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文章

 kaer2004 2017-07-01

青年学者 羽龙禁/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唐·岑参


西域,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原属于中原王朝的属国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联合西域属国共同抗击北方少数民族,中原和西域各属国走向联合,西域多分散属国,西域诸属国为保护自己,请求中原王朝驻军保护,西域都护府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西域也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然而,这片黄沙卷地的西域埋葬了多少忠魂烈骨,出现了多少马革裹尸的赫赫英豪,缔造了多少功勋彪炳的勇将猛帅!

一、大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提及西域,无论如何绕不开的是北方的匈奴。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铁骑马刀横跨北海中原,东及东北,西抵中亚。性猛好杀,中原王朝和西域属国都深受其扰。然大汉皇帝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力图拱北定西,未及百年,汉家儿郎征伐河南(河套地区)、漠北、河西,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而西域都护府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一)匈奴兴起

秦汉之时,匈奴兴起。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兒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二)强秦北击匈奴

大秦时,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三)冒顿单于统关外

大汉初年,天下疲敝,百废待兴,无暇北顾。关外匈奴,单于有太子名冒顿,“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自射其善马,自射其爱妻,左右颇恐不敢射者,斩。出猎,鸣镝射单于,左右皆射之,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自立为单于。是时东胡强胜,轻视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四)匈奴白登围高祖

大汉建立,是时汉初定中国,匈奴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


(五)忍辱和亲

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汉初,实力不逮,不得不言:“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糵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单于既约和亲,於是制诏御史曰:“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後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六)励精图治

出嫁公主、赠送丝绸、与匈奴盟约兄弟,以缓匈奴袭扰,然边患依旧,奇耻大辱唯受之。大汉皇帝励精图治,历文景二帝,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至此,休养生息已完成,奇耻大辱今可雪!


(七)大汉武帝北击匈奴

大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历时44年,历河南、漠南、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袭扰难题。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汉卫青与霍去病将军。


“元封元年冬十月,……(武帝)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

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大汉王朝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更有效的形成战斗力,曾派遣张骞等人凿通西域,扩大了交流。

(八)设立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的两次通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系西域的一些地方势力抗击匈奴。虽然其目的没有达到,但却一方面使汉朝对西域的了解更为深入,另一方面扩大了汉朝在西域各地的影响,从而为汉朝击败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并最终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


汉朝势力进入西域后,没有像治理中原那样来治理西域,保留了西域各地方政权,同时对于西域的治理,有着较为成熟的统治理念。在统治方式上,注重中央政权机构的建设,将内陆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变通地实施于边疆地区,打破了西域地区“无所统一”政治格局,从而把西域属国有机地纳入汉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之内。同时,汉朝发达的经济,也对西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内陆与西域经济的互补与交流,最终导致西域的经济与内陆的经济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此,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一旦确立,就相对比匈奴在西域的统治更为稳固。


二、大唐都护府

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分为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大都护从二品,上都护正三品。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这里不得不说大唐远征高昌之战。而大唐建立之初,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能够建立一个旷古绝今的超级大帝国的。建立之初,中原王朝被北方突厥胡骑兵临长安城下,太宗皇帝不得不事以黄金丝绸以换安定。太宗皇帝大力发展国力,积极整军备战,以一雪前耻。

公元62911月,突厥进犯河西走廊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内陆同西域领土的联系,唐太宗李世民意识要决战时刻来临了。于是任命被后世赞誉为“常胜战神”的大唐早期一代名将李靖为主帅,率李勣、薛万彻等部将,率10万大军,分6路对突厥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

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李靖亲率3000精甲铁骑乘夜出击,突袭突厥后方襄城(注: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突厥首领颉利大为震惊,在不名虚实的情况下率军仓皇溃退。在唐军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瓦解下,突厥内部分崩离析,多名重要将领投降。颉利所部在云中(注:即今山西大同)造唐将李勣所部伏击,伤亡怠尽。

公元630年正月,突厥残部在阴山被李靖彻底击溃,颉利在逃往吐谷浑途中被唐将张宝相俘获押送长安。至此,突厥灭亡,东突厥各部及其所辖领土和数十万部众均归属唐朝。东突厥控制下的漠北蒙古高原全境历史性的首次被全部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北方疆域跨过蒙古草原,进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内湖。

东突厥的灭亡在周边产生地震般的效应,在大唐帝国赫赫武功震慑和李世民开明民族政策感召下,回纥、薛延陀、吐谷浑等边疆民族上书,共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大唐帝国在诞生仅仅12年,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创造了彻底灭亡北方一个曾经几乎攻占自己首都的、强大游牧民族政权并将其纳入版图的空前辉煌的奇迹!而此时,一代天骄,唐太宗李世民的目光已经从寒风凛冽的塞北草原转移到了西方那片已经与中华祖国离散300年之久的西域故土!

