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原创竞赛】我的读书笔记部分内容选录

 负鹏载舟 2017-07-01

【2015原创竞赛】我的读书笔记部分内容选录

仲景传人




中秋、国庆到来,欣见中医基础板块又推出庆祝活动,自己也忍不住的心痒难搔。
说来惭愧,这一两年的时间,我没搞临床,基本上也没开方。所以,实在没有病案可写。
平日里空闲较多。所以自己常在论坛里下载中医各家经验仔细研读。并用电脑码字写成读书笔记,有些
附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所选大多是民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各家经验。我认为,这个时间段的医家经验,比较可靠。
当初设想,抄录一百本应足够。没想到后来,竟然一发不可收拾。
两年来,所翻阅现代的中医书籍有三百本以上。笔记所抄录的有200多本,字数不少于一百万字。但还是有
若干的书籍没有来得及看和抄录。

在这里绝不是夸耀自己。只是觉得:两年的时间,自己就算没搞临床,也没有放松对中医的学习,也不
算白过吧。
读了这么多医家经验,感觉自己水平还是不够,不懂的地方很多(笔记中留有问号处,就是自己还没有
弄懂的地方)。
古人有云: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在此,我把读书笔记的内容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
由于内容较多,限于篇幅,笔记里一些内容在征文里也只能尽量省略。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再去找来原
著翻阅。
另外,笔记中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是用括号里的“自按”,来提领和总结。

读书笔记抄录之一:
《成孚民医案医话》
作者精研伤寒内难,于新疆行医数十年,经验丰富,闻名遐迩。
——该书前半部分是医案,用药经验老到。后半部内容是医话和医方。

伤食吐蛔病例:
于某,女25岁。夏秋之交吃隔夜馊食过多,并与家人争吵,故胃痛干呕,食臭。数日后痛渐加剧,中药
消导剂不应。身热,食物难下,饮水亦痛甚。索冷水,稍饮则胃痛难忍。一月后形体瘦削大肉尽脱肌肤
甲错体若番炭。消导药无效,温补则助热,寒凉则加痛。辗转四十余日,危笃。经医三人均束手。余亦
在其中。忽然一日吐蛔虫两条。余由吐蛔想到乌梅丸……。其理由于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煽,诚为上
热下寒阴阳寒热错杂之证。……今患者由于伤食、生气为病(气、郁、食、毒相博结),食积不化肝气
郁结久而化火,久用香燥理气之药伤肝导致肝木横逆不训,肝胃不和。欲饮水是有热,稍饮又痛是有寒
。乃寒热错杂之证。遂用乌梅丸作汤剂……翌日,患者自云药后舒适,痛稍轻,能饮米汤少许,更进一
剂,痛大减……续服……五剂后逐渐好转…………

(自按——此案很好的诠释仲景书中“厥阴病”、“乌梅丸”方证、“吐蛔”、厥阴病篇为六经病篇之
末等难题。厥阴病证复杂,是六经病变之末期。后世许多医家对于厥阴病持有怀疑:是否有厥阴病存在
??厥阴病有何复杂??为何原书中厥阴病篇条文语焉不详??乌梅丸只是治蛔厥而已,为何冠于厥阴
病篇方药之首??它是否就是厥阴病主方??厥阴病提纲中为何有吐蚘??实际临床病例中蛔虫真的能
吐出??甚至有医家否认存在厥阴病条文及提纲,甚至主张删去厥阴病篇。也有医家怀疑厥阴病篇已经
散失等等的观点。比如姜春华就认为厥阴病篇为千古疑案。而作者的这个病案,很好的抨击了诸多怀疑
论者。)
(再按——仲景书中原意,厥阴应就是六经病变之末期,比少阴病之心肾阳微更进一步演化。其病情之
复杂,阴阳寒热杂于一体,难以言明才是仲景本意。神而明之,只能存乎一心也。所以仲景在厥阴病提
纲里也只稍列其大概,即所谓的微言大义也。仲景于书中列框架规矩于前,须再有待后人来总结发扬罢
。所喜如吴又可列方“三甲散”,主治“邪气深入厥阴血脉……主客交浑……种种难言之症状”,自己
不由赞叹:此即是仲景书中之厥阴病的范畴,三甲散也是厥阴病之方也。吴又可于仲景学术的发扬,以
及对于外感温病深入到厥阴的治疗,居功至伟也不为过。)
(三按——作者已分析了患者的病因病机。我再按照我的理解再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患者最初是
食用变质食物,即是食物中毒之类,这是最初病因,应有腹痛腹泻之症;泄泻则伤脾胃,所以太阴之经
病矣;泄泻又埋下了气阴两虚、中阳下陷之端倪。翌日又再生气,则再伤少阳肝木。怒伤肝,进一步损
伤气血,且又气机郁结,如此,则少阳之经又病矣。尤其少阳病则生发之气受损。少阳又是六经枢纽。
更糟糕的是:患者就诊时杂药乱投,消导破气消积之药损伤正气。如此则进一步伤肝、损脾胃中气。如
此种种,伤及太阴、少阳,最终导致气阴虚、中虚、肝脾受损,肝木愈发横逆难训;肝脾胃愈发的升降
失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运化失常;少阳枢纽不利、正气受损,且体内之毒素与肝木横逆愈发暴乱
难治。患者又难于正常摄食不能恢复体力。如此种种,致使病邪步步深入,最终病入厥阴。就好比两军
对垒,敌人最终深入腹地,进入中央枢纽之地,而己方则由于内政失和,百姓不附,粮草不济,并加有
天灾人祸,整个国家已经糜烂至不可收拾之边缘。然可喜的是患者尚属年轻,肾气未伤,幸可以图万一
也。作者最终启用乌梅丸,用人参附子以温阳、黄连黄柏以清热解毒、当归乌梅以安抚、花椒细辛以攻
邪杀虫解毒,就好比战时临危受命,启用一个指挥调度得当、能根据敌情与己方之势采取针对性措施的
良相大将。呜呼,有此良将,何敌不克?有此良方,何患不除?所谓治外感如将,而治内伤如相。但用
药又如用兵,也要当势立断,如再不施用乌梅丸对症之方,则真就只能“告穷归天”了。)


