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了你才发现:语文考试越来越难啊!
考完了你才发现:语文考试越来越难啊! 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我发现,小学生阅读测试越来越难! 难,应该说是可喜的进步,首先源于大家对测试的重视,对考题的研究。国际知名的几个阅读测试系统在中国引起巨大的反响,瞬间被中小学阅读测试命题研究者学习借鉴,在面对小学生的测试中大量运用。注意,教学没有改,测试已经改了,所以难度加大源于这一落差。 从原先的随意命题到如今的国际标准化测试命题格局,这是好事。但我们发现:考题难度加大了。三到六年级,题型、考查内容、考查的能力,几个指标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似乎只要能识字,就应该什么都会考。试题中的字数多,题目表述爱绕圈子。如“下面各组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面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下面各组中与其他各组不一样的一组是?”题目涉及的内容多且杂,有人总结为两句话:教的不考;不教的要考。我们看到网络上晒出的各地试卷,一年级出现国学内容,涉及经典的背诵考查,三年级要知道名著细节,四年级就要会看车票信息,要查阅医院的“医生上班排表图”,要会分析各种文——说明文,说理文,散文,诗歌,记住各种的角落知识……这样的考查,无不与“核心素养”挂钩,都是在考查小孩的能力,即便有的信息在他的人生中还未出现,或者可能只出现过一次。 方向对了,可是我们是否太着急了?教学没有跟上,考查让小孩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好吗? 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小孩很快又适应这样的考查了。从最先的低分,到后来的分值逐渐回升,他们对这样的考查也能应对了。深究原因——复习跟上了。有什么样的考查,就会有什么样的复习策略跟进,考试目的开始偏离,小孩依然能通过期末的复习获取份数,而这样的结果证明——语文素养,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真正得到提升。抛开绕弯弯的题目,改头换面的考查形式指向的,依然是对“知识的巩固”,对“答题技巧的温习”。看上去不考“课本中教过的”,实际上可能异化为“复习时练过的”。本质上,还是对“教”的考查,不是对“学”的检测。 大家想一想:到底我们要的是“阅读考查”还是“考查阅读”? 根据李金云与李胜利博士对指向核心素养的美国阅读教学新趋向的考察发现,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素养全球经验几乎是相似的。无论是旨在帮助公民实现成功生活的OECD核心素养框架,或者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还是培养创造力,关注二十一世纪职场需要的APEC核心框架,阅读素养均是其中重要的素养之一。“实现素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阅读者”是原点问题。我们的考查,究竟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阅读者呢?诚然,不是只会寻找答案的应答者,而是积极的阅读者;不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意义的阅读者;不是单纯解读文本的尝试者,而是能够批判反思的阅读者;不是只读教材的阅读者,而是具有终身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学习者。从这个角度审视如今的阅读测试题型变化,我们依然感觉“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药更苦了”。如果这样往下发展,一线老师教学压力越来越大,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书本的要教,各种犄角旮旯的知识要教,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零散、新奇的知识要教,教不过来!小孩越来越怕学语文,什么都要会,还不一定能应对考试,因为考题似乎就为了“让你想不到”。 这样教,这样学,这样考,不要指望谁会爱上阅读。不要指望教师会爱上教学。 回到源头来思考——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参考李博士对美国阅读教学的考察,我们发现阅读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自我监测阅读思维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阅读受阻的细节;能主动应用阅读策略帮助自己消解阅读障碍;能知道什么时间为什么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策略进行深入阅读。为了这些“能”,我们在教学中应提供“真正的阅读”——给小孩读整本书,一本一本往下读。只有这样读,才能提升小孩在阅读中主动运用预测、关联、想象、提问、总结等策略的能力,因为整本书阅读给这些策略运用提供了平台与可能。“让小孩到大海中去扑腾”而不是“在虚拟泳池中练习游泳动作”。 阅读教学的真面目是“读真正的书、完整的书”。怎么读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考。阅读教学回归并聚焦阅读的核心策略,考查方式自然水落石出。我提供自己的设想,供大家议论与批评—— 日常,我们完成教材教学之余,更多进行整本书阅读。期末总复习阶段,组织全班共读一本书。之后的阅读测试,针对这本共读的书命题。考察其真正的阅读预测能力,如提供书本的封面回顾写出阅读前的预测、提供书本某些章节预测故事情节另一种可能,另外一种的结局。考察关联能力,例如关联叙述同类阅读的理解,分享相关阅读经验,拓展阅读面。考察想象能力,如结合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场景想象,补充表述细节。考察提问能力,如结合书本的内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要求问题能够引导更为深入的阅读。考察其总结、概括能力,例如写出全书梗概等。当然,这样的考题设计起来,难度远远比出“弯弯绕的题”更难。但是这样的考察才是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考察。 更美好的设想是:考察变了,能倒逼教学转变。 这样考的话,教学就要聚焦真正的阅读核心能力了。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不再是教师的自我陶醉。课堂的焦点是学生,教的目标是让他们知道如何以及为什么、什么时候能独立采用阅读策略解决阅读受阻。这里的“独立”就表示离开教师的辅助,依然能够对陌生文本进行有个性的解读。如,在阅读受阻时的突围;借助封面封底等进行预测;在阅读中提问,通过大声朗读整理和澄清思考;运用文本结构和文本类型知识进行规范写作;借助文本尝试拓展;最起码的是能标注、笔记……这些不应该是支离破碎地教,应该是给小孩大量的实践,陪伴他们一起经历阅读过程。 如此美好,你要不要试一试。变革的开始,都会痛,我们要做好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