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天魁:时空社会学在中国兴起

 昵称40471325 2017-07-02



景天魁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随着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脚步越来越铿锵有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中国学术勇立潮头,各学科竞相争妍。时空社会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由点滴雨露汇成涓涓细流,融入奔腾的学术洪流中。


时空社会学在中国迅速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从时间和空间特别是社会时空的特性和视角出发,运用时空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结构和过程的一门分支社会学。在国外,社会学开展时空研究基本上领先于其他学科,在国内却落后于哲学、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但在20世纪末,时空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登场以后,发展却很迅速。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有越来越多的很好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此后,不仅优秀成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更为可喜的是,作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预示着发展的后劲会很足。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时空社会学研究成果不仅以更高频率大量涌现,而且研究态势出现了几个特点:第一,从介绍性、模仿性研究,转变为自主创新性研究,更加坚定地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第二,从特定视角的经验性研究进入到系统的学理性研究;第三,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研究方式从单一的散兵游勇式推进的研究,发展到研究团队协调式推进的研究;第四,吸引了相邻学科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哲学、人类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各路大军相互支援、相互启发,开始形成广阔的学术平台。


时空社会学适应了刻画与解释中国崛起过程的需要。其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召唤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对之予以刻画和解释。重大的历史变革有可能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出现基础性的变化或“特色”。而在社会变革中,时间和空间不再仅仅是外在“坐标”,而是内在的基本变量,时空特征变化会成为解释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


同时,许多作者敏锐地把握到中国崛起过程的鲜活经验,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时空社会学经验性研究,这些研究聚焦于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时空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运用时空社会学的视角与方法,从多领域、多视角、多维度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使时空社会学在中国呈现出蓬勃生机,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也及时推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论文。其中很多文章涉及了网络社会、城市居住、乡村规划、福利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诸多方面,显示出由于时空的基础性,时空研究展示出宽广领域和勃勃生机。同时表明,时空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初创阶段,就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积极呼应并且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适应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需要。当前,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任务非常迫切,在这方面时空社会学可以大显身手。因为学术话语与时空场景关系密切,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着重于时空转换。


在国外,社会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是“空间转向”,这种“转向”并非简单地将过去那种物理情境的时空概念原封不动地拉入社会理论,而是意味着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时空的本体论意义,进而将时空的存在理解为社会性的建构,这当然很有意义。而在我国,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时空重塑”,这是构建适应中国崛起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时空特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内在变量。重塑时空观念正是时空社会学的旨趣和优势所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以来在时空延伸的环境下发展,因此其发展的基本路径是社会进化;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环境是时空压缩的,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需要采取超越进化的发展路径。所以,“时空重塑”就是探索在当今时代,如何实现时空压缩与时空延伸的统一。


时空社会学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学作为一个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响应社会实践的呼唤,紧扣时代主题,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