读书笔记抄录之二:
《孙朝宗医论集》——
1孙氏从《参西录》所引《续名医医案》所云“正胆汤”——即“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
孙氏认为此方中正,不偏不倚是其特长,加减用之,遍治胃脘痛汗出心悸惊恐抽搐腹胀呃逆呕吐肋痛头
痛不眠胃不和卧不安眩晕哭泣嬉笑无常等等……

2书中举例:某前额胀痛呕吐黄绿苦水久治不愈,后仔细问明,可能是由于郁怒所致。于是引用李东垣
“前额疼痛非半夏不能疗”及高颠之上唯风可到。辩证为少阳郁怒,选方用正胆汤化裁而终于治愈。

3孙氏多方观察发现夜半子时多是疾病发生的时刻,前期选用小柴胡、温胆汤等都奏效甚微,后发现正
胆汤疗效明显,终于摸索出选用枣仁为主配伍甘草,“先其时服药”,遍治脘腹痛98汗出28惊21、心悸
110、哭泣11抽搐10小腹痛10腹胀16腹泻9饥饿15肋痛16咳喘10烦躁不安21腿痛9失眠11头疼喊出10手痒5
鼻衄3脑鸣8呕吐苦水11例等等……
书中详载个病例,孙氏用药一般只取生枣仁30—60甘草10克两味药,稍用或甚少加用其他药物,直捣中
枢……
(自按——仔细揣摩其病证范围与“子时发病”,可见其多属于现代所谓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
能症的范畴。而且枣仁配伍甘草,恰符合“甘能缓急”之意,中医理论之神奇由此可见)
孙氏分析其病因病机——
“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子时为人体阴阳转变之时。而少阳恰为之枢纽。(孙氏书后还论及:心属于少
阴,为阴之枢纽,胆为少阳,为阳之枢纽,心胆相合,故合阴阳枢纽之转。治疗从心胆入手,则很多疾
病得心应手矣)

读书笔记抄录之三:
《俞慎初论医集》——
猪胆汁古代广泛用于临床而近代少用。作者认为猪胆汁能清热解毒润燥,竟然用于乳癌症治疗???并
附有两则医案。
一病例,行三次手术后又复发,症见属于阴热热毒伤津,故作者嘱咐用猪胆汁一盏约20克,兑白糖,日
一服,并用蛇舌草黄药子栝楼半枝莲等分,煎水代茶。一月后复诊,稍有起色,嘱咐续用,勿懈怠。
2)黄某40岁。患者左侧……经确诊为乳腺CA。……乃按上案方法治疗,并用抗CA草药方,并嘱咐煎服
新鲜猪胆汁,泡白砂糖,每次一个,先后百余次,症状消失,四年未见复发。
(自按——作者未详细说明到底是煎服还是生用??)

