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护具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游泳时最好带上泳镜和耳塞,眼睛暴露于水中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以及消毒剂的刺激,池水进入耳朵可能引发中耳炎,在水质不太好的泳池更要注意。游泳时应戴泳帽,特别是女性,可防止头发散乱影响视线。 此外,初学游泳者习惯用鼻子呼吸,非常容易呛鼻子,可以用鼻夹把鼻子夹住。最好自备一些浮体物品,例如救生圈、泡沫塑料、打水板等。 2、下水前的准备活动 游泳池的水温通常比较低,突然下水可能会出现抽筋、拉伤等情况,建议大家下水前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压腿、拉伸一下腰、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以较慢的运动节奏和易于控制的运动形式开始,再逐渐提高运动速度和强度。 之后,在水浅的地方泡一下或者冲冲冷水,等到身体初步适应以后再试着到深水的地方去游泳。 3、选择合适的游泳时间 游泳时人体的能量消耗非常大,加之在水环境中,热量散失较快,因此游泳之前应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注意不要过饥或者过饱,空腹游泳血糖低,容易出现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饭后1~3小时进行游泳运动。 尤其要注意在剧烈运动后、酒后不能游泳。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4、保护皮肤注意防晒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如果在室外游泳,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最好在下午四点以后,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去,并在全身涂抹SPF(防晒指数)30以上的防水防晒霜,每一小时涂抹一次,上岸后最好选择阴凉处休息或用浴巾遮盖,以免阳光太强晒伤皮肤。海边的紫外线非常强,游泳的人要格外注意。 5、游泳后的清洁工作 虽然游泳池水中加有消毒剂,但仍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更何况一些游泳者本身也可能携带病菌,汗液、唾液、甚至尿液也很容易污染池水,进而感染人的口腔、鼻孔、眼睛等部位。 建议大家游泳后刷牙漱口,避免病菌随着水、食物进入肠胃,诱发疾病;清洁一下鼻腔,使鼻腔保持干净、卫生;用沐浴液认真洗澡,清除残留在皮肤和头发上的病菌和消毒剂,之后再涂保湿性较强的润肤乳。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游泳后喜欢用冷水冲脸、洗头乃至淋浴,这是非常不恰当的。突然的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毛细血管骤然收缩,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体温调节紊乱,因此最好使用温水清洗。 |
|
来自: 白头翁zp83frow > 《文件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