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不是张角,不是董卓,而是他!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7-02

我们谈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般都会说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汉灵帝把军权下放到地方,不仅官军行动起来,各地豪强私人武装也正大光明地竖起了旗子。黄巾起义很快被镇压,但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和私人武装首领却舍不得放下自己的刀把子、枪杆子了。虽然有些人产生了割据自立的念头,但要想成功,几乎是痴心妄想。

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不是张角,不是董卓,而是他!

原来,当时全国一共有13个州,州下辖郡、县。每州设刺史一人,管辖的地盘虽然很大,但主要职责是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实际上没多少实权。每郡设太守一人,主管一郡的行政军事,握有实权。刺史地盘大权力小,郡守地盘小权力大,谁想割据都不大可能。

就在这个时期,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向汉灵帝建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镇守地方、安定百姓。简单来说,就是设立军权政权合一的州牧一职,自行掌控一方的财政赋税乃至招兵买马等各项事务,成为凌驾于各郡守、县令甚至刺史之上的官员。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

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不是张角,不是董卓,而是他!

其实,刘焉提这个建议的目的就不纯。《三国志》记载,刘焉在提出设立州牧的建议之后,就积极运作,希望能够出任交趾州的州牧。交趾在现在的广西、越南地区,地处偏远,远离朝廷。刘焉打算在这朝廷够不着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威名和手段,把交趾变成他刘焉的天下。有一个叫董扶的风水先生跟他说,京城要发生大乱,而益州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于是刘焉就放弃了交趾,改为运作自己出任益州牧。

刘焉的运作成功了,朝廷任命刘焉担任益州牧,同时任命黄琬为豫州牧,刘虞为幽州牧,两位宗亲一位名臣担任三个大州的州牧。这三个人中,唯独刘焉有自己不可告人的小九九,黄琬和刘虞都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割据之心。后来,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刘焉实现了自己的割据野心,和他的儿子刘璋成就了二十年的霸业。

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不是张角,不是董卓,而是他!

接着,发生了董卓之乱。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之乱也可以看作是董卓之乱的延续。董卓本来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普通军阀,只是因为袁绍给大将军何进出了个馊主意,邀请董卓进京剿灭宦官,他才得以进京。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既然进京,就谁也赶不走了。他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搞起了废帝篡权的勾当。董卓虽然失败了,但让那些和董卓一样手握重兵的方镇诸侯明白了一个道理:像董卓这样能力平平的人,有了权力、军队就可以宰割天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不是张角,不是董卓,而是他!

于是,那些手握地方军政大权的诸侯们纷纷动起了割据自立的念头。既然朝廷有了州牧制度,谁不使尽手段弄个州牧当当呢?当上州牧就不听朝廷的了,后来连任命权朝廷也说了不算了。各地州牧纷纷割据自立,最终把大汉帝国拆得七零八落,彻底肢解了。

刘焉作为汉室宗亲,在建议设立州牧制度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制度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他为了自己的野心,竟给汉灵帝下了这么一个又大又深的套。说刘焉是搅乱东汉王朝的始作俑者,难道有错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