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感觉__生命的秘密

 心明斋 2017-07-02

 

第三章感觉的猜想

 

这个世界居然有生命,生命居然有感觉。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人类得以诞生,实在是一种概率极小极小的现象。

笛卡儿坐在他家温暖的火炉傍边,通过一种内心的退守,一种早于现象学的悬置手法,假定一切都是幻觉,是梦境,但是,这个正在发生的感觉,正在思考的“我”总是存在的,这样,哲学家首先找到一种可以确信的东西——由感觉定位的我;而另一个思想家休谟苦苦地追寻“自我”时,也发觉它最终不过是一堆感觉而已!因为能够证明我存在的,也要通过感觉,各种各样的感觉,这些感觉证明我是存在的。

在《意识》一章,我把意识定义为活着的、活动着的知识与信息,但并没有解释“活着”本身。对“活着”这种生命属性的解释,最终要回到生理科学的层面,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而目前人类对生命的科学认知还非常粗浅,生理科学对生命感觉的认知,也还只是停留在神经系统的表层,还无法知道感觉发生的原理,这就给我们关于感觉的推论提供了空间——“猜想+逻辑推理”的空间,这种推论需要进一步验证,也因为如此,本章节不作为本书的理论依据而只是参考。

 

 

一.感觉的起源

 

一般的科学解释将感觉定义为神经末梢应对外部刺激和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而这一生理功能来自于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

对于生命体而言,独特的生理结构产生了复杂而功能完整的、能够自动控制、能够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生理系统。生理系统的内在结构是由一种被称为基因的组织所决定,而基因是由四种化学成分排列组合构成的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四种化学成分按照一定的序列组合,被称为生命的密码,这种结构具有一种自我复制和放大的功能,就像建筑图纸居然可以自己演化为一栋大楼那样。脱氧核糖核酸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的排列组合成为折叠的螺旋长链,生命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一结构之中。正因为构成生命的秘密得到初步的解释,人类开始了基因工程——尝试人为地重组生命的结构。

为什么有限的几种化学元素能够按照一定序列组合起来,而且有了作为生命的最基本的感觉了呢?

我在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在书店翻阅,在《科学》等最新科研资讯上寻觅,都发现,科学家没有结论!这是个科学前沿课题。面对这一处境,我非常遗憾,同时也释然,既然科学家都尚不清楚,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我同那些最高明的自然科学家站到了同一起点。至少,我也可以发言了。

正因为“感觉”是什么的问题科学家都还没有清晰的解释,而科学的最前沿信息对我是敞开的,所以我同科学家在关于“什么是感觉”的问题上,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我们一同仰望天空和人世,我可能比别人更好运的是,我思考到人最为基本的元素——“感觉”,因为我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就有可能把这个问题向前推进一步,我的推进当然是建立在想象加推理的基础上,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的,所以,这就只能是一种设想,对生命的最基本的因素——感觉——的设想。

显然,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我并不乐意于哗众取宠的悬想,而宁愿让自己的推测更保守一些,更符合逻辑一些。

 

“结构决定功能”是一个基本的自然法则。科学家追寻生命的结构时,发现生命体是一个精细的“DNA”结构的放大。生命感觉的原因就理当在“DNA”这样的微小的结构中寻找。揭开生命的秘密,最终取决于物理技术的进步,比如,一个更好的显微镜有助于科学家窥探到DNA内部的隐密世界,一个更精巧的分子摄子使科学家一下子夹住一个可能的“生命力”粒子。同样,研究大脑内部的隐蔽世界,也需要更好的工具来打开或透视大脑的黑箱,否则,仅凭想象、联想去揣测“我是什么”,永远也不能解开生命的秘密。

可是,在技术水平尚达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借助于揣测和推理,我不想向人们卖弄,在科学的边界,我们的想象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因为那是科幻作者的长项,我追求的是具有可信的解释力的推演。

最初,在非生命的无机世界里,由于具有了适当的条件,简单的原子发生结构上的复杂化组合,这种复杂化就是生命起源的重要原因。有机物同无机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原子结构的不同。一块铁之所以能变成磁铁,主要是铁的内在结构出现了某种特征:铁分子是由四个铁原子构成,那些只有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没有或者很难显示出磁性,这个现象推广到有机物,就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因为由很多原子构成,它就可以在必要条件下形成一种磁场,这种磁场即生物磁场,换句话说,一旦多原子分子具有了特定的磁场,这个分子的构成物就成了有机物,进而产生生命的感觉。

