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北京中考书法试题曝光,为语文创新教育点赞!

 梅香斋21 2017-07-02

中国书法最新资讯



昨日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中考,其中“语文试卷”第一题不出意外的又是一道书法题,并且占了5分。总体评价本次中考语文试题,可谓:“宽容瑕疵”,竟然可用拼音代替生字,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可算作语文教育的创新举措。无论是好是坏,还是要先点个赞!


今年中考语文卷开篇以“书法”命题,给出欧阳询书法的基本特点,配上《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图片,考查学生对字体判断、笔画笔顺以及书法鉴赏能力。



从传统书法角度来看,我们要先知道什么叫字体。字体—— 一般指书写文字的结体和形式,其重在体式的规范性,字体相对而言是静态的。如秦汉时的“八体”有:刻符、大篆、小篆、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以及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些都是指字体的不同形式。


从以上的定义上来分析,第一题的第一个空格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楷体”或者“楷书”。第一题的第二个空格标准答案是“七”,不过笔者认为考核文字的笔顺其社会价值意义并不是很强,而古人对于笔顺的要求并没有今天这样纳入考试的范围,毕竟笔顺自古以来是有争议的,而我们今天考试里所考的笔顺仅仅是今天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认识,与传统书法中的笔顺早已经相去甚远。


对于第一题中的第二小题——关于欧体《九成宫》的特点描述,如果没有认真学习过欧体书法的同学来说还真有些难度。简单总结欧体九成宫的特点如下:欧体《九成宫》为隋末唐初时的欧阳询所书,其楷书吸取了汉隶、晋代楷书、北碑的一些特点,法度严谨,中锋用力,骨力险峻,用笔干净,表现出士大夫极高的品德规范和庙堂崇高感,被视为唐楷极则。对照下面四个选择中的答案,不难做出对比判断,选择C。



除了纯粹的书法之外,紧接着一道题考查相关的书法“字外功”,紧扣传统文化,京味十足——以“北京名片”之一的名人故居为题。


“题目很有意思,给了一张地图,让判断标记处是哪一处名人故居。”一位考生说,“鲁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这些地方我都去参观过,难度不大。”试题还让考生帮一位参观完郭沫若故居的同学补写书法对联,“其实答案就在题干中,只要认真读题,就能答对。”另一位考生说。


令人惊喜的是,今年的默写题竟允许考生有不会写的字。一道题请考生写两句描写大西北的千古名句,特别注明:每句诗允许用拼音代替一个不会写的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专家穆聪说,这道题强调“读过”,允许学生有“生字”,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感悟和理解、积累和运用。





POPULAR PRODUCT

书法网人气单品

官方微信:书法网

联系方式:133964066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