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小正太和女朋友闹分手,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乐乐妈绘本馆 2017-06-29



上周,嫂子跟我倾诉了一个烦恼,小侄子(7岁)喜欢上了同桌女孩,想让小女孩做他女盆友但惨遭拒绝,然后小侄子觉得人生暗淡很不开森啊。


平时处理起孩子一般人际交往问题都深感吃力的她,听到“女朋友”“表白”这样的字眼,跟我吐槽感觉自己脑容量不够了……


我在思考怎么回答她,恰巧前两天在“英国那些事儿”上看到,一个北爱尔兰的妈妈,完美地解决了这道育儿“超纲题”——


这位妈妈有个帅气的小男孩叫卡乐姆,今年6岁,我们暂且称他为小卡:


image.png


小卡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在学校朋友很多,但他“ 心有所属 ”,最喜欢和一个叫莱尔的小姑娘一起玩了。


image.png 

两人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生动地诠释了啥叫青梅竹马~


image.png


然而有一天,小卡却丧着脸一个人回来了,小卡妈妈立马注意到了儿子的不对劲。


问他:“咋啦?”


小卡说:“我失恋了。”


小卡妈:“……”


原来,那天小卡像往常一样屁颠屁颠的去找莱尔玩,但去的时候时机不对,莱尔当时正在和一群妹子玩Duck duck goose(据说类似丢手绢),小卡也想加入,但玩的正high的莱尔,


小手一挥,忽略了小卡:“我们正玩着呢!你先别来!”


这一盆冷水可把小卡的心浇得拔凉拔凉的……


他转头就把自己的“伤心事”告诉了自己的好哥们,而这位哥们大概平时跟着妈妈看太多肥皂剧,于是给小卡出了个馊主意,带着小卡去莱尔那上演了一场霸道总裁——直接冲去莱尔面前,大声喊出两个字:“分!手!”


喊完之后,莱尔愣了,小卡也傻了。


小卡妈妈听完儿子的“分手故事”后,第一反应不是笑和骂。


她知道,孩子间的争吵在大人看来很好笑,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件大事。


而比起许多胡乱处理孩子交友受挫的爸妈:


· 指责孩子:你看,让你乱说话!


· 转移注意:没事,明天就好了,妈妈带你去买冰激凌。


· 讨好孩子:你朋友那么多,也不差她一个。


· 简单粗暴,直奔主题:还不去道歉!


image.png


小卡妈妈接下来教会儿子“面对挫折”“承担责任”的方法,堪称教科书:


她没有急着教训小卡(很明显,小卡已经受到了惩罚——他已经为此难过一天了),而是赶忙打电话给莱尔的妈妈,问问莱尔怎么样。


听到莱尔很生气,小卡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妈妈抱了抱小卡,但同时也告诉儿子——


· 指出错误,辨清责任:“妈妈很高兴你愿意和我坦白一切,你确实不应该因为自己难受,就随便听别人的怂恿,说出那么伤人的话。”


· 接纳感受,处理情绪:但同时,她也理解儿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不是故意的。”


· 提醒孩子将注意力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转移到“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弥补错误,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当小卡着急地问该怎么弥补的时候,妈妈没有直接说教,而是分享了爸爸平时说错话惹毛她的时候都是怎么做的——送花!道歉!


但同时她也告诉小卡:“鲜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发自内心的去道歉,请求原谅才是最重要的”。


她不希望儿子成为一个认为“物质能解决一切”的人,这对女孩来说也是很不尊重的。


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卡去花店买了花,但在进入学校前,妈妈还是再次询问儿子:“除了送花你还要干什么你还记得吗?”


image.png


儿子的回答让妈妈很欣慰:“我还会和莱尔道歉!”


此时的小卡已经不像昨天那么慌张,对于怎么“挽留女友”,他已经心里有数。


对于任何一个犯错的孩子来说,能有机会有方法去弥补,才能给孩子带来希望与成长。


看着儿子昂首挺胸的捧着花走到莱尔面前,真诚地对女孩说:“莱尔,这是给你的,对不起,我昨天对你说了很过分的话”。


莱尔很开心的接过了花。


小卡又问:“那……你还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说完,俩人都害羞了起来,莱尔给了小卡一个大大的拥抱,约定放学一起回家看动画去了。


不远处的“婆婆”和“岳母”看到这个大圆满的结局,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小卡的妈妈把儿子的故事分享到了网上,收到了2万多赞,被5000次分享。


image.png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小卡的成长,更看到了妈妈的智慧。


为我们阐释了教科书级的“承担责任”五步教育:


· 弄清楚事情(听儿子说完,还打电话问对方)


· 说出感受,接纳情绪


· 指出错误,辨明责任


· 思考如何解决与弥补(分享自己的经历)


· 鼓励行动


面对孩子犯错,小卡妈妈给到儿子的,不是指责和说教,而是情感支持、认知支持,思维方式上的支持。


丹妈非常赞同小卡妈妈在谈到如何处理孩子受挫、犯错时谈到的一句话: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更需要懂得,当自己心烦意乱时,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所谓家长的教育态度,决定亲子交流的程度。


我想小卡之所以什么都敢告诉妈妈,和妈妈坦白,也正是因为妈妈平日里都是这样对待他的犯错。


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并不可怕,就像现在叮当出去玩,也常常会遇到被“ 欺负 ”,着急跺脚,难过大哭.....我虽然看着心疼,但也会一直提醒自己,让孩子进行不同的情绪体验,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为我明白,让孩子在挫折中适度体验内疚和委屈,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弥补,去调整,去行动——这样“平复情绪”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是:


· 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只知道哭)


· 面对挫折的信心(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 情商:换位思考他人的感受,同理心,懂得尊重与合作(突然想想,老公的情商若能有小卡的一半……)


孩子每一个不快乐的时刻,都是最珍贵的教育契机。


以前我总觉得,要给孩子永远的快乐。但是有了叮当后,发现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并不是说让他一直快乐(这个世界不可能让他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拥有“即使不开心了,也能依靠自己重新找回快乐”的能力。


 ●  丹妈碎碎念● 

看完这个案例,估计很多读者会纠结于“怎么小的孩子就谈恋爱不好吧?”其实孩子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早熟,这么小的孩子会说“结婚”“分手”,只是出于模仿。孩子的行为无非是在传达一个信息:他想和另外一个孩子建立一种很纯真的友情,这与青春期后出现的“异性相吸”有本质上的区别,和“性”,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更没什么关系。所以巴巴麻麻们不要多想啦~


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更多要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以及性教育方面的启蒙,而不是用“打击早恋”毁了他们最纯真的友谊。


来源| 大V店妈妈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davdiangz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