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起湿气的原因相同,却要把湿气分为寒湿和湿热?

 昵称43391943 2017-07-02
2017-07-01

湿气的引起一般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环境潮湿或者人长期涉水引起湿气入侵体内的外部因素,称为外湿。内湿则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而导致体内水汽运化不灵,湿气无法排出在人体内慢慢积累的内部因素,称为内湿。

人分两种,男人和女人。男人一般阳盛阴衰,而女人一般阴盛阳衰。所以湿气入侵在一般情况下普遍是男人湿热,而女人寒湿。湿热和寒湿引起的原因相同,但祛湿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寒湿得人吃了寒性的食物,只会寒上加寒。而湿热的人吃了热气的食物就会火上浇油,达不到祛湿的效果。所以祛湿要区分自己是什么体质,不能胡乱祛湿。

寒湿的人特征有:

一、口臭时舌苔发白

二、咳嗽时痰是稀白的

三、流清鼻涕

四、流出的汗是凉汗

五、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

六、经常腹痛、腹泻。

七、脸上长痘和斑。

八、手、脚长年冰冷。

九、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十、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湿热的人特征有:

 身体沉重,在午后发热明显,出汗也不能减轻症状;食欲差口中苦涩,或发热怕冷交替;身体皮肤泛黄,眼睛红炽。

 皮肤上容易出现湿疹或疔疱;关节筋脉常有局部肿痛,重点表现在在四肢。

 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小便短赤;膀胱湿热,常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色黄浊症状;肠部湿热,则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口渴等

 湿热体质的人体型偏于两端,不是偏胖就是偏瘦;心理特征则是性情急躁;这种体质不能忍受湿热环境

 易换风热感冒、中暑等疾病。

祛寒湿的方法

1.泡脚

泡脚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的效果,而用合适的材料泡脚更是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祛湿效果。如姜、花椒、醋、艾叶等都是有很好的祛寒湿效果。

2.万事配生姜

姜是日常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而且经济实惠。生姜有祛风驱寒、治疗感冒、促进血液循环、养胃暖胃,其姜水还能减轻风湿和关节炎的症状

3.运动出汗

适当出汗是祛寒湿的最好方法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出汗,都可以达到祛寒湿的效果。

祛湿热的方法

1.饮食健康

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多清淡,肉和蔬菜要搭配均匀。经常吃冬瓜、绿豆、黄瓜、苦瓜、山药可以清火祛湿。

2.生活规律要良好

不要经常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经常抽烟喝酒,烟热酒湿,能不碰就不碰。

3.保持好心情

生活总是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多看喜剧多笑笑,自然会消去心中那把火。

但有些人是会两种特征夹在一起,分不清是什么体质的时候,可以试一下这种食物

薏米是所以食物中最能祛湿的,它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

在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国薏米,云南曲靖薏米,贵州兴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 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在宋代大面积栽培,有千年历史,明代贵为朝廷贡品。

在中国薏米中,皇帝只选择金沙薏米作为贡品。说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本草纲目》记载的正是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和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的薏米。在中国众多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推荐食谱: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用水将薏米和红豆泡4到5小时后,把薏米洗净炒熟,然后薏米、芡实、枸杞和红豆下锅煮沸后,小火煮30分钟,放入生姜继续用小火煮40分钟左右,最后等粥变温了就加糖或者蜂蜜即可食用

效果:有效的祛湿,消肿,健脾胃。而且营养丰富,有美白养肤的功效。加上生姜能祛寒助阳,暖胃,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薏米山药粥

材料:薏米、山药、红枣

做法:薏米、山药、红枣洗净,薏米先泡上一晚上,红枣泡十分钟左右;山药切好,然后所有材料一起放进锅里熬30分钟即可

效果:具有健脾渗湿、滋补肺肾的功效,适合于有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溏泄、全身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者食用。

总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的了吗?

你知道怎么祛湿了吗?

---------------------------------------------------------

想拥有17岁年轻人的青春和健康吗?那就来关注我吧,更多咨询随便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