。(3)教学任务要设置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或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让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知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积极思考任务的解决办法。(5)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展示交流的机会,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索。教师通过不断地向学生发问,知道学生进行探究,并养成学生独立探索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