读书笔记抄录之四:
《岳美中医话集》
“医有五等”篇——
岳氏按医术高低,把中医医生水平分为五等:
初等是开方医生,读过方药歌诀但只能套方;二等用药医生,是为学过基本理论等;三等是辨证医生,
有师承、有训练、对于中医下过功夫,较精通,有根底,但经验不够。
四等医生是入细医生:学验俱丰诚为可贵。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杂疾病也能抽丝剥茧,渐入
佳境。从容和缓之中能愈大证,堪称名医。
五等是最上等之医:旁人不能治的病,到他手即能回春。辩证分析准确入微……
(自按——对照看来,估计自己勉强处于第三阶段???真是贻笑大方也。
第五等之医,按照古人之语,似乎就是“医者意也”之“意境”??自己平日里所阅各个医家经验,大
多良医少,而庸医多;名不副实者多。解放后大批名老中医多是真才实学者,但也良莠不齐。各名家中
,尤其许多温病派、时方家等,多是名高而术低者,多只是应景罢了。如陈苏生就曾抨击当时某些温病
派、时方派误人性命匪浅。而岳美中氏医术之严谨,我认为真的离古人所谓之“医者意也”的境界不远
了。而逐渐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所出的各家医书论文、多是骗名骗职称而已矣。不由叹息)

读书笔记抄录之五:
《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
作者对于慢性肾炎的认识:……(历代医家均主用补益,百无一效)作者后来反思,观察到慢肾发展到
肾衰阶段大都表现为脉弦细滑数,沉取尤甚。舌绛红且干心烦急躁大便干结伴有神疲乏力或舌淡滑润,
下肢浮肿纳谷不香。……绝非肾虚绝非脾肾阳虚八味丸之属。
作者分析:沉脉主里,沉脉又是气脉,也是水邪蕴蓄之脉。沉濡或沉软濡软主湿浊痰饮。………辨证着
眼应于热郁于内,湿阻不化(此是关键)。………
治疗上:一定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郁阻者芳化;日久入血分,注重清化湿热凉血化瘀。
肾衰者……注重瘀的实质(西医认为肾小球变性进而纤维化相接的肾小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或萎缩)

赵绍琴对于慢性肾炎肾病新论四则:
非虚论;
忌食蛋白质论(西医的丢蛋白补蛋白的理论在临床上贻误病人,反而限制蛋白摄入反能扭转病情);
宜动不宜静论;
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论

读书笔记抄录之六:
颜德馨经验选抄——
难病治疗:临床多年,对于临床中疑难杂症,颜氏摸索出两条思路:
1)振奋阳气:……阳气与人体身体机能强弱密切关系,临床久治不愈的疾患,加用附片,往往有意外
效果。……每治久病缠绵不愈者,从温运阳气获胜……
作者举例:(在此限于篇幅,省略)
(自按——自从祝味菊入沪以来,温阳之法也得到沪地海派医家的继承和发扬。附子的使用经验不断得
到总结。其他如祝味菊氏高徒陈苏生者,治疗肝病久患者,也往往加入附子)
2)立足于“血为百病之胎”,采用活血化瘀法攻克难症……

读书笔记抄录之七:
张梦侬《临证会要》——
(自按——书中详列多则治疗Ca的医案,尤其收录了白鹅血的民间疗法)
胃Ca病例:
邵某女46岁1968年8月初诊。患者胃病十余年,经常食欲不振精神疲乏食后胀闷嗳气翻饱甚则呕逆。自
觉胃中有块,逐渐增大。7月份胃脘腹痛呕血剧痛难忍当地医院急腹症处理无效。转汉口医院,内外科
会诊疑为穿孔或梗阻。剖腹 探查,发现胃小弯近窦部Ca穿孔、已有小网膜粘连覆盖,大网膜(近横结
肠肝侧)有质硬肿块。为肿瘤转移病变。胃后部与胰脏粘连成硬块状一片,无法切除。只能将充血之阑
尾切除,网膜孔处引流。关闭腹壁各层缝合结扎。
据此会诊,已为CA晚期转移,病情危重。术后胃脘部阵发剧痛日夜不止惟以各种镇痛剂维持。二十余日
后出院来就诊。
自述终日痛发难过,后事已备,不求病愈只求减轻痛苦。面色微重病容,痛发呻吟不绝。脉象濡缓苔白
润。神倦纳差。创口上起剑突,下至小腹。胃脘中肿块明显高突,约如儿头,手不可近。

治疗:初拟方——代赭石粉15克海藻15克旋复花10克(包)煨三棱10克煨莪术10克 夏枯草60克 赤芍10
克 炙鳖甲15克 白茅根30克 白花蛇舌草120克
用法:加水六磅熬至两磅,滤去渣,再加入蜂蜜60克入药汁,分二日或三日十次服完。连服用一月。再
来复诊查看。
另用单方——白鹅血,乘热服,5-7日服用一次。
一月后复诊,病减大半肿块渐平饮食增加精神佳能扶杖行走。唯口中发酸。嘱原方加用盐水炒陈皮10克
。再服一月,白鹅血单方照用。三诊……四诊……随访至1970年也未复发


