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汝愚:天风直送海涛来。

 成翁 2017-07-01
赵汝愚:天风直送海涛来。X

赵汝愚
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堪叹世人祇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
---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是宋王朝的皇室宗亲,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据史书记载,赵汝愚祖辈原籍为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他的祖父赵不求在宋建炎间(1127-1130)移居崇德县洲钱(今浙江桐乡市洲泉镇),赵汝愚就出生在洲钱。宋绍兴年(1131—1161)末,赵不求监余干酒税,赵汝愚随祖父至余干,始居余干县城东隅,祖父死后移居藏山(今余干县城赵家岭)北麓梅岩下。赵汝愚父亲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曾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著有《唐书遗录》、《幸庵见闻录》等。
  赵汝愚深受家庭影响,少年勤学有大志,筑室梅岩,杜门苦读。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成年后,常以先贤司马光、富弼、韩琦、范仲淹自期。
  孝宗乾道二年(1166),赵汝愚擢宗室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先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台州(今浙江临海),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淳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翌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升任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当时四川一带羌族四出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宋孝宗曾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后,赵汝愚升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绍熙四年,升知枢密院事。  
  绍熙五年(1194),南宋朝政发生了一次变故。太上皇孝宗病逝,其子光宗一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屡奏不复,耽搁多日,朝野忧虑,丞相留正称病不朝,官僚几欲解散,人心浮动。朝廷大臣和百姓认为宫廷内部如此不睦,在北方强大的军事胁迫下,南宋的崩毁指日可待。当此关键时刻,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屡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逾密议,派
知阁门事韩侂胄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迫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孝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赵扩以次年(1195)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
    宁宗即位后,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任右丞相枢密使。汝愚为相后,努力改革弊政,命朱熹待制经筵;起用和团结了一批有主张、有节操的士大夫,以安定朝政。不久,丞相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宁宗改任赵汝愚为光禄大夫、右丞相。赵汝愚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这时,外戚韩侂胄专权。韩侂胄的作为,引起了汝愚支持者朱熹和一批有声望的士大夫不满,政治上形成了两股对抗的势力。待制朱熹和吏部侍郎彭龟年等提出弹劾,未果。韩侂胄把赵汝愚看作眼中钉,唆使人上书宁宗,称“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宁宗这时对赵汝愚也有疑心,便罢了赵汝愚的右丞相,让赵汝愚以观文殿学士身份出知福州。当时,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多人伏阙上书,皆遭贬斥。
  就这样,赵汝愚从任相到罢相,只有几个月时间。赵汝愚尚未去福州赴任,韩侂胄又捏造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的罪名,宁宗便将赵汝愚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赵汝愚义无返顾,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汝愚在往永州途中,路经衡州(今湖南衡阳)得病,住在当地的郡守钱鍪府中。不巧钱鍪与赵汝愚有前隙,对这位落魄的相爷窘辱备至,屡加刁难,赵汝愚乃忧愤成疾,竟然一夕暴死。
  宁宗听说赵汝愚去世的消息,内心有愧,令将他的棺柩运回原籍江西余干安葬。当他的灵柩路经长沙时,长沙人纷纷前往吊唁和祭奠,要求将他安葬在长沙。皇命不可违,可长沙人对忠良的一片心意又不可拒。于是朝廷批准他的灵柩离开长沙时,留下遗物,在妙高峰下修建一座“衣冠冢”,让人凭吊,永志纪念。五月,归葬县南25里的雕峰山下(今枫港乡樟木桥)。故今湖南长沙和江西余干各有一座赵汝愚的坟墓。
  赵汝愚为官三十年,清正爱民,德披天下。他人品高尚,宽以待人。史载,赵汝愚和族人聚居一处,“所得廪食常分予族人,自奉甚薄,虽贵为丞相,仍布衣蔬食。”
   赵汝愚文武兼备,生前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还留下不少诗文。
  赵汝愚一生爱梅,留有不少咏梅诗。余干金溪寺(在今县南梅港乡金埠村)住持爱种梅花,赵汝愚遭贬归故里时,好友朱熹前来探访,曾在金溪寺共同赏梅,赵汝愚曾作诗相赠,表达对友人的热爱和自己高洁的情怀: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爱之看不足。
   故人爱我如爱梅,来共寒窗伴幽独。
   纷纷俗子何足云,眼看桃李醉红裙。
   酒狂耳热仰天笑,不特恶我仍憎君。
   但令种梅绕僧屋,梅里扶苏万竿竹。
   相逢岁晚两依依,故人冰清我如玉。
   绍熙元年(1190年),赵汝愚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与友人登游福州鼓山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堪叹人生只如此,虚栏独倚更徘徊。
  诗中抒发了赵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和对师友的思念情怀。其中,“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一联,千古传诵。后来,朱熹又游鼓山,把这名句中的“天风海涛”四字提炼出来,书刻在鼓山峰顶的盘石上。
  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宁宗思念赵汝愚功劳,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嘉熙元年(1237年)理宗又下诏将赵汝愚配享宁宗庙廷.并追封赵汝愚为福王,并进封周王,并亲手写下“梅岩”两字赐给赵汝愚子孙。“梅岩”两字后镌刻在赵汝愚少年读书处的石岩,成为历代激励家乡学子刻苦攻读的名胜,系“干越八景”之一。
   “江月不随流水去”,南宋右丞相赵汝愚的事迹如今已过去了800多年,然而他的英名永垂千古。
(卢新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