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动南充】吃货的夏天(第四季):舌尖上的营山

 刘文博005 2017-06-30

舌尖上的营山:探寻最正宗的“四川辣”

有关营山诸多小吃,赞语最多的当属营山凉面。

杜甫曾经形容其是“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历史】:始于夏,盛于清,传于今

凉面在营山历史悠久,是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因其味而从夏代开始便闻名于华夏,成为宫廷御赐为宫廷小吃。清末之时,慈禧太后会见诸帝国使节时,特名御膳房做此面给使节吃,各使节吃后皆赞美有佳,其中有一位美国使节说道:“人生在世,勿吃其面而妄活人生!”营山凉面特成为召见外宾之必不可少之小吃。

【习俗】:吃凉面象征长寿

现在的凉面,是营山人的必须品。

吃凉面,也俨然成为了营山人的一种风俗。

在营山县城磨子街至外西街、东门市场、盐市街、新北街、文化宫、北堰新村等有名的凉面摊点多达90余处。逢年过节,在营山县城的大街小巷,总会有成群结队的人“抢”吃凉面的场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每逢春节,更是热闹。大年初一,营山人有新年第一天“吃凉面象征长寿”这一风俗习惯,在当日早上7时许,凉面摊点就摆了出来,有的还提前装上数十碗(),待人多时供市民抢购。 每年春节短短6天时间,营山人就能吃掉了3万余公斤凉面。

【口味】:最正宗的“四川辣”

营山凉面麻、辣、咸、甜,香五味兼备,但却以辣著称。因此,吃营山凉面,绝对少不了红油。一般的人吃半清油半红油已经辣得够呛,但是营山人就爱吃全红,尤其在每年正月初一当天更得吃全红油凉面,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全家人平安长寿。

“营山红油的特点在于‘入口不辣回味辣,色红味香满碗巴’。”

营山人熬制红油最为讲究。首先是红油选料,必须是本地油菜籽榨出的鲜菜油和“朝天冲”、“红辣椒”、“二荆条”等海椒熬制而成,然后再加以中草药及姜蒜等香料,辣而不燥,是营山红油最大的特点。

【做法】:煮、晾、调、浇

步骤一:将面条煮熟,捞在干净板上散开;
步骤二:面条淋上少许香油,用筷子将面条抖散放凉,分装5个碗内;
步骤三:将黄瓜洗净切丝,蒜头去皮剁成蒜泥,葱切末,芝麻酱用凉用水调稀,并将酱油、醋、香油、辣椒油、芝麻酱、白糖、花椒粉、味精、葱末和蒜泥放入碗内,调匀成汁;
步骤四: 调味汁浇在面条上,撒上黄瓜丝即成。

【攻略】:营山之旅,从一碗凉面开始

营山凉面不但是营山人所爱,也是所有来川旅游者的一大嗜好。营山凉面的辣,是最具四川味的辣,所以到了营山,不能错过那一碗正宗的“四川辣”。

吃完凉面,开始我们的营山之旅吧!

——太篷山

“何处飞来海上山,两蓬高峙白云间”。位于营山县境内的太蓬山,曾为川北佛教圣地,海拔731,方圆40余里。太蓬山,群山环绕,有十二峰,崖高数十丈,溪壑奇秀,两蓬对峙,松木秀茂,浓荫蔽日,幽兰黄花,香满山谷。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间,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气势宏伟大,香火鼎盛。誉为“太蓬仙迹”,列营山县十景之首。

——西月湖

西月湖公园位于营山县城北面,是全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此园东连北坝小区,南接邓家花园(即爱国将领邓锡侯先生故居),西邻围城公路,北靠农舍村院。园内有8个山包相连,分前湖和后湖,分闹区和静区。闹区建有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水上游乐和老年活动的众多景点,静区辟有供人们休闲疗养、避暑度假和交朋会友的幽静场所。整个公园景观前后连贯,动静结合,雅俗有致,浑然一体。

——望龙湖

望龙湖,原名茶盘水库,因湖面和周围群山形状如龙,故得此名。它座落在川北营山县城南郊7公里处的茶盘乡张鹏寨下,水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纵观湖面,如蛟龙奔腾,龙首北望,龙身横卧,东西南三方摆尾,逶迤飘洒。平视,波光潋滟,碧水澄澈,苍山倒影,漾起一片霞天神韵;举目四顾,莽莽苍苍,翠绿闭山,层林尽染,春天出一曲苍茫豪迈。这静动兼备,水天一色的景致,构成了“千里茶盘湖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的醉人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