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青春风铃yang 2017-07-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起到了教师用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从而不知不觉地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例如:《数一数》一课时,这是一年级小朋友上数学课的第一课,对于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引入一个游乐园的场情,学生看了就非常喜欢,加上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数数里面有些什么,是多少个,数完后,通过多媒体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展现出来。再如教学计算题时,由于题目本身存在着枯燥性,学生的兴趣也提不高,在这里我设计一些比赛形式的:如小蚂蚁搬木箱、谁先到家等。还有游戏形式的:如过独木桥,开锁等游戏,在这些练习中我再配上一些图片和音乐,如“你做对了”播放鼓掌的声音。像这样,学生对数数和认数有了更大的兴趣,对计算题也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整个课堂也会活跃起来,学生有意注意被唤醒,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身心愉悦,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推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有力的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创造,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并尝试列出算式,开拓思路。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边的不断闪烁,再让学生观察、分析、列出算式,我又展示了与学生相同的三个不同算式: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激活了学生大脑皮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

可提供国家级、省级、核心等多种期刊,代写代发/专著、主编挂名/国家级课题均可操作!

QQ:859036895  话: 18515121197

三、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数学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

  例如“圆的周长”,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大小、材料不同的圆。这些圆有的是用铁丝围成的;有的是用硬纸板做的;有的是用软布做的;有的是直接画在一张纸上而没有剪下来。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想办法找出这些圆的周长”。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合作,通过课件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求出圆的周长:1、用“化曲为直法”求出用铁丝围成的圆。2、用“绕绳法”或“滚动法”求出硬纸板的圆。3、用“折叠法”求出软布剪的圆。当学生面对画在纸上的圆束手无策陷入困境时,便纷纷提出质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求圆的周长呢?”我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研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疑问,从而产生提问的要求。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是一项巨大而深远的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