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国宝级的青铜器 你见过几个

 柳星星 2017-07-01

青铜器繁盛于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了1600余年,体现我国冶炼金属技术的精湛。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一些出土的青铜器都是国宝级的存在。

一、司母戊鼎大方鼎

司母戊鼎大方鼎是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

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二、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三、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目前出土的40多套编钟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组,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最为宏伟精美的大型乐器。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钟架呈曲尺形,长11.83米,分上中下三层,整套编钟共65枚,总重量2500千克

四、马踏飞燕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五、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

六、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中国汉代青铜器,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中华第一灯

七、越王勾践剑

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被称为“天下第一剑”。1983年又在相距一公里远的另一处楚墓中,出土吴王夫差矛,其上铭文与此剑如出一辙:“吴王夫差,自作用矛”。

八、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从上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是容酒器的尊。

九、毛公鼎

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

十、莲鹤方壶

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

莲鹤方壶的制作技艺采用了分铸法、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复杂的技法,工艺精湛,很多技法已经失传,用现代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复制和模仿。

十一、青铜大立人像

高180、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

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青铜大立人像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十二、曾仲游父壶

曾仲游父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通高66厘米,上口长23.1厘米

壶颈长,壶肩有两个伏兽衔环,体型扁方。有盖,盖上有高耸的莲瓣形装饰。颈腹饰环带纹,壶觞有曾游父自作器的铭文。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花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盖内壶内口内壁各有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

专业办公装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