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心理咨询培训网

 tuzididie 2017-07-02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培养孩子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小的时候,兴趣的产生常常与外界的各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诱惑)有关,比如,一个小孩看到其他的孩子学钢琴,他也想学,哭着闹着要钢琴。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真正的兴趣不是弹钢琴,而可能是演奏者漂亮的服饰,可能是别人羡慕的目光和掌声,可能是那不能轻而易举得到的神奇声音。而这一切,当真的开始练习时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他没弹两下就不想了。

      结果让家长很难确定孩子究竟有什么兴趣,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如果没有尝试,不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家长就更不能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了。这时,家长需要多花点时间.其实,寻找孩子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以手工劳动和绘画为例,小男孩喜欢做汽车、火车、轮船,描绘打仗的场面;而小女孩大多数喜欢画装饰图案和制作穿着各式服装、梳着花样发式的布娃娃等。从孩子的这些劳动成果中,就可以发现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对这些劳动成果,家长要充分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保护这种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和正确引导,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寻找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要能够认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各种各样的,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才识卓越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话:

      每当看到妹妹玛雅兴高采烈地玩着洋娃娃、小婴儿车、提桶和铲子等时,他都静静地走开。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中,用手抚摸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他们每次到巴伐利亚湖畔游玩时,他总是格外高兴,因为,在这里能看到许多他所喜爱的自然景象。或沿着林阴道散步,观看穿过树叶空隙的斑斑日影;或采摘树木的单花瓣,惊异它的细小纹理和奇怪组织;或静坐着凝视湖面的粼粼碧波,晚间则凝望夜空中的闪闪星光。

      这说明小爱因斯坦的兴趣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其实,不仅孩子的兴趣各异,孩子与成人的兴趣也不一样。成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一钱不值。而在我们成人了兴趣。他妈妈买来各种火车画册、故事书、软件、录音录像带等.甚至为一首火车歌而买一张光盘,带着他坐三个多小时拥挤的火车而不走只有四十分钟的高速路。外婆说:“现在哪还有人坐火车?多过时,来.玩火箭!”亮亮妈批评外婆太功利。实际上,通过火车,亮亮学的东西可不少:数数,辨色,讲故事,说英语,连刚开始练笔画直线,都是给铁轨画枕木呢!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兴趣后,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就能够逐渐成才。   

      二、家长自身的爱好与情趣对孩子兴趣的生成与发展至关重要

      孩子的兴趣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的驱动,如他人的期待鼓励和动机欲望的驱使等等;二是内部的吸引,即孩子对事物本身产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倾向。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只有内外合一、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兴趣。  

      1.家长爱好兴趣有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儿童的特殊兴趣、特殊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往往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模仿父母的行为和兴趣。

      因此,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兴趣有时是很相似的,父母有什么样的兴趣,孩子也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兴趣。

      25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得主邓亚萍.就深受她父亲的影响。邓亚萍的父亲是乒乓球队的教练.她从小就看父亲打球、练球,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乒乓球。一天.她对爸爸说:“我要打球。”当教练的父亲吃惊地盯住她看了半天,因为她当时还不到5岁。最后父亲郑重地点了点头。从这时开始,邓亚萍每天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由爸爸送她去训练馆练球。

      在爸爸的支持和鼓励下,邓亚萍苦练乒乓球的基本功,不久便进入了郑州少年体校。父亲对乒乓球运动的喜好,使女儿也喜欢上了乒乓球:也正是父亲对女儿的支持、鼓励和正确指导,使她的球艺大有长进。通过刻苦训练,邓亚萍终于登上了世界乒乓球冠军的宝座,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绩。她的成功与父亲对她的影响以及教育是分不开的。

      孩子在幼年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是培养其各方面兴趣的关键。所以,为人父母者,要做好引导孩子叩开兴趣之门的优秀导师。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之前,首先要知道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所谓良好的心理气氛,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独创性,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是发挥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遗憾的是有些父母总喜欢用自己的眼光代替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脑子代替孩子去思考,不许孩子越雷池一步,过多地让孩子机械模仿和重复,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孩子往往在游戏、绘画、音乐或听故事等活动中,在心情愉快时,迸发出创造性。因此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地点和边行各种活动的材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父母最好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游戏、阅读、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中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以启发。因茭孩子在游戏中的试验、实践、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他增长兴趣、学会思考的过程。   

      3.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是先导

      好奇心是形成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一种先天的心理特征。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

      欧几里德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

      作为小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作为父母更要懂得发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即使你知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该用理智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应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否则会强化他在学校里得到的一个错误观念:科学仅仅是装在成人头脑中的一些事实而已!如果孩子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你应该这样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发现它飞到何处去了。”

      记住,对孩子的提问,你应该总是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发现它……”亲历的东西远比从书本和电视节目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上的细菌,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餐前洗手;与其向他描述霉是什么,不如让他们观察在一片面包上生长的霉;与其给他们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沸.让他们看看水位因蒸发慢慢下降……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更是向孩子演示科学知识的极佳场所。假如你带孩子去博物馆.不要规定什么参观路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4.孩子玩耍中间添情趣