此时唐朝西方领土穿过河西走廊,进入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东缘哈密地区。之所以没有继续西进,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之前的精力都集中东突厥问题上,根本无力西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时的西域正处于另一个强敌的控制之下,这就是西突厥。东突厥灭亡后,西突厥问题开始突现出来。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对唐朝的河西、陇右地区构成巨大威胁。西突厥经常向西域地区的唐朝控制区发动进攻,而且在东突厥灭亡后开始不断窜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区,对刚刚纳入唐朝版图的漠北地区构成严重威胁。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马背上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对收复西域故土疆域有着极其强烈的愿望。为此他曾经严厉质问反对进军西域的文官:“汉可治西域,为何大唐不可?!”要收复西域,就必须消灭当时控制西域的西突厥汗国这一强敌。这就必须打通进入西域的道路,而这就涉及到一个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的西域属国。这个弹丸之国有本事令李世民大为恼怒,而且居然敢于明目张胆的挑战刚刚灭亡东突厥的大唐帝国。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让李世民十分不满,形容为“卑鄙小邦”的属国与西域其他少数民族属国都不同——它是一个汉人政权。从国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后裔。这个属国就是——高昌王国。

高昌王国因为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且更因为看到了大唐初期对待突厥的态度,所以国王以自己有突厥的支持而对大唐的态度并不友好。大唐为了双边关系,企图通过和平手段以劝导的方式解决。毕竟高昌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属国,而且李世民对待属国向来以宽厚仁爱著称。唐朝派出特使到达高昌,了解对方态度并试图劝说高昌国王,然而得到的回复是:“唐在中原,高昌于西域,万里之遥,互不相干;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这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唐朝和高昌是“平等”的,唐朝没资格管高昌,根本没把唐朝尤其是没把李世民放在眼里。这让唐朝特使瞠目结舌,要知道即便是当时的西突厥领袖欲谷设都没有敢于如此蔑视大唐帝国,更不敢用这种语言侮辱李世民。

遂,一代雄主李世民决定远征高昌王国。公元639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调动的包括唐朝正规军,以及此时已经成为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铁勒族精锐铁甲骑兵军团,共15万大军,基本都是骑兵。组成大唐帝国远征军,正式出击高昌王国。公元6401月,大唐帝国远征军正式誓师出征。在西部大大漠瀚海之中,在戈壁孤烟落日的映衬下,大唐天朝15万铁甲骑兵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卷起遮天蔽日的滚滚沙尘。浩浩荡荡穿越河西走廊,西出敦煌,冲入那亘古不变的苍茫西域莽原杀向高昌。拉开了大唐帝国治理西域,收复故土的序幕!唐军兵出敦煌后,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西域大漠戈壁。

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周围一片大漠黄沙。而且高昌距离唐朝有7000里之遥,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没有水源,没有草木植被,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粮食军需。15万骑兵的人和马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连最起码的吃饭饮水都无法保障。驻扎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对恶劣环境做了充分准备。每个骑兵都配备有多匹战马以供换乘,同时马上还携带了大量干粮、咸肉和多具装水的大皮囊,而且携带了多套军装以随时应变复杂的气候。还打造了近千部大车,携带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军粮、马料、箭镞兵器等军需品,甚至制造了大量专门储水的水车。为穿越沙漠,唐军还征调了大量军驼。整个唐朝远征军携带的军需物资足够大军在沙漠中使用3个月的,这还是在大军身后有庞大的后勤补给运输队的情况下。

远征军甚至在途中数次断绝了同后方的联系,陷入缺粮无水的濒死危局,将士们甚至杀战马、吃马肉、饮马血。军心士气和人的神经几近崩溃边缘。为了鼓舞士气,远征军统帅侯君集与将士同甘共苦,行军和吃住的条件与普通士兵完全一样。当缺乏粮食和饮水时,他从来都是以士卒为先。在统帅钢铁般坚强意志的激励下,大唐远征军全体将士克服后人难以想像的重重磨难,战胜了魔鬼般的酷热、寒冷、缺水、流沙、狂风和沙尘暴,历时7个多月,终于走过了炼狱般的死亡大漠。