读书笔记抄录之八:
《伤寒今释》——
——陆渊雷的《伤寒、金匮今释》系列,广采小日本实用伤寒学派的见解与医案,并结合自己的实验和
医案来阐释条文,抛弃阴阳五行生克运气之繁杂,由实验入手,以实用为主。并试图引用现代医学来佐
证其中的医理。很多疑难问题都有所发明阐发,据称当时此书出后影响巨大

1所谓“桂枝汤不可与酒客,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得之则呕”
陆渊雷试验,试用与酒客,默思仲景之言,不喜甘,则去甘味药如甘草大枣,加用葛花枳具子效。后又
实验予以桂枝汤原方,亦效者。所以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自按——从该条文的语气来看,自己认为此条文是后世所加,仲景当年书中应没有此条文)

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汤本云:余多年研究知项背强几几,谓自腰部,沿脊柱两侧上至后头结节,其肌肉强制性痉挛也。故病
者若诉肩凝,或诉腰背部拘挛痛时,可以用指头沿上述肌肉之横径强压按之。倘若触知凝结挛急,同时
病者诉疼痛者,即可断为项背强几几。百无一失。然此证存在,患者有不自觉者,亦可有自觉者,当详
细问诊触诊脉证决之
陆氏云…(讨论桂枝之用):余曾尝试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苏叶薄荷等药皆不如桂枝之效速而稳,豆卷豆
豉更不论矣。


读书笔记抄录之九: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天雄》
医案抄录:
肝阳亢逆案——
某妻,初起头痛口渴腹痛,未几,忽然壮热手足动摇神志不清,舌赤苔黄腻脉象弦数异常。欲察舌,舌
却伸缩不止,此乃肝阳亢逆之证???有化风化火趋势。急予风引汤去干姜,加用龙胆、钩藤二贴愈

风引汤降低颅内压——
(读书笔记详细抄录,限于篇幅,在此省略)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
1大塚敬节是汤本求真弟子,以古方派为基础,又兼容后世派、折衷派等观点,经方为主,兼用后世他

桂枝加龙牡汤——
主诉头痛头面哄热感足冷耳鸣患者案例:
某十三岁男孩,近来变得事事操心……自觉头重、头面烘热、足冷、耳鸣。其母观察认为有早熟迹象…
…投以桂枝加龙牡汤,服药八周后??稳定下来……
开始想投以三黄泻心汤,但是有早熟、足冷迹象,用桂枝加龙牡汤。
另一例,同效,(略抄)

精力减退52岁男子案例:
自诉精力不佳的52岁男子,血色不佳高个偏瘦,自诉近来及其疲惫精力减退性欲无。
腹诊:全腹部紧张缺乏弹力。下腹部,好像越往下越薄之感,失去厚度感。
先用肾气丸,然一月无效。再次腹诊,触摸到脐旁皮下有一个约二厘米的如铅笔芯样的硬物???
这样的腹证,有时见于桂枝加龙牡汤证。
于是改用桂枝加龙牡汤,十天后好转……两月后痊愈
(自按——下部《汉方百话》有详细抄录所谓腹诊“铅笔芯样硬物”的介绍,据云,首出大塚敬节氏)

麻黄汤——
一例感冒辄鼻塞不通的少年,平素患慢性鼻炎。……另有头痛恶寒脉浮而有力,予以麻黄汤,数十分钟
后即鼻塞畅通……感冒三天即痊愈……

体健之人感冒,易麻黄汤证。虚弱人或小儿,服用麻黄汤,有时可导致发汗过度倦怠无力虚脱等

有人服用麻黄汤、葛根汤后会失眠,原因在麻黄。有时可见食欲下降。发热用麻黄汤,有时可见发汗热
退,也有尿量增而热退。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一:
《马云翔医学学术经验选编》——
马云翔:(1911-2007)江苏省吴江县人,江苏省第一批名老中医。

1(龙马自来丹):
木鳖子:有二种,据南京药学院《药材学》(60年代人卫出版)的考订,一种是土木鳖,商品名壳木鳖
???,形扁,边缘有5-6各突出,形体似鳖,蔓生多年生草本的种子,属于葫芦科,有壳无毛。
一种是番木鳖,形体扁,边缘无突起,无壳,有种皮,并由晏伏的丝光毛茸。中有小突起,亦名马钱子
龙马自来丹所用者应是马钱子

