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天的预言,今天的历史

 可乐怪 2017-07-01
url:http://wenyi.gmw.cn/2017-07/01/content_24950833.htm,id:24950833

作者:陈永伟

丹麦哲人索伦·克尔凯格尔曾说过:“生活只有在回首时才能被理解,但它必须为未来而存在。”1995年,当唐·泰普斯科特的著作《数据时代的经济学》刚刚问世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部书讲述的内容过于“未来”。

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谷歌,没有脸书(社交网络),更没有淘宝和微信,互联网上的第一个网站刚刚运作不久,甚至连“万维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也才刚刚被人们所认识。而泰普斯科特却在书中如先知般地预言,一场新的、由数字经济引发的革命即将到来,这场革命的结果将改变世界的方方面面。转眼间,20多年过去,蓦然回首,大家才真正理解了这部作品的伟大——这部当年的“未来之书”现在看来更像是一部历史,20多年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原来早已在书中被说透。

对今天的读者而言,阅读这部《数据时代的经济学》将不再会有那种“看见未来”的冲击感,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能从这部书中获得收益。相反,书中的很多洞见仍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对我们思考现实、思考数字经济仍然大有助益。

首先,书中用12个关键词给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主题,这些词不仅在当时很好地指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我们今天理解数字经济依然很有参考价值。在这12个关键词中,一部分是比较容易想象的,例如“知识”、“创新”、“数字化”等——没有人会怀疑,在数字经济到来后,知识会成为创造价值的最重要基础,创新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信息将以数字化方式被储存和传播。

而相比之下,另一些关键词就需要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例如,泰普斯科特预言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将是“虚拟化”、“分子化”、“一体化”和“去中心化”的。对于这些描述性的词汇,当代人或许见怪不怪,但在20多年前这却是一种极为大胆的猜测。在当时的社会,实体化、层级化、中心化的寡头企业依然是市场的宠儿,要说这些企业会在不久之后让出其统治地位恐怕会被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那么,泰普斯科特是如何成功地预言到了这种改变呢?其奥秘就在于他正确利用了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理论。根据科斯的理论,当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之后,企业的规模将会变小,组织的层级将会减少。而数字经济的兴起,恰恰就大大降低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就会越来越趋向于虚拟化、分子化和去中心化,而仅仅通过网络的连接保证彼此之间的一体化。由此可见,泰氏的精准预言,除了说明其敏锐的洞察力外,还充分体现出了理论的力量。

其次,书中提出了“网络智能”的概念,提出了技术和人的思维之间的互动关系。泰普斯科特说道“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网络化,也是技术使用者的网络化;不仅是计算机互联,也是创新思维的互联”,他认为,网络的发展将会帮助人们从“个人意识”进化到“群体意识”,从而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更高水平的思维。这种见解是十分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在考虑数字经济问题时,依然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现象,而忽略了它对于人本身产生的影响。而其实,技术对于人本身的塑造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意思的是,无独有偶,另一位互联网界的预言大师凯文·凯利也曾经在其著作《失控》中提出了类似的“蜂巢思维”概念,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数字经济可能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泰普斯科特是数字经济的赞美者,但他并不是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在他看来,数字经济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很多威胁。

总而言之,《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是一部跨越时代的经典。从书中,我们能读到的不仅是一个20年多前的人对于数字经济的想象,更能学习到思考数字经济的一整套逻辑。现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未来将会如何,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迎接未来?在这部旧经典中,我们恐怕可以找到这些新问题的答案。(陈永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