公元6408月,契苾何力率领的大唐远征军前锋3000骑兵率先冲出死亡沙海,包围高昌门户碛口。此时,出现在高昌守军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画面:在他们面前,是3000名刚刚经历生死磨砺,从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来的唐朝骑兵。这些骑兵由于长期在大漠中煎熬,几个月没有梳洗,人和马浑身上下都是尘土。在大漠残酷的气候下,大唐士兵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人甚至是披头散发。战马由于长时间无法的到照顾,鬃毛没有修剪,长可至膝。浑身的毛发和沙土、汗水混合在一起,连最起码的毛色都看不出来。在大漠中煎熬了半年多的唐朝远征军将士把自己所受的磨难,其罪责都算在高昌头上。终于走出沙漠,见到敌人后,唐军将士将全部怨恨都加在敌人身上。所有人本来就充满血丝的的眼睛里更是因为愤怒血灌瞳仁!蓬头垢面的唐朝骑兵们吼叫着,如同一群冲出地狱的魔鬼一样扑向碛口城!高昌守军只有1000多人,还有千余名西突厥驻军,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居然能够穿越死亡之海!面对杀红眼的唐军,西突厥驻军连个声响都没有发出,掉头逃窜,将高昌守军扔给唐军。高昌守军从来没见到过这种阵势,更没见到这群跟魔鬼一样的唐军,顷刻间丧失了抵抗意志。再加上看自己倚仗的西突厥都逃跑了,1000多人的高昌守军未作任何抵抗,全体投降。其中一部分被盛怒之下的唐军先锋部队所杀,若不是契苾何力及时制止手下将士的复仇行为,1000多守军将全部被屠俘。

在猛烈攻击下,守军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时,西突厥在可汗浮图城的数千驻军和后来的2000多所谓援军早已向唐军截击军团投降。在走投无路下,当天中午,在抵抗了仅仅一个上午后,高昌末代国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递交降书乞降。在降书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诚谢罪,同时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他那已经被吓死的老爸麴文泰。随后率满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员,正式向大唐帝国投降,高昌王国灭亡。随后,侯君集派兵迅速四处出击,陆续平定高昌全境3522城。至此,西域东部领土正式回归大唐帝国,大唐取得平定高昌之战的全胜,大唐帝国正式打通西域、中亚的道路。

高昌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后,一片欢腾。但接下来,该如何处置高昌这片土地,则在朝廷内部引起争议。当初的主和派力主放弃高昌。在他们看来,既然人家也投降了,咱气也就出了,面子也有了。高昌地处蛮荒之地,民众皆“化外蛮夷”。如果将其纳入版图,势必会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很不划算。这遭到主战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首先,大唐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的每一寸土地。其次,高昌居民都是中原移民后裔,当地无论文化还是风俗几乎与内陆中华无异,根本不是所谓“化外蛮夷”。而最重要,他们列举高昌重要的战略地位,表示绝不能放弃这一关乎大唐在西域主权生死安危的战略咽喉。唐太宗李世民完全站在主战派一边,他还是那句话——朝堂上严厉质问主和派:汉可治西域,为何大唐不可?!”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唐朝正式将高昌纳入版图,在当地设西州,在可汗浮图城(:即今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北)设庭州。后来,在此基础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复设置安西都护府,正式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的主权管辖,并在此后继续西进,创造了空前辉煌的伟业:公元646年,唐灭薛延陀并相继降服铁勒、拔野古等部;公元657年,经过先后两代人的前赴后继,大唐帝国灭亡西亚最强大的西突厥汗国。至此,西域全境收复,而且唐朝不仅仅是收复了西域,还将部分中亚地区纳入版图。

赞曰:西方之戎,古未尝通中国,至汉始载乌孙诸国。后以名字见者浸多。唐兴,以次脩贡,盖百馀,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国有报赠、册吊、程粮、传驿之费,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谓之“八蕃”,其外谓之“绝域”,视地远近而给费。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费倍,此盛王之鉴也。

(一)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止,共存在约170年,管辖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孜别克斯坦大部等地。

(二)安北都护府

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总章二年[669 ]改瀚海都护府置。治所在今外蒙古杭爱山东端,统辖漠北铁勒诸部府、州。辖境约当于今外蒙古全境及前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

(三)安东都护府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四)安南都护府

大唐初期曾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24年改称都督府,679年又改为安南都护府。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早在三国时代,吴的孙权就任命吕岱为安南将军)。安南都护府地址在现在的河内,由交州刺史充任都护。

(五)单于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是唐朝建立的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管理北方边疆的重要机构,所辖地区基本上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属关内道。