二种木鳖子历来常常混淆,药肆中常用番木鳖为壳木鳖,写马钱子方能给番木鳖者。
土木鳖性温无毒,番木鳖性热(李时珍以为性寒,有误),有大毒。
木鳖子史载《开宝本草》;番木鳖史载《本草纲目》,且李时珍也错误混淆。

2胆石症:
…B超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患者。但也不是百分百。因为结石的性质以及气体的掩盖等等,有时需要胆囊
造影和CT

治疗:融合结石的排出、溶解、碎石之法——(限于篇幅,方药略)
关于脂肪餐的问题:
现在一般主张结石患者禁食蛋黄肥肉等脂肪型食物。目的是担心禁食脂肪厚胆囊收缩排放胆汁时结石也
外出阻塞胆管引发绞痛,但是作者认为这是消极的防御方法,无助于治疗,而且还能助长结石及胆囊的
萎缩。
因为:禁食脂肪——胆汁直接排入肠内——加速肝肠循环——抑制胆汁酸的合成——使得胆汁池缩小—
—胆固醇沉淀——结石形成。
而且:胆囊长期不能排泄胆汁来消化脂肪,容易造成胆囊的萎缩。
所以,作者认为不能让患者长期禁食脂肪;至于容易引起绞痛的问题,应当食前用药来解除胆管的痉挛
(及病变),才是积极的治疗措施。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二:
《百年百名中医系列之——魏龙骧》
魏龙骧,建国前后名医,推崇《伤寒》等经典经方,建国后参加政府行政工作,主管中医方面,并承担
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等……
1桑叶止夜汗、白术通便……(略抄)

2百合滑石代赭石汤疗溺后眩(晕)厥
……其门人谓之某患者年四旬以上,病患小便后眩厥,用补益、升提法皆不效。
魏老则……翻阅《金匮》“百合病”条文下,有云——
“其人头痛,小便后晰然,头眩者,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溺后晕厥,即是小便后当站立或者抬头,则突然头部眩晕一片空白身体失去控制猛然栽倒,随即又清醒
。……“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也”。仲景在《金匮》百合病中也没有明确记载。
仲景叙述了“每溺时头痛……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若溺快然,但头眩者”,
而溺后晕厥用百合滑石代赭石汤,是魏老的进一步的发挥,……
后(其门人)凡遇到此类患者,予此方2付,药物仅三味而皆能获效,是成枕中之秘也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三:
《津门医粹第二辑》——
本书是天津整理出版的19世纪末到建国后初期一批名老中医的经验,全系列分为上下两辑。

王士相经验:
论述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原方出自钱乙,为脾胃久虚大泄大渴之方。观之平淡无奇,而功莫大焉。至乎明代,则万
全氏推崇之,谓之“治泻作渴神方”,并嘱小儿泄泻大渴不止者,饮以本方煎汤频服,禁与其他一切汤水。
(王士相)认为,万全此说甚有理。依据现代医学治疗腹泻止低渗性脱水患者,只能静脉补液而不能口
服任何水饮,于此不谋而合也。
自己用此方,屡用屡效,确实堪称神方。但也不能死于句下。要灵活变通。
曾经疗一小儿,水泻,绿色大便,5日不止,挟大量粘液,口渴欲死,常常呼叫:“救救我吧,渴死了”。其口唇红舌红少津脉象数。此乃是热盛而泄,泄久又伤阴、脾虚。用七味白术散,而加用黄芩黄连二味,而泄泻口渴止。

刘松菴治疗男科的经验:
自古对于男性病的ED早泄等一般都是嘱咐节制房事或禁忌。而刘氏反而认为此病皆因情志因素所致,常
法的医嘱反而更加造成紧张和思想负担,反而影响疗效。所以刘氏在治疗过程中,反而逆势思维,在投
药的同时,嘱咐患者不要顾忌,有所思则不必忌讳
刘氏所用药物也没有大异之处。但是反而能事半功倍的疗效,为此而声名震海外。
如1992年美国一对夫妇经人介绍来诊。其年龄30余,早泄病程4、5年之久,多方求治而无效。来诊。
患者面色苍白身体虚弱频频早泄精神高度紧张以至于卧床不起不能行走。经刘氏10余剂而患者步行自来
。一月后房事正常,遂回国休养,后再次前来求治睡眠不好云云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四:
《(江西)名老中医经验汇编》——
此书是是建国初期,江西中医研究所收集整理的老中医经验集。全书分医案、医话、验方、针灸、草药
五部分。出版时间虽久,但是耐心看下去,发现书不错,一些老中医在基层,治疗经验独特,仔细学习
,能得到很多验证性的东西和提高:
……
d论附子:
作者总结胡子云老中医经验,大体上是:主要掌握脉无力、口中和(即是口不渴舌不干燥)二点
e胎盘:
胎盘疗心脏病:紫河车对于心脏病有显著疗效。曾经疗一例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在杭州医院心电图证实
,认为难以治疗者,结果回复了健康。并对于神经性心脏病如脉搏间歇、心脏有杂音、气喘头昏等均有
效果
(自按——紫河车大补气血。一般认为是补肾助元。但是自己设想“补肾即能补心”,且河车者,能大
补先后天之气,心为火脏,与肾脏之水脏一水一火两端。紫河车大补气血,培补元气,想应也是心之良
药。诸如祝味菊等,就喜欢善用紫河车来补益,良有以也)

