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设历史·萨尔浒战役如果明军指挥不失误能赢吗?

 飞月流星 2017-06-30

一直以来,萨尔浒战役都是研究明末清初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热度甚至盖过了最终决定双方命运的松锦之战,不止是因为其为明军主动进攻的战役中最大的一次,还因为这是明国唯一一次彻底消灭女真人的机会。此后明军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哪怕是熊廷弼这种能人的战术,也只不过是”堡垒流“用”buildingrush“,消弱、限制女真人的野战优势。

电视剧《努尔哈赤》中努尔哈赤指挥萨尔浒战役剧照

那么我们回过头看这场”决定性“战役,明军如果眼高手低地不搞”分兵合击“这种高难度指挥技艺,自乱阵脚,是否能够取得胜利呢?

明军士兵战意低下

众所周知,”兵贵精不贵多“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智慧,所以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是至关重要的致胜因素。但是反观萨尔浒战前的明军,我们沮丧地发现,让他们上战场简直太勉强了。首先明军的战斗意志非常低下,甚至出现在部分兵士听说要出关对付鞑子时,便嚎啕大哭的情况。为此,明军长官们不得不在一路上不停地征收新兵,补充逃散,结果导致明军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反观后金这边,由于是事业的草创期,女真人还保留有大量原始部族的社会习性。例如,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理论上每个牛录有300名士兵。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牛录都无法做到满编。而且考虑到努尔哈赤此时其实并没有子孙们的帝王权威,从本质上讲他只是一个部族联盟的领袖而已。因此牛录其实很大程度是各个部落的组合体,很多时候归顺努尔哈赤的部族都是直接整编成牛录,其各自的”额真“就是原本各自的部族首长。而满洲人在入关前并没有固定的俸禄发放,理论上军队的所有的收入全部是靠劫掠获得的,努尔哈赤则承认各首领的所获。这就导致此时的八旗部队,在本质上就是各家的首长带着各自的部队,以努尔哈赤的名义去四处打劫的土匪部队。加上虽不平均,但多数人人有份的战利品分配制度,这让八旗部队从下而上战意非常高涨。

此时八旗战意完全不是后世提笼遛鸟的子孙能比

从各自的训练水准来说,明军早已病入膏肓。

以骑射见长的辽军中出现了大批十步不中的士兵。虽然此时的明军依旧保留火器上的优势,但是装备的主流依旧是火门枪。作为最为早期的武器,火门枪其实不比弓箭有优势,在戚继光的描述中,火门枪在校场的成绩只有弓箭的一半,更别提其射速上的绝对劣势了。

至于肉搏战,明军则更是悲催。由于厚养家丁的策略,导致明军的战斗力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少量家丁部队的所向披靡,一方面是主力正兵的羸弱。毕竟军事预算就这么多,给了家丁更多,那么其他部队就要削弱。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嘉靖年间就很明显了,北方的明军过于依赖骑兵,步兵的地位已经宛如奴仆。但是有着现代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争是讲究多兵种配合的,不论这是是不是个骑兵称王的时代。哪怕强悍的蒙古骑兵一样要靠着步兵的配合才能横行天下,从无只靠单一兵种就能全盘通吃的道理。

反观满洲这边建州卫本就以重步兵见长,出身渔猎民族的他们在弓箭上的造诣是一流的。而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吞并了除叶赫之外的所有海西女真,作为蒙古土默特部落的后裔,海西女真在骑兵上的造诣堪称东亚一流。也难怪有记载,明军听闻要与他们交锋就哭成了泪人。

从个人武力上讲,后金兵马或许是那个时代东亚冷兵器军队的巅峰

内部矛盾对明军非常致命

如果说仅仅是质量上存在着差异,那么明军并非全无胜机,毕竟努尔哈赤此时只有七八万人,而明-朝鲜-叶赫的联军超过了十万。但是作为伐金主导的一方,明军内部严重的分歧与不和,让这个联盟本身岌岌可危。作为主导者的杨镐与大将刘綎有着极深的矛盾,事实上萨尔浒战役刘綎的部队人数不过二万加上朝鲜人也不到四万,明显是被派去送死。而假设他们合兵一处,也会因为各种理由争吵。这将严重破坏军队的凝聚力不说,严重时甚至可以让各自的部队发生械斗。历史上这类事件屡次发生在明清战争当中,例如秦良玉的川军就与号称”最后的戚家军“的浙军在浑河战役前大战了一场,甚至连火炮都动用了。这直接导致了秦良玉的上表谢罪,也导致了接下来的浑河战役中川军与浙军各自为战,结果一一被八旗击破。

