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度的诠释: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这个怎么说呢?我举例几个给大家,我相信大家就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了。 雕爷牛腩 雕爷牛腩创办者叫孟醒,人称“雕爷”,他并非做餐饮的专业人士,开办这家餐厅,被很多人—包括雕爷自己,看作一次商业风险很高的尝试,充满了互联网式玩法的餐厅运作。互联网什么玩法呢? 在菜品方面,雕爷追求简洁,同时只供应12道菜,追求极致精神;在网络营销方面,微博引流兼客服,微信做CRM;在粉丝文化方面,雕爷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文化,越有人骂,“死忠粉”就越坚强;而在产品改进方面,配有专门团队每天舆情监测,针对问题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 点评:尚不论雕爷牛腩究竟好不好吃,仅在互联网方面,雕爷牛腩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互联网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围着用户来,体验做到极致,然后用互联网方式推广。 爸爸去哪儿 获得无数好评的《爸爸去哪儿》也让英菲尼迪和999感冒灵等广告的植入也带入了一些无心插柳的节奏。这档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之后的火爆程度,就连芒果台也未曾预料到。在开播前,这档节目几乎很少有人知晓,但开播之后,这档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直线上升,许多观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给予好评,影响了周围更多的人主动去搜索观看,加上林志颖、田亮、张亮等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更是带动了一群粉丝进行讨论,算得上是口碑传播最典型的案例。 点评:《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证明了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这一说法并没有过时,好内容带动的口碑传播依然是最好的营销。 星巴克 不知是出于什么误会,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星巴克成了咖啡中的“高富帅”,甚至在央视记者眼里,星巴克的“暴利”比房地产的“暴利”还要值得被批判。 在国庆期间成功地策划了爱国选题后,央视痛批星巴克似乎是将爱国情怀落实为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报道以北京星巴克为例:咖啡豆1.6元+牛奶2元+一次性用品1元=4.6元,每杯3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5元,国内售价27元。相比之下,同样的一杯咖啡,伦敦售价是24.25元、芝加哥售价是19.98元、孟买的售价则只有14.6元。 点评:这个案例在线上并不算出名,但其线下参与人数已高达数百万人次,累计兑换权益超过三百万个。从2012年起中信就开始累积客户,在与高端商户合作方面不断发力,稳住老客户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新客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合作双方都沉淀了活动品牌,让星巴克在风头浪尖也能以一个优雅的姿态出现。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