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缪刺论(三)

 乐山有大佛 2017-06-30




(续二)



原文: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邪气侵犯足阳蹻之脉——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


“如行十里顷而已”:大约行走十里路长的时间病就能够康复,并不是真正要走十里路病才能好,古人计时只能这样,不能跟现代比,没有现代计时精准,更没有我们当代人生活节奏这么快,也没有太大工作压力,正因为古人生活节奏比较慢,所以才能有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治疗邪气侵犯足阳蹻之脉,治疗起来相比前几种确实慢了很多。



原文: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人有所堕坠”:人摔倒后,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

(1)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

(2):“刺足跗上动脉”:小编认为此段存在印刷脱简漏落现象,相应的治法原文阙如,顺序有错不代表古人有错,毕竟这么多年,印刷排版也是个问题《黄帝内经》中的错简和脱简文字必然存在的,这是因为,到东汉时,蔡伦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发明造纸,以前的文字多是在竹简或木简上书写的,只有个别的人用得起帛书,当年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奏折,就是由两位武士抬进宫中的。连接木简的绳子很容易折断,所以孔子在读《易经》时才会韦编三绝,也就是说连接木简的绳子都断过三次了。尤其是古书,在存放时间过长之后,绳子很容易腐烂,当再次将木简穿绳连接时,很容易将其顺序颠倒,有时也会将有些木简丢失,其结果就是造成书籍的错简和脱简。所以读内经你还必须具备有跳跃性的思维,反复看,反复记,颠倒着来读。

《素问·刺禁论篇》说:“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既然在“刺禁论篇”足跗上动脉禁针刺,为啥这里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动脉是不能用针去刺滴,西医中有特殊情况下才会进行动脉穿刺,并且还要非常注意严格的无菌下操作,内经·刺禁论篇中所有的动脉都是禁针的,小编当时也是焦头烂额“百思不得其姐(解)”缪刺论篇在此处卡壳了好些 日子不能前进,也只能跳过此处,苦恼之极,2014年11月份某天,早上6点还在睡梦中,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从睡梦中叫醒,一朋友母亲,在菜园地弄菜,不慎从菜园子坡道上摔倒,满身是软组织檫伤,朋友让我带些药水,给其母亲处理下伤口,看看有无大碍,到达朋友家,其母亲情况不是很严重,伤口创面都比较浅小,只是其母亲诉说跌倒后有股气憋在身体里面,肚子饱满,总想嗝气,就是嗝不出来,默想跌倒了嘛或多或少身体总有不舒服的地方,也没重视老人家所言,就帮其用生理盐水清洗了伤口,处理伤口的同时发现足背上有一发黑的络脉,问其原因,平时老人家也未曾发现过,此时朋友在旁边唠叨说他母亲不该起那么早下菜园子弄菜,父亲不该和母亲吵架,我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因为这络脉太不正常了,反正随时带有注射器,取了注射器就把这一发黑的小络脉挑破,不曾想这络脉不大,挑破后的压力,可不小,事先准备不足,一下喷到衣服上,老人家是个明朗人,还说不好意思,沾我一身腥,伤口处理完后,朋友递根烟倒了杯茶,坐下和朋友寒暄了十几分钟,交谈过程中得知头天晚上,其父亲本来就有高血压打了一晚通宵牌,一早回家,母亲就和父亲发生了口角,然后母亲就下菜园子了,就发生跌倒的事情,烟尽茶毕,起身待走,老人家起身道谢说:“梅大夫谢谢你,开始一口气憋在肚子里动都不敢动,这下可清爽了,谢谢你咯”,笑笑的回应了一下,不碍事应该的,随后我返途回诊所已经是早上8点多了,有几个病人等在诊室里,忙了一上午,中午饭后,一般下午病人不多就开始翻阅内经,这也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随手翻到了缪刺论篇,邪门了,这事真是巧合了,缪刺论这里标记的问号解开了,原来内因生气伤到了厥阴之脉,外伤再伤厥阴之脉,就会出现“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这个恶血应该理解为老人家所说的这口气导致的腹中之脏腑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又遇外因跌倒“上厥阴之脉”内外因相加,小编瞎猫碰到死耗子,无心插柳,居然成荫。没有此经历也不敢草率落笔记录,这两年也按此思路处理了一些跌倒的患者,效果都很满意。“刺足跗上动脉”小编认为“刺足跗动脉之上方附近”应该更贴切。


(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三毛何处”不知有没有同仁观察过很多男同志在脚趾上长毛的,这个长毛的地方就是三毛之地,《灵枢.经脉第十》“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四):“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善悲惊不乐——理解为伤了情志,闷闷不乐。

刺如右方——很多解释说是左侧有问题,刺右侧,小编有话要说,缪刺很多情况都是刺对侧,这里有必要重说两遍?“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这里的“刺如右方”

众所周知,古人是竖着写字,从右往左排序,看的书也是从右往左的竖排版。有人说,这种习惯的起源和竹简刻字有关,细条状的竹简拿在手里,呈竖向,左手执简,右手刻字,长久养成了文字竖排的书写习惯。

至于文字的书写顺序为何从右,还有人说左为上、左为大,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不能从左往右。此处我只需要知道从右往左是古代书写的常态就足矣解开这个谜底了,“刺如右方”理解为同上方(一)(二)(三)就可以了。


保持关注,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