f 砒石中毒:作者当时遇到服此中毒者,情急之下,思索其性大热,再腹内作烧,想石斛性凉,于是试
用鸡子大一大块,研末井水调服,数小时后即解。后又遇到一例小孩误服,也是石斛得救。
(自按——砒石有大毒,石斛解救,是否来得及???)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五:
《名医奇方秘术. 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老中医经验汇粹 第3集 》
陆真翘经验:
曾经诊视一山东籍男子,正当炎夏,戏场之中,感觉烦躁,遂来就诊。观其身高体壮,似乎无大病,唯
有症状大汗如珠而不下流???满面紫赤喘急渴甚。按脉则徐缓而一动一止。正要拟用暑温治法,但又
怀疑形体与脉象不符。由此联想到:《内经》“脉一动一止者一日死”;《脉经》:“热病脉时一大致
半日死”的记载。又有《难经》:“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而不流,即气先死,
旦占夕死”。
另外《内经》刺热篇文里有论述五脏热病,论述了大汗气逆者死。
(由此而断定似乎不吉),嘱咐回去静养,果亡。
自按——
补充资料:
《千金翼方》炙甘草汤(又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
者十一日死
(自按——以上“复脉汤”所言症状,颇似陆真翘所遇到的案例,条文所言“汗出而闷、脉结”,就是
类似患者之“大汗如珠……满面紫赤喘急渴……脉徐缓一动一止”)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六:
《竺友泉医疗经验》
竺友泉,内蒙名老中医,该书出版在1980年

竺友泉中药解说(部分选录):
麻黄:……配伍石膏、赤小豆等可用于急肾、肝硬化等的腹水。用量3-12克,10克以上,常用石膏以监
制其温燥
桂枝:……用量一般3-10克,必要时可增量,但是需要佐助玄参
防风:……有搜肝风之作用。竺友泉常用防风配伍僵蚕钩藤白附子等用于肝风内动以及癫痫
且在治疗肝郁乘脾之肋痛腹痛腹泻等,方中常伍以防风而能收到效果
(自按——古方所用防风,不单只用与外风,且内风也有选用。痛泻要方等可以印证。又如李东垣,认
为防风用于脾胃,是不可缺少之药)
香薷:夏月解表之要药之外,还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竺氏善用古方香薷配伍白芷以治疗通身水
肿小便不利等症
(自按——香薷配伍白术,实是古方中的药对)
柴胡:……竺氏用于退热时,常用量在15克左右。
僵蚕:……
竺氏经验:认为僵蚕不宜煎服,宜研末冲服,疗效明显。
苍术:燥湿之良药之外,又是暑月常用之品。只要观察到患者舌苔白腻,即可放胆使用。
竺氏常用苍术治疗痰湿流饮以及脾湿下注之带下;感受风寒湿之头痛;苍术配伍香附而解郁等等。
常用量30克,特殊时用至60克
(自按——苍术功效极多。古人认为其性燥,自己服药体会,感觉没特别燥的感觉)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七: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书中各名家,敢用药,善用经方名方,又能各有己见,非浪得虚名。
——该书出版于1985年

段英廉:早年曾任长春中医学院院长等职……
段氏观察到,临床很多病症,表现都有“郁”之象。且“郁”又有广义和狭义之义。
狭义之郁,乃指气郁。广义之郁,《内经》立论有木火土金水的“五郁”之论。并言:“木郁达之火郁
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法。
且乎后世朱丹溪,又有“六郁”之论。
段氏自己悟得辛温宣通行气活血之法,而立方“清热达郁汤”——
干姜远志桂枝10  知母20黄芩公英10克  生地35丁香10甘草10  五味子5克
此方疗因郁而生热颇宜。
段氏对于阳郁生热兼有郁象者,皆采用达郁清热法,屡屡收效

