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工怕耽误上班族,等地铁2小时》,农民工就不是普通乘客?

 昵称2218345 2017-06-29

近日,朋友圈又被一则“暖心新闻”刷屏。然而我却没有从中感受到丝毫的温暖,反倒是冷冰冰的歧视。

好吧,翻了好几页谈论,不少网友都被暖到了。

首要,咱得知道事情的经过。这群建筑工人竣工要坐地铁去火车站,无奈正值上班顶峰期,随即拎着行李在一旁等了2小时。网友们看到了这一幕,随即动动手指转发谈论,大喊“暖到了”“好心酸”。

呵呵哒,我只想说,被暖得“太好笑”了,像披着羊皮的狼。

为啥?听我讲!

这是个老故事。为啥老?是我看过了太多相似的“暖闻”。比方,上一年10月份的农民工跪地取钱,今年报导的农民工光脚进便利店……还有许多许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暖闻”都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新闻主角是农民工;其二,主角做的事很低微。

但就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新闻,却让很多网友说“暖”。

我很不理解,看着他人低微、低贱,再三的让步,却被“暖”到了!心理变态吗?

咱们不妨做个假定,假如当天看到的是另一种场景,比方,这些农民工扛着脏兮兮的麻袋跟上班族同挤地铁,心中又会作何感触?

会不会有人说这些农民工素质差?这样的负面评论,我是没少见。

所以,小编认为,对农民工的相似做法,不论是褒仍是贬,都不是因为做法自身,而是身份!是好像低人一等的农民工“标签”!

那些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人,压根儿就没有把他们当成一群“一般的乘客”!

在地铁站上,莫非还要分贫富贵贱吗?莫非不应该是所有人都只有“乘客”这一个身份吗?

所以,当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首先不是被感动,而是在思考:作为一个乘客,为何自己要多等2小时?

也许有人会说,并没有人逼他们等啊。哈哈,这真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社会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就像一个“紧箍”,对他们形成的“无形压力”会更大。扛着麻袋挤地铁,会不会遭受白眼?会不会被发到网上?会不会被说没素质?

相比之下,下面这些网友的谈论好像更加透彻:

现如今,蹲地铁、蹲公交、拖鞋跪地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好像现已形成了农民工们的“标配”,乃至是有些人感觉他们就该这么做。

我很疑惑,人难道不是生而平等吗?命本无贵贱之分,干净了坐位,却脏了人心。

东方网评论我觉得非常好:“对于以和谐社会、和谐城市作为目标的中国来说,农民工的这种群体性自觉 ,难道不是对这个社会最强烈的反讽和控诉吗?

不认为耻,反认为荣。不痛心,却被暖到。

相较于那种莫名其妙的感动,更有意义的,或许是去追问为什么农民工总是不能从容、有效率并且合乎逻辑地使用地铁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同是“付费坐地铁”,就该心安理得地享有平等的服务。无论是农民工,还是上班族,谁也没有义务让谁先走,谁也没有义务给谁让座。在南京的地铁站里,这群农民工等了两个小时,才坐着地铁去赶大巴。这在一个侧面表明,他们对于如何精准分配时间、如何恰当利用地铁并不熟悉。而这,恰是农民工与城市疏离感的客观体现。

在很多时候,城市并没有给予农民工足够的温暖,于是乎就产生了种种心理的隔阂和行为的异变。无论在城市工作多久,农民工始终无法和市民一样坦然地享受城市的便利。通过这条新闻,我们也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小编只想说,以后再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请收起自己众多的感情,从心里尊敬一下他们,把他们当成平等的普通人,莫搞特殊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