浑河战前没有约束好部下导致战败是秦良玉一生最大的污点

如果说合兵一处的话,不难想象双方最后的矛盾升级,最后又变成”各自为战“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成为千古笑谈。

而除了”将帅不和“之外,就是各自将领的私心,李如柏在萨尔浒战役中选择了明哲保身。事实上他这么做只是为老李家的利益服务而已。全盛时期的李家有着成千上万名家丁,如果把这些家丁折合成骑士的话,其规模算得上当时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武力规模了。但是随着李成梁和李如松的相继离世,此时的李家只有千余名家丁,可谓是元气大伤,也难怪李如柏最后选择了不战而退。抱着明哲保身的想法,李如柏难免在战斗中畏首畏尾。就如同后来的祖大寿,哪怕友军已经临近了,也不敢冒着折损自己私人武装的风险出城应援,最后两次坑死了自己人。

藩属的小九九

作为和明军配合的叶赫与朝鲜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叶赫本身对明朝并不忠诚,只是为了不像其他三部一样被努尔哈赤吞并才和明朝联合。事实上,再此之前叶赫经常”光顾“明朝的边境,几乎每个有点地位的女真人家中都要有几个汉人奴隶,叶赫自然也是如此。明朝对叶赫也并非全无防范之心,事实上熊廷弼就在《筹辽硕画》里指出,北关(明人对叶赫的称呼)是不可不防的,只是当前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达成的联盟。一旦这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叶赫和明朝反目成仇就只是时间问题。

叶赫古城旧址

如果说叶赫是被共同利益绑在一起的暂时的盟友,那么朝鲜就是地道的恩将仇报,背后捅刀了。朝鲜主帅姜弘立一开始就做起了两手打算,一方面设法与后金政权秘密接触,通过前至会宁贸易的后金商人告知被迫出兵情况,企图得到后金方面的谅解并且借机获得后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行军路上特地放慢速度,确保自己跟在明军后面,同时不被后金骑兵当成作为第一目标。

在行军到距离后金势力两三日的时候,姜弘立又突然建议刘綎去招降当地的女真部队,因为”六镇藩胡慕恋我国者,多在奴酋麾下。西路大军若入,则落胡辈可诱以内应“。从行军之前得罪上级杨镐就看得出来刘綎此人城府确实不重,并不知道这是朝鲜的手段。”深以为然“的他,下令让使节带着诏书去招降。结果自然是遇到了后金的人马,明使半路逃回,河瑞国、金彦春这两个姜弘立的部下则借机进入后金军中,告知后金方面:“往被上国催驱,至此常在阵后,不为接战计,顷战败之后,得以款好”,把明朝大军卖了个底儿掉。

复原的李氏朝鲜礼仪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战后,朝鲜人得到了相对的优待,而汉人一个个下场凄惨。

因此,很明显,明军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战略分兵的缘故。深层次来说是明军自身的问题,军队没有战意面对“欲战则喜”的女真人简直如同绵羊挑战猛虎。将帅的不和更是让明军变成了一盘散沙,甚至历史上的分兵计划本身可能就是为了防止明军内讧械斗,而无奈选择的“上策”。将领们只想着自己的家族利益,已经全然不顾国家大义,一旦开战面对来势凶猛的女真人,甚至有“望风而遁”的可能。藩属们一个个心怀鬼胎,轻则如叶赫想学李如柏一般明哲保身,重则如朝鲜直接当起了“二五仔”,出卖宗主国,这对他们来讲没有哪怕一点心理负担。

反观后金一方,虽然也有和明军类似的各种内部矛盾,但是生死存亡之际,缺少空前团结的,几乎不存在联军内部开战之前就分崩离析的状态。

而历史上这些明军的各种问题,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够解决哪怕一件,可见其顽固已经深入骨髓。

可以说萨尔浒之战与其说是明金之间的转折点,不如说是在两军比烂的过程中,暴露了双方的差距和问题。当时间一次次证明明朝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大明王朝的路也就走到了尽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