案例:甲状腺瘤——难点
患者某在长春医院确诊,拟手术切除。患者惧怕手术而来诊。观其颈下正中有肿物如鸡卵大,证呈郁热
之象,乃拟此方,加用甲珠15克鹿角霜10克当归15克,服药8剂,竟然肿物消失。西医复查,认为疗效
确实。
(自按——良性肿块数剂就消失??疗效如此之高??)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八:
《温州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该书出版于1978年

百合病治疗的体会——
作者1960年曾经在某地工地、某学校等处防治此病数十例,多是青年学生和部分的三十岁以下的工人、
教室等,采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疗效满意
(自按——集中发病数十例??难道此病有流行性??尤其文后作者说此病类似现代的感染性精神疾病????)


读书笔记抄录之十九:
叶橘泉经验——
(叶橘泉著作有多种,其对经方、本草考证、民间药物发掘,都有很深的研究,但他的本草著作,出版
时代久远,网上找到的版本都很老,阅读起来吃力)
《经效单方》抄录——
1紫梢花——苏州特产药材,又称紫霄花,但不是植物药凌霄花或紫薇花,而是产自河水中一种动物性
质的药物。
性状:灰白色疏松清虚似乎海绵样不整齐的块状物,压之即松散成细粒尘粉无味,微有腥臭沾惹皮肤会
发痒起小瘰有刺激性。有药农谓之似乎某种虾类产卵于树根芦苇间,是一种黏液凝结物,水位低落时可
大量采捞,晒干后售市。采集季节在秋季。水位过高时,妨碍采收。
《妇人良方》似有类似记述。叶橘泉访问学者,有云是一种淡水海绵,研究不多云云……

2北沙参——还似有防风之清头目散郁火平肝养肝的作用……


读书笔记抄录之二十:
《治病法轨(王雨三著)》——
王雨三:1877-1945
(自按——很久以前就看到论坛里有网友提到王雨三。所以找来王雨三的书仔细阅读。翻阅这本书,感
觉是字字珠玑。但书是文言体,阅读起来费力,自己也还没有仔细看完。原书出版于民国,并有秦伯未
作的序,时间约在1943年前后。作者序文中说道:自己本非是业医,然庸医无用,求医不得,只能自购
医书自治,后广博医籍,逐步走上医生的道路……
(再按——这等自学成才的医家,是真正的实践中得真知灼见。岳美中、恽铁樵、张锡纯等都是。这类
名家的经验,要仔细多看)


1“辨阳盛阴虚、阳虚阴盛”
……
再四研求,甚至寝食俱废……
(终于)恍然得之于两手脉息中,能确切无疑,冥冥中有如神助者——
……
盖两手之脉,左边为人迎,右边为气口。内经云:人迎紧而伤于风,岂非就是宜汗。
气口脉紧盛伤于食,岂非就是宜下。
盖人迎者,左关也。左关是肝,为风木;左尺为膀胱(肾),为寒水之脏。风入于肝,寒入于膀胱,乃
是同气相求物语类聚之意。气口者,右关也。右关属脾胃,为中央之土,四旁有病,必及中央。故而热
邪入胃腑实,有燥矢,乃可下。
又膀胱于左手候之,邪从足太阳膀胱经而入,故而左脉盛。毛孔者,膀胱之门户也???。是以仲景治
表,脉浮为邪在太阳之表,则汗之。脉沉弦为邪在太阳腑,则利之。胃与大肠于右手脉候之,故而右关
脉沉滑且盛。是热邪入足阳明胃腑,唯有下之以开后门而祛之为最易也。
唯右脉浮弦且长者,是邪在阳明之表分也,宜葛根汤以汗之,非可下之症也。
若脉在中候滑数且长者,是热在阳明之气分也,宜白虎汤治之。
必右关脉沉实且滑者,方为应下之症也。
况左为心、包络肝胆肾膀胱小肠,属血。血为阴。左脉盛即是阴盛;左脉虚即是阴虚????
右脉为肺膻中脾胃命门大肠,属气。气为阳。右脉盛,即是阳盛;右脉虚,即是阳虚????
(自按——王雨三以左手脉定位阴分;右手脉定位阳分????左脉虚实即是阴分的虚实??右手脉的

虚盛即是阳气的虚盛???这结论很实用,但仍然需要自己去逐步的验证才是。
又——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也云,左人迎脉盛,为伤风,为外感;右脉气口脉盛,为伤食,为内
伤,特在此再表出,可以互相印证参照也)

