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境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一)

 禹衡图书馆 2017-07-01
   内容提要: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强化学生参与的体验,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升华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目标,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主题词:思想品德 情境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模式定义和目标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定义

情境是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境况的意思,在英文中的相应词汇有scenesightcircumistance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情境”可看作是情感和场景的总和,场景是情感触发的原因,是认识活动的对象;情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课堂的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情境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情境教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和经验,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杜威的实用主义、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教学等都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然而,将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首推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他所创造的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在我国,情境教学也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特别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探讨和实践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她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开创了情境教学的新局面。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领域,情境教学也大有用武之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广大一线教师也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强化学生参与的体验,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升华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

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意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让我们选择坚强》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教师设置了一个游戏体验活动“写名字”:让同学在正常情况下写名字、闭上眼睛写名字、不用双手写名字,体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连续的三个体验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老师及时书写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出示“半丁”事例,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内心感受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2.强化学生参与的体验

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有序深入地进行。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使情境与教材互相渗透、重叠组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序列互为影响,贯穿始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感受。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让我们选择坚强》为了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感悟“坚强意志的作用”,教师结合教材,选择当时社会反响较强的新闻人物《自贡骄傲·2006年度人物》“半丁”的事例层层深入,首先介绍“半丁”因车祸失去双脚,在面临生与死时,选择了坚强地活着;其次介绍“半丁”如何利用自己的意志练习书法,用卖字来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历;最后借用“半丁”的书《你就是奇迹》,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坚强意志自己也能做到。这种课堂教学,改变了利用单一情境导入新课的简单模式,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多重情境,贯穿多样化的体验,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

情境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出现密切相关。建构主义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90年代发展迅速,被称为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栩栩如生的实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学习材料,在主体参与中完成自身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的教学中,同学们了解了“半丁的事迹后,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从半丁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们从自身的角度谈出自己的思考,接受思维的撞击,释放学习的欲望,在师与生、生与生的情境互动交流过程中,情境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升华学生积极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生成往往带有情绪化倾向,他们更多的是借助个体的情感来体验学习内容和其他因素。在经历了建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往往会有成功的体验、愉悦的心情和求知后的满足,但此时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仍是浅层次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目标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使学生进入“理性升华”的信念形成阶段。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让我们选择坚强》总结时,教师深情的朗诵《自贡骄傲·2006年度人物》对“半丁”的颁奖感言:“不幸让你瞬间成了弱者,而意志把你锻造成了强者。你支撑着半截身体仗笔走天涯,看到长城之巅的你,我们知道了谁是真正的好汉。你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坚强,也融化了一颗善良的心。你就是奇迹!苦难,不一定就是灾难,它可能是一笔财富。这一点,你肯定比很多人更有话语权!” 老师充满鼓励和期望的情感和神态,巧妙地与知识的传授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当学生们的知识与其情感融合在一起时,谁能不说,他们心中坚强意志的信念在升华,“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价值观念会悄然植根于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的人生观。

5.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右半球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两半球同时运作,才能协调发展。情境教学使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了调动,发挥了作用,一方面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大脑右半球兴奋,产生形象思维;另一方面,通过情境感知,使大脑左半球兴奋,形成抽象思维。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结合,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全面发展。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让我们选择坚强》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视频、图片、故事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使大脑右半球兴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和情感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及时点拨评价,归纳提升,充分运用情感将课文中培养坚强意志的道理升华为学生的信念,形成抽象思维,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