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欣赏 成语典故联

 风舞三湘 2017-06-30

 

成语典故联   成语生动简洁、形象鲜明,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一般为四字格式,也有二字、三字、五字、六字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和典故。灵活变化地运用成语典故制作的对联,称为成语典故联。这种制作对联的方法因化用成语典故,而称其为化用法,也是对联制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化用成语典故的联语,凝练警策,蓄意深远。运用这种方法制作对联,既能更含蓄深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溯源究史、探往事千年,增长文史知识,可谓妙趣多多。

本文所说成语典故联,是指运用具有典故的成语制作的对联,而非一般的成语对联。有的成语有重复字,也不宜作严格意义上的对联。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该联用了两个成语典故。上联“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该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下联“画饼充饥”是说画个饼来解除饥饿。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联语告诫人们:别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该联也用了两个成语典故。上联“守株待兔”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典故出自先秦·韩非子的《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告诫人们不能心存侥幸、死守狭隘经验。下联“缘木求鱼”的意思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典故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以说明方向或办法要对头,否则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联语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典故出之《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闭月羞花”:“闭”是藏的意思。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典故出自元·王子《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人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代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沉鱼”讲的是西施。春秋战国,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卧薪尝胆,装得十分老实忠诚。吴王于是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屯兵练武;屯田、发展农业;选美女送给吴王。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心肝;悲切之感,使昭君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一阵轻风吹来,浮云将皎洁的明月遮住,正好被其父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去了。后来,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四处搜寻美女。寿邸县一宏农杨元琰,他的女儿杨玉环被选进宫。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撰写的一副自勉联。该联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苦心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抒发自己发愤攻读、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联语先议后叙,匠心独运,堪称是成语典故对联中的经典之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联语告诫人们于事、于物、于功名利禄应该持有的超然态度,人们对待名誉、地位要具有失之不忧、得之不喜、心平气和、淡泊自适的境界。该联运用了“宠辱不惊”的成语典故。

据记载,在唐太宗时期,卢承庆任吏部“考功员外郎”一职,专管官吏考绩评功。卢承庆公正、负责。一次,一运粮官员由于粮船沉没事故受过处罚。卢承庆在考绩时,给这个运粮官评定为“中下”等级,并通知本人。那运粮官得知后,既没有提出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运粮官个人的责任,非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评为“中下”恐为不适。故决定改评为“中中”等级,并又通知本人。那运粮官依然没有发表意见,既没说一句客套的感谢话,也没什么激动的神色。卢承庆见此非常赞赏,脱口便道:“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又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等级。从此,“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典故便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