2“辨气血虚实”
人之左半身属血分所主;右半身属气分所主。古人已经明示。……
然人身之左右,只能分气血,而终不能知其气血之虚实。欲知气血之虚实,唯有左右两手脉之脉息中求
之……
左三部脉旺,则血旺;或血分受邪。虚则血虚,而血分无邪。
右三部脉旺,则气盛;或有气分受邪。虚则气虚,而气分无邪。
……姑举其大略言之:
假使左脉浮弦有力右脉浮大而散者,是气虚挟风证,宜消风散(除去藿朴加芪术)
假使左脉浮紧有力右脉浮大无力,或沉细且弱,属气虚外感寒,用麻黄人参芍药汤之类。
假使右脉洪数有力,左脉浮虚或细弱,是肺胃火炎,而精血耗损之症,宜白虎汤,加生熟地;
假使右脉滑实,左脉无力,是食积也???或是有胃火证,宜大承气汤加归芍;
假使两手脉俱都浮洪数实者,是表里气血俱风热之证,宜防风通圣散加减之;
假使两手脉象俱都虚弱者,是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治之;
假使左脉平而右脉弱者,此气虚而血不虚也,宜四君子以补气配血;
假使右脉平而左脉虚者,此血虚而气不虚,宜四物汤以补血配气。……
……
霖之治病,每每将左右两手脉象,定气血之虚实,再参四诊,而定攻补兼施(之法)……
……
数十年来,照此法治病,无不效如桴鼓……百试百验之妙法也……




仲景传人
ngf1978 
向中医老师们请教,我是学西医的,不懂中医,请见谅。
《内经》“脉一动一止者一日死,这样的患者是不是心 ...

感谢你关注此帖。我当初写读书笔记时,都是下载原书,研读,再抄录其中有用的经验和内容。抄录完就随时删掉原书了。
针对你的提问,我又重新查阅了一些资料。集中回复你:
第一个问题:关于这则医案发生的时间:
陆真翘:生卒年代:1897年-1969年。
名医奇方秘术. 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老中医经验汇粹 第3集 》这一书,大概是出版在1991年前后。

因此,我所抄录陆氏的这则医案,应该是后人从陆氏的遗著中,所摘抄出来陆氏的医案。
而且,在我的记忆里,《名医奇方秘术. 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老中医经验汇粹 第3集 》这本书,所介绍陆氏经验,也是后人或者其门人的语气,以追述的形式介绍了陆氏的经验。
昨天我重新在网上查找了一下,查到豆丁网收录《辽宁中医学院学报》的一篇文章:“陆真翘医话三则”。
其中第二则医案,与我笔记中所抄陆氏医案完全相同。这篇文章显示的出版时间是在2001年。

我又仔细阅读了这则医案(从豆丁网)。陆氏在这则医案有他本人的附带说明:“……旧社会中,医业无保障如此危证何敢处方……”
从这句话中,可以推定:这是陆氏在解放前的行医经历中的一则医案。所以,具体的年代,就很难再进一步的考证了。


第二个问题——
陆氏医案中患者到底是什么病症?
按照陆氏医案来看,患者其脉象类似中医所说的“结代脉”。


恰好前一段时间我在学习《姚梅临证脉学十六讲》(姚梅龄著作,人卫版2012年出版)
——该书以讲稿形式集中讲解了江西名医世家姚国美、姚荷生、姚梅龄等几代家传的脉学心得:

我的笔记中抄录了其中的一些内容。
从我的读书笔记里,再转发姚氏的论述。其中——
他在讲述“三五不调脉”这部分内容,我认为,这大概稍稍符合陆氏医案中患者的病情:

以下是姚氏论述——
三五不调脉;
是指:时时歇止,促脉结脉交替脉象:一会儿是促脉,一会儿是结脉,跳动次数三三五五不等,时时歇止,脉搏快慢不均,快中歇止和慢中歇止交替出现,有时三下停一下有时五下停一下,有时二十几次停一下,脉搏次数与歇止无定数。
它是一种复合脉,主要表现为脉律的异常。促脉(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和结脉(迟脉中一止,止无定数)交替出现。

机理与诊断:
多见于西医所说的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心肌病
他们是在气血虚的基础上由其他原因产生的气血阻滞。亦可有在阴阳虚的基础上产生气血的阻滞。
病见三五不调脉,则是危重之象。预后较结脉促脉要差许多。

以上,是我读书笔记所抄姚氏的原文内容。
我估计吧:陆氏医案中的患者,应该属于传导阻滞类的疾病??

我不是临床医生,大学时所学西医的知识,都快忘光了。我也就不敢再班门弄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