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汤小结

 老玉米棒 2017-07-01

条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体会:

一、关于太阳与少阳合病

按常识,人体水液代谢有三种出路,走表皮为汗,走前阴为小便,走后阴为大便。

曹颖甫师认为正常小便流程图为:

太阳寒水→手少阳三焦→中下焦水道→少阴寒水之脏→太阳之腑,

由于某种原因,中下焦水道不通,

则太阳寒水内陷+脾脏之湿+中下焦水道不通→导致溢入阳明大肠→自利。

按此原理图假设:

由太阳病→水液出表为汗不通;

由少阳病→三焦水道不通→小便不畅;

所以溢入大肠为自利。

所以病位:在阳明大肠;

但病因:是太阳病+少阳病(三焦水道不通),这个自利是由太阳与少阳合病造成。

二、从病势上看少阳

从后世黄芩汤应用案例看,黄芩汤主热利。

从病势角度看,热利提示正邪对抗激烈,属于邪盛正敢抗的态势,正邪相争的状态,是否可认为在少阳阶段?

所以从邪正相持相抗的态势,亦可认为在少阳阶段。

三、从黄芩看

张锡纯曰:黄芩味苦性凉,中空象肺,最清肺经气分之热,

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

黄芩又名枯芩,质干瘪,故有清热燥湿之象。

现代药理证明其有解热,解毒、抗病原体、利胆保肝、解痉、利尿作用。

黄芩味苦性寒质枯色黄,中空,故能入肺,三焦、胃、肠管之处清热燥湿,

黄芩汤证之病位在大肠,病势处在正邪剧争的少阳阶段,

故用黄芩清热解毒燥湿,稍带利小便,

治此病之神药。

三、关于黄芩汤中之芍药

曹颖甫师认为不用芍药疏脾脏之郁(营郁)而补其虚,则利不止。

笔者认为,芍药解平滑肌之痉挛,主解腹痛,暂以此解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