      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常能获得意外的收获。能够培养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尤其对智力开发,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做父母的在生活中要大胆地鼓励孩子尽情地玩耍,做各种探索,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而不要简单粗暴地毁掉孩子的兴趣和希望。

      望远镜发明的故事,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即使是“玩”也能学到知识,甚至有所发现、发明的道理。

      1609年的一天,在荷兰一家眼镜店中,老板汉斯的儿子手里拿着几块镜片,有近视镜片、老花镜片,正与邻居孩子玩耍。他把镜片贴在眼前,什么也看不清,举在离眼睛远的地方,就能看清镜片后的东西。有个孩子淘气,别出心裁.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他惊喜地喊了出来:“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后来汉斯按照孩子们发现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5.孩子兴趣广泛拓视野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是复杂多样又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只有拥有广泛兴趣才能够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感兴趣,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兴趣广泛的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逐渐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体育馆,走进大自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孩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还可以对孩子的兴趣适当加以拓展。比如说,请迷恋电视的孩子复述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激发表达兴趣:带孩子到书店去挑选与该节目同一专题但内容更丰富的书,引起阅读兴趣;请孩子了解小伙伴对这个专题的看法,培养交际兴趣;请孩子收集社会对这个专题的反馈,引起评论兴趣。对那些爱玩枪和汽车的孩子,可以把枪或汽车作为连接点,引导发展其他兴趣,如分类别、辨颜色,了解原料、原理、发明经过、发展史和生产过程等。可以说,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发展其他兴趣的起点,只要有人正确引导。

       6.心情愉快兴致高

      保持愉悦的心境有助于孩子提高兴趣,学好技能,并能够使自己的兴趣保持得稳定持久。

      有一个中学生在母亲的逼迫下学习扬琴,每次练琴时母亲都在一旁监督,还经常指责他这儿不行,那儿错了,搞得他心境很不好,尽管他练得很苦,但就是不出成绩。后来他的母亲看到孩子实在没有学好扬琴的前途,就放弃了监督。谁知孩子没有了监督,反而经常坐“玩’’起琴来,时间一长.慢慢就喜欢上了,产生了学琴的兴趣。由于心境发生了变化。学琴时投入了浓厚的感情,居然成绩进步很快。

     可见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境如何,既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也能影响人们的能力。

      再如,有的孩子在数学课中回答问题出色,作业准确、整洁,考试成绩有进步,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夸奖、赞许,于是这个孩子就体验到快感。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孩子对学习数学就有兴趣了,同时对数学老师也抱有好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机会,就应对孩子的点滴表示赏识,使孩子获得愉快的经验。反之,如果孩子某门功课或某项活动总是与不愉快的经验联系起来时,孩子对它的兴趣也就失去了。比如孩子英语成绩不好,每次作业错误率增多,被家长和老师批评,不仅对英语失去兴趣,还会躲着老师,并且对这个老师教的其他课程感到厌烦。更有甚者,孩子还会变得连学校也不喜欢,产生厌学、弃学心理。

       7.从容易发生兴趣的事人手

      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事情有如下几种:

      (1)以前经历过,并且做成功的事:

      (2)最能获得成功的事:

     (3)能给他们愉快感的事:

     (4)适合学生本人水平的活动:

      (5)新奇的事物,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本人的注意和好奇心的事物。

      符合这些条件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三、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有以下“十八法”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认为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会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写。确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

      3.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相关的情绪态度方面的原因。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帮助他化解困难。

      4.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人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5.让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并能专心致志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6.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7.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提高子女的成功感。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制订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8.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

      9.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对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

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0.鼓励孩子参与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一个人努力,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和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11.引领孩子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订读书计划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自己暗下决心,而是应该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

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2.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

      13.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

      可激发孩子读书的意愿。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4.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目标的制订还要因人而异,即使制定训练目标后也应不断调整,使之始终处于理想的模式。

      15.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在余暇时间,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可以得到舒缓,家长更容易通过观察评估孩子的真正学习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

的兴趣。

      16.家长必须增强自己的求知欲

      孩子善于模仿与其亲近的人,通常这个对象是父母。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言教,身教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7.家长要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经常在家中被打、骂,他们和班上的优秀学生比;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还要在行为上做到对孩子的优秀行为及时强化,不良的行为适当惩罚。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给预定的奖励。当孩子在家里有了改变的时候,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或沟通,让老师在学校或班里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18.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对于每个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

      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孩子的危机感和压力必须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护佑,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努力,一起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带来的信心。

      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值得提醒的是,要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娱乐方式。要带孩子玩好。玩得身心舒展、怡情悦性。好的娱乐真的能构成生活的亮点,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生美满的指标。

      四、培养兴趣“十字诀”

      有人总结出启发孩子善问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即“除了……还有……”: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验策略。处理一件事情,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设想,通常应用下列六个问题:“何人”(who)、“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的“六何检验法”(W)。问题越多元化,孩子受到的思考刺激越多:

      “类”: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利用善问“十字诀”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智力是很重要的,但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其表达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