(六)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时期所设置的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在庭州[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北庭都护设立后,提携万里,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开元元年(公元713),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戌边。唐玄宗为了确保这条中西大道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又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其中瀚海军一万二干人就屯成在北庭。北庭附近的轮台,亦为唐军重点驻扎所在,城中设有轮台都督府等重要军事机构。唐朝先后把三个公主嫁给了回鹘可汗。国家空前统一,中西文化频繁交流,以及社会长期安定,使北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丝织业繁荣兴旺起来。北庭遂成为与西州、于阗齐名的西域大“丝都”之一。

安史之乱后,回鹘、葛逻禄进入该地,至贞元六年[790] 府治被吐蕃攻占。北庭都护府在遏制后突厥西侵,以及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西域都护府的作用

(一)政治方面

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后, 一直把维护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与内陆的统一, 防止匈奴奴隶主贵族重新奴役西域地区, 作为当时西域都护府的重要职责和中心任务。西域都护府严格贯彻执行汉朝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政令, 经常调解边疆各民族间的矛盾和纠纷,尤其是联合当时西域各民族继续反对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奴役,起了重要作用。公元前52年,郅支单于杀掉卫司马谷吉西奔康居,侵陵乌孙、大宛。公元36,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西域城郭诸国兵,从乌孙、大宛两处出击郅支单于于郅支城(今江布尔)都赖水(塔拉斯河),斩了郅支单于,从而保证了边疆的安定。

(二)经济方面

西域都护府设立后,“丝绸之路”畅通,西域王侯、典客、商贾、贵族也频频东来汉地,呈现出“驰命走译,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在广泛的交流中,黄河、长江流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逐渐在西域传播。中原的铁器冶炼和穿井(井渠法)技术对于干旱地带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内陆先进的农耕、水利及手工业等生产技术,如冶金、养蚕、纺织以及制造锄铲等农具等手工艺等也传到了西域。两者的不断来往交流使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影响了西域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点在考古发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楼兰古墓中发现了汉族丝绸服装、漆盒、铁制发钗、仿汉式木器等,说明了内陆文化对西域的深刻影响。而同时,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也对中原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宛的汗血马、且末的葡萄、龟兹的歌舞、乌孙的胡瓜(即黄瓜),葱岭一带生长的胡葱以及蚕豆、核桃、大蒜、石榴等多种农作物,都逐渐进入了内陆,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另外,在桓、灵之际,西域佛教在内陆民间已广泛传播开来。佛寺的建造,佛像的雕饰,佛徒的供养,已相当盛行和普遍。佛经的大量翻译,对内陆的医药、历算、语言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两汉西域都护府都非常重视西域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对西域兵屯的保护及管理。西域都护府通过戊己校尉在西域各地建立了兵屯机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天山南北全方位的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运动。在西域都护及各级兵屯官员的带领下,西域各族的广大人民的积极努力下,西域的农业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地区甚至达到了“兵可不费中国(译:指中原)而粮食自足”的程度。到了东汉末年,屯垦区已经遍及西域各地区。同时,与农业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也有迅猛的发展。参照内陆的水利工程建设,使当时西域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灌溉系统,是农业事业发展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西域都护府还十分重视对交通要道的维护及修建,动员各级兵屯吏士和各族人民,在原有的乡间小道的基础上,陆续开辟,清理出联系天山南北各地的基干大通道。主要有发阳关,不经鄯善,西至若羌、小宛、戎卢,以至渠勒的道路,北道与南道基本保持平行;从敦煌到伊吾、北通蒲类、经车师后部,西通乌孙的道路;出阳关经伊吾直达车师前部,然后西北行至焉耆的道路;从车师前部北行,穿过天山东麓的缺口,到达车师后部的道路;从于阗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姑墨的道路;从姑墨北行到乌孙赤谷城的道路。西域都护府在上述的各条道路上,修建了一系列烽燧、城垒等永久性的设施,驻扎戍兵、执行军事任务,兼管交通,负责保护附近屯田的安全。在一些重要地段,设置关卡,稽查行旅。另外,西域都护府对于那些不远万里,往返于东西商道上的使者和商人,不仅沿途予以保护,而且还为其提供必要的食宿。这也是当时修建交通要道的原因之一吧。

正是大汉大唐皇帝励精图治,勇于开疆拓土,才会有赫赫威名,西域成为了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片苍凉的沙漠至今刮着猛烈的大风,我们听到的这些呼啸声中,千年以前是否也有那么一批汉家儿郎跨战马,持马刀,擎汉旗,深入这滚滚不毛之地?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是这么一批人,忠心为国,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中国有一半的历史在草原,草原的历史是一部征讨史,也是一部建设史。华夏威服天下,万国来朝!

南征骠骑如惊雷,在行胡马临长安。北庭都护平大漠,方得盛唐启开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