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三家分晉看英國與歐盟的微妙關係

 滄海憤難平 2017-06-29

從三家分晉看英國與歐盟的微妙關係

「硬脫歐」?「軟脫歐」?英國吵不休,而歐盟英國脫歐談判首席談判官巴尼爾卻表示,「脫歐不分軟硬」,談判時間最多只剩18個月。之前在歐盟秋季峰會上,英國新任首相特雷莎·梅有意提前展開談判,但其他27個成員國的立場卻堅持在今年3月正式啟動程序之前,歐盟和英國不會就「脫歐」問題展開任何討論。雙方態度很耐人尋味。如果不清楚個中緣由,我們或許可以回顧下咱們國家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三家分晉事件,兩者同出一轍,也許能找到共情。

晉國曾經是春秋時代的龐然大物,占據今天山西河北一帶的形勝之地,並且「攜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周朝僅存的領土洛邑就處在晉的三面包圍之中。但晉國卻在戰國拉開帷幕之前就早早退出了競爭舞台,這是為什麼呢?

三家分晉的根源要從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說起。晉獻公寵愛驪姬,為了立其所生的奚齊為太子,驅逐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雖然後來重耳重新回到了晉國,成為了春秋一霸晉文公,但從晉獻公之後,晉國不再分封公子公孫為貴族、而是分封外姓的傳統卻繼承了下來。於是趙家、魏家、韓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逐漸地架空了晉國國君,掌握了晉國實際的權力,稱為晉國六卿。這等於把自己國家的一部分治權、軍權和財權交給了外姓人,久而久之,卿大夫之間便通過合縱和吞併的方式形成了強大的宗族勢力,而晉國國君這一系卻得不到支持,反而淪落為卿大夫家族的附庸,最終導致了三家分晉。

ADVERTISEMENT

分晉的三家也就是後來戰國七雄裡面的趙、魏、韓。公元前403年,三家的「掌門人」分別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與晉侯並列,即趙烈侯、魏文侯和韓景侯。又過了半個世紀,韓和趙瓜分了晉國最後的領地,韓國的相國韓玘殺了最後一任晉國君主晉靜公,至此,晉國徹底滅亡。

故事講到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三家已經掌握了晉國的實權,並且各自都在自己的領地擁有如同諸侯一樣的權力,為什麼還要分晉呢?政治上的好處自然無需多言,成為諸侯的一員畢竟名正言順,手下的「從龍之臣」也可以各自高升。

從經濟上講,三家分晉之後,和一個晉國有什麼不同呢?探討這個問題就有意思啦,連同6月份發生的英國公投脫歐事件,兩者都是從一個大的聯盟團體中分離的行為:

ADVERTISEMENT

首先,三家各自劃定了疆土,就加強了對自己屬下民眾的約束權。雖然當時還沒有如今這樣完善的簽證和邊境管理制度,但是兩國交界的重要關隘處,「分晉」後須重兵把守盤查,無形中就增加了人員和資本流動的成本。如此,雖然不利於吸引其他國家的人才,但是有助於保持本土的人才。如果進一步分析,大商人和遊說列國的策士也許不會被國境線擋住,比如呂不韋、蘇秦和張儀等人一向都是在各國來去自如,但是小的商人和底層勞動者恐怕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同樣,對於英國而言,高端人才流動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但是對於歐盟國家的體力勞動者來說,恐怕英國的工作許可門檻就會提高了——其實英國對歐盟的勞動力流動政策不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東歐的藍領移民不受控制地增加,導致英國不得不減少歐盟外的移民配額。

ADVERTISEMENT

更深層次上來說,三家分晉也好,英國脫歐也罷,都開啟了制度競爭的大門。在三家分晉之後不久,魏國率先開始了李悝變法,韓國也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各個國家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因地制宜出台了相應的政策,以吸引相應的人才。歐盟內部,因為勞動力和人員的自由流動,任何制度上的創新在吸引來有用的人才的同時,也會吸引來很多享受福利的內部移民,久而久之,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所創造出來的繁榮就會被蜂擁而至的福利移民所中和掉,故而國家也沒有太大的動機進行制度創新。現在分開成為不同的國家之後,雖然貿易摩擦多了,但國家也相應地開始有動機著手「制度競爭」了。

其次,獨立的國家擁有完整的貨幣發行權。三家分晉之前,儘管韓趙魏的大夫們已經掌握了實權,但是要發行貨幣還是得商量合計著來,並且使用統一的貨幣。如果魏家經濟發達一些,韓家經濟低迷一些,在統一貨幣的前提下,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貨幣政策。現在成為了獨立的諸侯國,各個國家就可以在經濟和貨幣政策上改弦更張,這方面做得最極端的是魏國:趙國和韓國用的貨幣至少樣子還和之前晉國的布錢差不多,魏國則徹底改成了圓圓的環錢,從形狀上與之前劃清了界限。英國在脫歐前雖然並沒有使用歐元,但是在貨幣政策上很多時候依然要與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達成妥協,而顯而易見,脫離了歐盟的英國在政策上會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ADVERTISEMENT