根据物理学的发现,一个物体如按自己的轴心旋转并达到一定速度,就会产生一个电磁场;一个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它的内部就有了一些较封闭的空间,也就可以使一些能量锁闭其中,这锁闭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一个磁场。这如同多片大陆组合就围起一个具有独特气候功能的地中海,其海中物质能量是不容易到达外面的大洋的,而一般的海峡(相当于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则不然。

生物的DNA复制就可以理解为磁场的磁化或磁感应现象。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太阳光的某些辐射会改变基因,这是因为基因块就是一个微磁系统,而太阳光就是复合的电磁波,其电磁微粒汇聚到某个基因磁场,达到一个临界就会改变或破坏基因磁场,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强化某个磁场,这取决于相应的生物磁场性质——有的细菌,太阳一照射就一命呜呼,而另一些则因为光照而生机勃勃或者发生变异和进化。

多原子分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产生,是因为地球本来存在着多样化学成份,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地球表面活动旺盛,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原本独立的原子可能在偶然间被挤压到一起成为较大分子,又由于分子不断吸贮能量而生成磁场。这又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分子的进一步增大,融合,自然生成为一个可自维持和循环运转的复杂工程系统,达到一个临界就成了生命,具有了感觉。

生命由简单的复制到复杂的放大复制,DNA复制的周期也在延长,要描述这一过程只能通过科学家的实验,我只能断定是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进化。由于生物的生活方式改变,这种改变了的生活方式积累起来,促使DNA结构发生突破、革新、延长;某种生理结构得到经常使用,其遗传因子就加强,反过来则弱化以致退化和消失,这同人的意识活动一样,某些不常用的词,时间长了就不知道怎样书写。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体由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所连通,在人体表面,神经触角成为生命与外部世界发生信息联系的工具,肢体的运动,身体机能的运转都通过神经系统去发布指令和作出协调。人的神经系统又由中枢神经统领,在大脑中,也会有一个神经中枢在控制中枢神经和整个感觉和信息的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自我感觉。用一个类比来说,我们知道,当刺激女性的G点,她就会获得快感,同理,当各种刺激达到大脑的某个位置,感觉就产生了。神经网络只是信息信道,感官则是信息端口和转换器,它把外部刺激转换成生物电流或电脉冲,这些外部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输进大脑,那么,人的大脑内就有一种相应的物理设施(这相当于电脑的CPU)来收集、整理和处理来自神经系统的信息,并发出指令(这种指令仍旧是一种电流、电波)。

生命的实质就是一个电磁控制系统,它的活动就是各种频率、波长的电流来来往往,启动人的肢体去做出种种事情,或产生思考、想象等精神-心理活动,而人的思考、想象、对上帝膜拜、对前途的担忧,都不过是电-磁的运动。

 

 

二.感觉的磁场

 

大脑中的那个神秘的控制中枢也应该是个电磁系统,一个复合的电磁控制中心。可以将人脑与目前的电脑相比较,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不同的是,人脑有自我感觉,人脑的功能更灵活。

可以想象,在生命发育过程中,只要还没有发育到生命可以独立存在,就表明生命这个以其大脑为核心的控制电场尚未建立,当我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我就只是母亲体内的一个附件,在里面一切就像在搞建筑,神经网只是一个连通的网管,里面还没有电流(信息),只是在诞生的那个时刻,那个对外的神经网管才开始全面工作,繁复的生命活动信息才开始进入大脑,即大脑才变成一个电磁系统——成为有自我感觉的生命体。人的本能信息,是在某些相应的生理器官发育成熟之后,才由这些部位向大脑的决策中心发出指令信息,并在大脑建立具有指令作用的控制磁场,就像我们给新组装的电脑输入应用文件、操作系统一样。

