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

 雲泉 2017-07-02

#诗意金陵#“逢年过节记得给马三宝上坟。”这句只有12个字的遗言至今已经传承了近600年。

600年前,成祖年间的大明王朝,一支浩浩荡荡睥睨世界的舰队扬帆起航,其后七次远下重洋,扬我国威,而这支举世无双舰队的指挥官却是一个太监,在最后一次征程中客死异乡,不知所葬。

600年后,在著名文化景区牛首山的正北方向仅距千余米的地方,有个仅有17户人家的小村庄叫郑家冲。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郑善清作为这个小村庄的辈份最高者,耄耋之年的他须发尽白,牙齿也几乎脱落,他清楚的记得一个甲子之前,第一次给一座不经传的孤坟上坟时的情景:他被要求规规矩矩地跪在了墓前,父亲指着坟训导他说:“你记住了,这是马三宝的坟,从今往后你要像对待祖坟一样看好它,不能让它损失一草一木!”自此,郑善清就规律性地前往墓周围转转,防止下雨冲刷了积土,或者是牲畜啃坏了墓上的草木……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在郑善清记忆中,这块墓地也曾差点惨遭破坏。当年在当地流传着马三宝的墓里有小金人的流言,附近有按捺不住的村民就准备上山挖坟,幸亏郑善清的父亲及时发现,他赶紧冲上山用身体护住墓地,声嘶力竭地跟村民解释,最终保住了这座孤坟。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如今每一年的清明,郑家冲的每一家户主都会聚在墓前上香祭祀。村子里新整理出的家谱,上面位居首位的就是墓的主人:郑和。村民都是郑和随从的后代,郑和死后村民祖上就开始守墓,之后世世代代为其守坟,为此明成祖特赐村名姓郑,同时还赐给了良田百余亩,这些田地村民们直到现在都还在耕种。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

(图:牛首山景区的郑和文化园)

但是对于此处墓地是否安葬着郑和一直众说纷纭。郑和从三十多岁开始,前后二十八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是位六十岁的老者,为了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因为气候和季节的原因,遗体不可能保存带回国安葬,所以流传着这里只是郑和的衣冠墓,也有人说这里安葬着郑和的真体,也有人说是辫子。

一座古墓、一句遗言:17户人家守望了近600年但无论与否,村民六百年来守护的真正所在,是百年传承的风骨与道义!用郑善清的话说“不管里面到底埋了什么,祖训传下来的,就要祭守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