再次,在分家之前,在國際社會上晉國仍然是作為一個國家和其他諸侯打交道的,儘管三家的利益不可能完全重合,但是對外以一個聲音說話,出兵的時候也是三家共同出兵,簽訂國際合約的時候也是以晉國的名義共同簽署的。但是分家之後,再簽署戰和條款的時候,就是各顧各家了。

晉國是強國,合三晉(後世把韓趙魏稱為三晉)之力,往往能夠從秦國、楚國那裡得到更好的條款,單獨的韓趙魏是不是就不行了呢?

這個問題也是要分兩個角度來看。一方面確實如上所說,三晉合力肯定比其中任何一方都要強大,更能得到對方的重視;但是另外一方面,三個國家外交的靈活性也增加了,比如魏國和秦國一直在搶奪河西之地,如果三晉在一起的話,趙國顯然不可能和秦國保持多麼友好的關係;但是現在分開之後,魏國和秦國繼續打,而趙國發展方向是向東打中山國和燕國,那麼就可以在戰略上單獨與秦國建立起更加積極的關係。

在英國公投脫歐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誠然英國的6000萬人口無法與歐盟5億人的大市場等量齊觀,但是之前中國和歐盟的投資協定談判遲遲沒有結果,未嘗不是因為歐盟內部關係錯綜複雜,需要照顧方方面面因素的緣故。如果英國單獨和中國進行投資協定談判,所謂船小好掉頭,可能討價還價的地位沒有在歐盟時候那麼高,但是卻有可能制定出更符合雙方國家的條款,達到雙贏的目的。

在三家分晉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三晉依然同氣連枝,終魏文侯一世,三晉在重大的軍事行動(比如攻齊伐楚等)上依然保持著高度一致。直到魏武侯當政的時候才第一次爆發三晉內戰。如同英國脫歐一樣,英國和歐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依然會相互需要,英法德的三國軸心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會因為其在不在歐盟而有根本的改變。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脫歐帶來的震盪可能也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大。

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會不可避免地打上一個或者多個團體的標籤。那麼作為一個團體的成員,與非成員的區別是什麼呢?比如說高爾夫俱樂部會員,消費者通過繳納年費成為會員,然後獲得一張會員卡,以後每次打球只需要支付相對較低的費用。在這裡繳納會費是團體成員需要承擔的義務,而打球費用的折扣則是享受到的權利。那麼設想一下,如果一個消費者說,我不願意拿你們俱樂部的會員卡,但是我希望單獨簽一個合同,每年交給俱樂部同樣的費用,然後也可以享受和會員一樣的折扣如何?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成為了不是會員的會員,和正式的會員承擔相同的義務,也享受相同的權利。

同樣的道理,英國雖然公投脫離了歐盟,但是這僅僅代表英國扔掉了歐盟的會員卡,英國要和歐盟商討的離開條款才是實質性的內容。

可以設想這麼一種極端的條款:英國作為歐盟外國家,承擔所有之前在歐盟內所承擔的義務,繳納所有之前在歐盟內繳納的資金,同樣也享受所有之前在歐盟內所享受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英 國將成為實質上的歐盟編外成員,除了名分之外,歐盟諸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這種極端的假設,事實上很難發生。比如在英國最為看重的移民問題上,英國肯定不會追隨歐盟的步調,而歐盟也不可能給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時的所有優惠。

此時對於在峰會上英國與歐盟有關談判的不同態度,您大體就能理解了吧。

我們姑且猜想一下,所謂「硬脫歐」「軟脫歐」的爭論只是個序幕而已,離開條款漫長的討價還價過程可能會讓英國和歐盟之間互相妥協,從而使得英國脫歐給英國和歐盟帶來的震盪減低。因此,從長期來看,脫歐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和名義上的。

公投結束後,很多機構給出了悲觀的估計,比如GDP下降、通貨膨脹等等,但是樂觀地估計,英國脫歐也可以是一場皆大歡喜的結局:從民眾的角度講,民眾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並且得到了尊重;從政治家的角度講,政治家們依然大體上維持了之前的框架,只是很多條款從技術上進行了改頭換面——畢竟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政治家們的轉圜餘地要比「脫歐留歐二選一」的站隊大很多。

本文自:汪凌燕、汪通 《穿越歷史聊經濟》(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大博雅教研

微信號:pupjfzx

樣書| 資訊 | 交流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