当然,子宫中的婴儿很早就已经具有感觉系统,已经有一些处理能力,可以看着是DNA的程序预装,所以孩子会用脚去踢母亲的肚子,虽然只是本能的反应。

当婴儿降生,眼睛张开,一个陌生的世界吓得他号啕大哭,这已表明脑接管了生命的外部控制系统,随后,他的感官就开始不断地向大脑输入外部信息,令人惊讶的是,人的感官能够准确地把外部信息按其本身具有的千差万别传送到大脑,这些后天的信息积累、整合,就逐渐成为人的意识,形成支配人活动的“精神世界”。

我们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人脑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折迭起来的信息磁盘(大脑沟回),它可以贮存信息和软件程序,这个磁盘下面有一个特别的生物磁体或磁感觉体,当各种感官信息的电波或电流到达这个位置,就使它感觉到生命本身。这一点很好验证:只要切断联通大脑的神经,看相关部位是否就毫无知觉。

之所以把大脑看作是个大磁盘(同时包括核心的信息处理器和超级储存器的设施),一是因为信息是以电信号形式输送,以光速运行的电流产生感生磁场,才可能产生信息贮存;记忆只能是一种磁态存在,人的知识和信息汇聚为一种大脑磁场。二是当我们回忆时,我们感觉到记忆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而且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这表明记忆不是固态的存在物,而且,记忆可以无数次地重复地回现,它不像一般性的货物只能一次性取出,只有磁场才具有这种效果,当回忆的触须伸进这个磁场,就产生感生电流,从而使记忆变成形象化的复现。三是当我们观察事物时,外部信息以光波刺激视网膜,以声波刺激耳膜,这些刺激都转化为电信号经过神经管道传输到大脑。科学测试表明,人脑中确有一个磁-电系统,脑电波检测也早就有医学的临床应用。

大脑是个磁场系统,人的知识结构就表现为磁性结构,各种知识按其磁性特征汇聚在某个区域,形成一种整体的磁性和磁场力来,进而形成某个人具体的思想倾向及其思维方式。为什么有的人非常执著,甚至顽固不化,就因为其生活的阅历和观念建立的磁场具有非常强的磁力和场强,很难发生改变。

当某些性质相近的信息(描述同一对象的符号、知识)由于对当事人很重要,从而获得连续、反复的输入,它就具有了较大的能量,较强的磁力,也就产生出一种倾向性(磁性),这种倾向性就产生出支配力,可以成为人的控制中枢的主导力量,这种信息形成的磁场就是这个人的目标(或信仰)。

大脑首先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硬件,在生命诞生之后,自然世界和社会的信息进入人脑,通过语言这一基本的编程工具编写生命的软件。人就是被程序决定了的生命,当然,程序有两套,一是DNA编写的,然后是社会意识编写的。在很大程度上,生命成为程序的工具。生命的过程就是程序的自然生成、主动生成以及程序的演绎和调整的过程。

而程序是什么呢?是自然和人的存在本身的规则与逻辑(也就是科学知识)。在这个意义上,人与自然同构,如果人获得自然的全部知识,人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可通过一些物理实验来验证。如果不拘泥于传统的人道观念,把某个十恶不赦的坏蛋的大脑置于一个外加的磁场中,让外磁场破坏其意识磁场,结果就会发现这个死囚犯失去了意识,成了典型的植物人,但是,假如其大脑的物理结构(硬件)并未受损,就会成为空白的磁盘,我们就可以通过重新教育(输入新的磁场——比如关于道德和人生观的文本文件)而把它改造成好人。难题是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既能透过头盖骨进入大脑去消磁,又可以不损害到其它的无害的磁信息的外磁场。这种用物理学的方法改造人脑的方法在科幻中时有出现,但不是用于改造罪犯、优化人的智能而是用于制造战争狂人之类的罪恶活动,这体现了俗人们对科学的曲解、怀疑和带着小人之心去歪曲技术的正义使命的偏见——在文艺作品中,严谨的科研没有什么值得表达的价值,而战争狂人、变态的科学家才带来悲剧冲突的魅力,在这一点上,这些人文主义者是自私的,同时是蒙昧的。如果人类掌握了这一技术,对一些犯人进行惩罚的时候,就不需要肉体的体罚,而是对大脑的部分或全部磁盘进行格式化,并进行系统重装,这实际上是一种更人道的措施。当然,需要警惕的是,这项技术被独裁势力掌握之后,就会被用来把其他人变成专制权力的工具。遇到后一种危险,不是放弃大脑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改进社会制度和健全人的伦理道德的观念。而人类科技越发达,对人类制度和个体道德的要求就越高。只注重技术进步而忽视制度进步和思想解放,最终会给人来带来致命危害。

