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赵匡胤,本可以“远迈汉唐”

 宛平2008 2017-07-01

 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我对刘裕、赵匡胤、吴三桂最为惋惜。特别是赵匡胤,本有让宋朝“远迈汉唐”,却背上“积贫积弱”骂名。虽然宋朝以商业税为主财政收入丰厚,但“重商”而不是“重农”导致军事战斗力严重不足。赵匡胤,本可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致太平”,可惜缺乏担当且身边谋臣“读书不多”,造成宋朝一开始就“屈辱”。

赵匡胤在后汉枢密使郭威讨伐李守贞时崭露头角,在后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时名声鹊起,在后周讨伐南唐的淮南之战中官拜节度使。960年赵匡胤“欺人孤儿寡母”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几乎兵不血刃迫使幼主恭帝柴宗训“禅让”。当年,赵匡胤平定后周旧臣昭义军(潞州)节度使李筠、淮南(扬州)节度使,基本稳定了政治局面,此时就应该“完全天下一统”。

赵匡胤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南唐,派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慕容延钊等征讨两湖、南汉、后蜀,皇弟赵光义坐镇开封,设征南将军、征西将军位在节度使之上。不出三五年则可以统一“南方”,且逐渐弱化“节度使”,甚至把节度使行政权授予各州刺史、各县县令。965年左右,赵匡胤可以率领精兵讨伐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完成内陆统一,则石守信等大将“西征”夺取河西走廊,王审琦“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

天下已定,赵匡胤应该将全国划分为州县两级制度,各州统辖6-10个县,全国划范围15个“路”作为监察区,即河北路、山西路、山东路、山西路、四川路、湖北路、湖南路、江西路、江南路、福建路、云南路、广东路、广西路、河西路、河南路等。节度使只能统辖1州之地,且只设在边境地区,更加不能对抗中央。

全国军队45万人,士兵服役3年,即训练1年(新兵)、戍边1年(边防军)、卫戍1年(禁军)。15万“新兵”归地方100个“军府”训练,赐予田宅不得买卖,免除赋税与徭役;15万“边防军”归10个“节度使”(各领兵1万)与10个“藩王”(各领军5000)指挥;15万中央“禁军”分为“十六卫”,其中左右“羽林卫”、左右“千牛卫”共领军1万,负责卫戍京师与皇城。

宋朝首都应该迁往洛阳,以开封为“东京”,以长安为“西京”,以太原为“北京”,以建康为“南京”,“四京”府尹都由亲王兼任,从而“拱卫京师”。守卫边境的“藩王”应该是“功臣”与“宗族”各占一半,既能“开拓封疆”又能避免“边境独大”。节度使有战功,则可以升为各“路”安抚使。安抚使有功劳,则“入阁拜相”。县令、州刺史(节度使)、安抚使到“阁老”,也给了文臣武将升迁机会。

等到大局已定,此时可以“杯酒释兵权”,模仿汉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功臣宿将给予封侯之赏,科举考试产生的“文进士”担任县令,“武进士”训练“新兵”,足以开太平。至于长期坐镇后方的“皇弟”赵光义,完全可以封为“晋王”赐予州县作为封地,解除对“皇位”的僭越。二皇子燕王赵德芳成年后即968年作为“藩王”坐镇宋辽前线,派“新生代”曹彬、潘美等武将及“新科进士”辅佐。几年后,赵德芳可以册封为太子,“亲信”曹彬、潘美调入京师,赵光义远在晋阳,岂能与之争夺皇位?

赵匡胤过早解除功臣宿将兵权,过早结束统一全国战争,没有及时控制幽云十六州与河西走廊,没有及时“立太子”或者“皇太弟”,这就导致宋朝“开局不利”。赵匡胤能征惯战,赵光义擅长治国,两兄弟几乎是孙策孙权兄弟再版,可惜。藩镇割据如同宦官专权,症结在于“人主”不可以付诸“武人”兵权。西魏、北周、隋唐都是“兵将分离”,战时“大将统兵出征”,战争结束“兵归府将还朝”,既有赫赫战功又能避免“武人跋扈”。可惜宋朝初年“宰相”中“读书人”特别是“懂历史”的太少,也就只能“一错再错”。武人掌握了军事、财政、司法、行政,无论叫做州牧还是叫做节度使或者叫做督军、省主席,都是“军事割据”。中央政府只要让“武人”只负责军事,财政、司法、行政另外派文人分管,岂能有“骄兵悍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