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不清蒽环类抗肿瘤药物?3张表搞定!

 悬壶妙手 2017-07-01

同为蒽环类抗肿瘤药,它们有何共同点又有哪些差异?


作者丨doctor_cancer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是抗肿瘤药物常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针对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比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HOP方案中的阿霉素(ADM);又如急性淋巴白血病(ALL)诱导方案的DVLP方案中的柔红霉素(DNR)等。


一、各蒽环类药物概述


柔红霉素

(DNR)

又名正定霉素,作为第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是从链霉素菌ceruleorubidus的培养液中分离提取的同种物。

阿霉素

(ADM)

又名多柔比星、14-羟基柔红霉素,化学结构与DNR相似,仅在侧链14位碳原子上为羟基。

表阿霉素

(EPI)

又名表柔比星,为阿霉素的同分异构体,羟基由顺式变为反式。

吡喃阿霉素

(THP)

又名吡柔比星,化学结构与ADM相近,是第4位羟基上的一个异构体,属于第二代蒽环类药物。

阿克拉霉素

(ACM)

又名阿柔比星,亦属于第二代蒽环类药物,具有亲脂性,易迅速进入细胞内并维持较高浓度。

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

又名伊达比星,是柔红霉素类似物,在蒽环第4位缺少一个甲氧基,故比柔红霉素的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

氨柔比星

(AMR)

第三代蒽环类药物,目前该要在国内还未上市,应用比较少。作用机制与ADM略有不同,氨柔比星是一种嵌入型拓扑异构酶II(Topo II)的活性导致DNA断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


二、各蒽环类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柔红霉素

(DNR)

柔红霉素的抗瘤谱远较阿霉素为窄,对实体瘤疗效大不如阿霉素和表阿霉素,60年代末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ALL+AML),如DVP、DVLP、DA方案。

成人20-40mg/m2,用生理盐水250ml配制,1次/每周。

阿霉素

(ADM)

该品抗瘤谱较广

急性白血病:一般作为二线药物,在一线药耐药时使用,如AC方案;

恶性淋巴瘤:HD及NHL的首选药物之一,如ABVD、CHOP、BACOP方案;

乳腺癌: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如CAF方案;

其他肿瘤: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肉瘤、尤文肉瘤等。

成人单独用药50mg~60mg/m2,联合40mg~50mg/m2,3周1次。

表阿霉素

(EPI)

与阿霉素相比,适应症同ADM,疗效相等或略高,但对心脏的毒性及脱发都明显低于ADM。

单独用药60~90mg/m2,联合化疗50~60mg/m2 ,3周1次。

吡喃阿霉素

(THP)

适应症与ADM基本相同,抗瘤谱较广,膀胱灌注对泌尿系肿瘤也较有良好疗效。

一般25~40mg/m2;乳腺癌,联合用药推荐每次40~50mg/m2,3周1次。本药难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不宜以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可用糖配制。

阿克拉霉素

(ACM)

适应症: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也可试用于其他实体恶性肿瘤。

白血病与淋巴瘤: 15~20mg/日,连用7~10日,间隔2~3周后可重复。

实体瘤: 30~40mg/次,一周2次,连用4~8周。累积剂量应控制在2000mg/m2左右。

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

主治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诱导缓解的一线药物,如IA方案(IDA+Ara-C),比DR方案(DNR+Ara-C)的CR率高。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用法:12mg/m2,连用3天,或5mg/m2,连用5天。

氨柔比星

(AMR)

主要治疗小细胞肺癌。

40mg/m2,连用3天,3周1次。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每日用45mg/m2时骨髓抑制较重。

 

三、各蒽环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


① 心脏毒性(剂量累积性毒性),如下图。

对于蒽环类心脏毒性的防护,第1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前联合应用右丙亚胺(DZE),可以预防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DZE与蒽环类药物的剂量比为10-20:1(推荐DZE:DNR=20:1,DZE:ADM=20:1,DZE:EPI=10:1)。


② 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


③ 消化道反应(纳差、恶性、呕吐)。


④ 脱发。


蒽环类药物

推荐最大心脏累积剂量

柔红霉素

(DNR)

550mg/m2

阿霉素

(ADM)

550mg/m2

放疗或合并用药<350-400mg>

表阿霉素

(EPI)

900mg~1000mg/m2

用过ADM,<800mg>

吡喃阿霉素

(THP)

950mg/m2

阿克拉霉素

(ACM)

2000mg/m2

用过ADM,<800mg>

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

290mg/m2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7-269.

[2] 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7-53.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 18(10):925-934.

[4] 曲敬琨, 张佳, 张靖,等.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22):1474-1477.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