用磁系统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神童现象。从物理学来讲,意识系统即是大脑中的复合磁场,组成意识磁场的物质并不特殊,而只是自然界就有的微细磁粒(电磁波实质上是电磁微粒流),由于一些独特的条件,使那些神童的大脑自然形成了同意识结构相同的磁结构(正如自然风化也可以产生雕塑效果)。它就使之具有了“天生”的才能。其实,如果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向人的大脑输入电磁信息,关键是要知道人的知识结构的电磁模式,再依据这种模式把知识以电磁形式移植进入婴幼儿脑中。更进一步改进人的大脑的物理构造,就可以通过插入磁卡的形式输入知识。人类学习的速度一旦提高,人脑的知识容量巨量扩大,人类的智商必然呈几何级的大增长,人类的进步也会大提速。但是,如果科学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有这样一种发展方向。

我们在学习中很明显地感受到大脑内电磁的运行形态。人们要记住一个公式,就必须反复地阅读或者书写,即把同一信息按同一波长或者频率输入大脑之后,就会在某个大脑区域形成一定密集度的磁结构,并在那里驻扎下来,我们搜索记忆,就是感觉器在寻找记忆的位置,如果我们记得不牢,表明我们建立的磁场磁力不强,在杂多的信息中就会迷失,只有等到其它信息的活跃性消减,它才能凸现出来。有时我们只能记住一部分,表明记忆磁结构存在缺失。遗忘则表明,某个磁区的磁性消失,即是组成磁场的磁微粒在不断飘散。整个磁结构都会逐渐消失,就像质子也会湮灭一样(当然比之快得多)。这可以用物理学原理加以解释,根据熵理论,一个磁场就是熵,它总会导致熵增,它会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而减少自身的能量,直到最后消失,除非有一个提供能量的负熵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反复记忆以加强能量。一个熟悉的面孔会因岁月和空间上的分离而日益模糊,就是因为在人脑中,这个面孔的构成物磁粒在消散,就像一个电视屏上的画面,逐渐减少电子束,这个画面就逐渐模糊一样。一些幼年时期的记忆最为深刻和持久,则是因为这些记忆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另一方面,信息的磁强度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它就会释放不规则的能量,从而在人脑中形成干扰,正如用脑过度,会使大脑发热,损害作为意识的磁场。

一个聪明的大脑,既在于有丰富的知识、信息的积累,更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组织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只有信息的积累而没有信息的重组,大脑就只是信息的仓库,是僵死的。当人有了某个目标时,脑内信息就会产生一种合力,它的信息就会在那个目标的周围聚合——一种创造性的聚合。人生的目标越伟大,并具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意愿,人的创造能力也才有更大的可能发挥出来。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进行想象的练习,想象能力包括可想象的材料(即丰富的知识、信息的积累)和把这些材料进行组合的动力——兴趣、理想乃至信仰。

当我们把大脑中的磁态记忆转换成电信号,刺激人的某些器官,就形成语言(声音)、文字(视觉形象)的表达。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人改造自然世界的行为同样是表达:把意图变成活动程序(技术)。

 

弗洛伊德在分析人的精神、心理结构时,提出人有深层次的“无意识”结构的假想。从实际经验来说,人确实具有意识不到的某种因素在对人的意志、行为做出规范甚至起支配作用。但是,这类支配因素实际上是DNA编写的程序。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对异性充满深深的爱恋?这似乎不能理性地解释。实际上,只要对生命的生理机制作深入了解,也就可以理性地解释人精神或心理的隐密原因。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会饥饿,生理学家可以告诉他,是由于生理系统的一种功能,它在能量供给不足时向人的大脑发出信息,这个信息使人感到“饿”,并对食物充满渴望。同样,人的性冲动、对异性的迷恋,也来自生理功能,这被称为本能,这种本能并不神秘,比如科学家可以找到产生人的各种欲望的信息的实际特征,也就能够从外部直接向人脑的感觉装置输入该类信息,从而可以产生同样的反应。可卡因可使大脑兴奋,一氧化氮可以激发性欲等等,都说明人的情感、情绪的控制是通过化学物质的化学能释放实现的。

所谓“无意识”结构,就是人脑的控制中枢里起作用的非知识性磁场,它不是从外部世界获得,而是由DNA结构先天设定,正因为不是来自后天经验,我们才感到它神秘,正因为它是生理设定,我们的意识才感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一种独立于意识,实际上是先于意识的原始的(先天的)大脑控制磁场。自从基因理论得到确立,弗洛伊德那一整套建立在局部观察经验上的玄想就失去了科学上的价值,但他给那些人文主义者创造了另一片非理性的天地,从而得到他们的追捧。

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假定,并不能实证有这样一种东西存在。作为意识,它只能在后天通过教育和自我经验形成,集体的积淀只能由社会群体承载,就在学校、图书馆里,社会习俗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人的社会性并不进入DNA而只存在于意识系统之中,它不通过生理遗传而是社会教育,人的社会属性是一种意识性而不是“无意识”,它可以明白地被描述。当然,未来的科学发展,将可以让某些知识像生理本能那样遗传,从而可以节省后天的学习时间。

人在幼年时代或某个突如其来的状况下受到强烈刺激,这种刺激可能会在人脑中留下一个磁场,一个产生恐惧感的磁场。它可能会随着岁月流逝、注意转移而消散,也可能会由于某种物理学的原因被保存下来,同时又被其它信息所层层掩埋,潜伏在大脑中某个隐秘角落。一旦这个恐怖磁场被触发、被赋予能量,这就会产生相应的电磁辐射,从而干扰大脑的正常工作,产生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那些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就可以通过诱导,催眠等方式使这个人回忆往事,从而把封闭起来的磁场呈现到可感知的意识层面,并通过自我暗示释放它的恶性因素。这就是心理分析、催眠的价值所在。

 

人的睡眠本是大脑的休息:外部感觉信道关闭,内部也不发出指令信息。一个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在睡眠中就罕有梦境的干扰。所谓做梦,是由于大脑中信息活动(即电磁波动)没有得到完全抑制,它会像幽灵一样在大脑中运行,其运行模式仍然像正常的大脑信息活动一样,从而产生梦境。

我设想大脑中的信息活动,包括想象、思考、构思等等活动,都依托一种感觉器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在大脑的信息空间移动,读取大脑的信息,当系统的信息进入这个感觉器,就产生符合逻辑的思维或者想象活动,在人进入睡眠状态之后,感觉器可能在大脑的信息区间里漫游,而很多信息空间关闭,所以只能获得零星的信息,这就是模糊、碎片化的梦境,感觉器被那些游离的信息吸引,进行信息的自发组织,使人产生梦境。

人做梦同样是大脑的信息活动,只不过它是在清醒时起作用的信息大多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信息活动。做梦同人们闭目遐想有共同之处,做梦是自发的、随机的信息组织,由于信息参与有限,梦境就只能是模糊的,多变的,人在做梦时只能完成一些情节片断、逻辑片断而很难完成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者故事情节。越是健康的人,睡眠时活动信息就越少,从而梦境就越模糊甚至感觉不到梦境。

人在做梦时,大脑的内部信息经人脑“控制室”逆流到人的视、听的感官上,使人感到了图像、声音、行动,这些感觉实际上是内部信息的逆作用。正因为很多信息信道关闭了,我们的梦中才会有荒唐的或我们理智下根本不会有的念头甚至犯罪“行为”,一些平时被活跃的现实意识所掩盖的旧时记忆也会浮现出来,构筑千奇百怪的梦境。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则是因为白天思考的磁场没有得到完全抑制。

梦的世界只是残缺的、散逸的信息的随机活动,从而它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些功能,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并发挥作用的因素,它并不对显性意识产生巨大影响,恰恰是那些关于梦的神话——它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人们对梦产生特别的关注、甚至为此忧心忡忡。另外,太过于清晰的梦中情节,或者逻辑思考,只能意味着大脑休息的质量不高,甚至可能有某种程度的病变。

在某些人那里,梦境之所以能够预示疾病,那是因为在其它诸多信息处于休眠之时,病灶向人脑发送的信息刺激强度就相对增大了,同一个病灶会反复向人脑发出相同的刺激信号,从而催生同一个梦境,因此,一个反复出现而且让人产生烦恼疲惫感觉的梦境,就可能预示着身体的某种病变或者持续的焦虑情绪。而有时梦境能够预兆未来,是因为做梦时,信息的自组合更自由、更随机,各种可能都可以产生出来,那种与未来相吻合的梦境,在事后回想起来,就特别地印象深刻——当然,我只是出于自己的基本认知框架来对未能实证的梦的做出我的主观解释,并不能排除其它更好的关于梦的解释。

 

用电磁原理来解释人的精神病变也很方便。当大脑某个磁系统的磁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根据力量对比的原则把大脑中原来起控制作用的某些磁场(如道德、法律、欲望等)排挤出去而盘踞于大脑的控制室,人就受到这个磁系统的控制,这个侵入人脑控制室或者绑架人的中枢机构的磁场可以是一个杀人动机和程序(从而产生变态杀人狂,他会按一些固定的模式、在固定的时刻自动启动和执行该程序),也可能是一种被迫害的恐惧信息、或自大、自卑的情绪。假如这个“入侵磁场”力量不够强大,它就会在经过一个活跃周期后力量消退,被正常的意识排斥出去,直到它贮集了足够的力量,从而产生间隙性的精神病人,这使人联想到周期性爆发的计算机病毒。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变态的磁场(观念或行为程序),一方面是生理的原因,比如肿瘤的挤压,病毒的入侵、一场高烧,都可以损害大脑的正常结构和信息磁场。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的意识活动本身造成,由于人的目标受阻产生的烦闷(它是一种有害的电脉冲),由于巨大的失败的信息的强烈冲击、以及由于烦恼、痛苦、疲劳的日积月累,都会产生精神变态。

 

在面对某个特殊处境的时候,人为什么会有自私或无私、怯懦或勇敢的不同表现?

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这是因为人的欲念或观念的磁场有一种自维护力,好比太阳的引力不允许行星逃逸一样。但是,人由两种因素控制,所以对人的分析要复杂一些。人的大脑中有两类控制力量,一类是本能,另一类是由意识形成的道德、信仰和目标,这两者会产生不一致或冲突。作为观念的人的存在可能会否定作为本能的人的存在,比如,有的人出于道德观念而含羞自杀。原则上,我们把本能所产生的自我维护力称为自私,而把符合社会普适观念产生的维护力称为无私,因为社会一般观念的原则是集体主义的。

首先,人的生理系统先天地为自身设定一个纯个体性的自私磁场。当个体进入社会,获得社会意识,这个来自外部环境形成的意识磁场同本能磁场并立地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家庭和学校教育阶段,不少家长和老师往往要赋予孩子责任心、尊重他人、懂得合作与分享等同纯粹自我中心的本能自私不同的原则。但本能的强大磁场控制力会使人的观念受到本能的影响,从而使人的思想渗透着自私的背景辐射,进而使人产生自私观念:使人在意识层面上认同和维护本能需求,使人的意识磁场汇聚到本能的磁场周围,受到强大的自私欲的磁化,这就会使人的聪明才智为本能支配。很多时候,当事人不知道或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那么自私自利,实际上是因为这个人成长过程中,理性的意识力量不够强大,从而为自私的磁场所俘获而懵然无知。随着一个人获得越来越持久深入的社会教育,特别是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就开始建立新的磁场,当新磁场的力量强大到超过生理本能,才会消除狭隘的本能性自私,从而以理性的原则支配自己的行为。人的这种特性,也会产生对人的道德异化,即通过对受教育者反复强化某类观念,这种观念就很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主导力量,专制统治、邪教都很娴熟地利用了这一点来达到对其信徒的奴化。

由于人有双重本质(生理的和意识的),这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消除私心,因为人不可能消除本能这一先天就有的因素——除非通过动手术(而且现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所谓道德上完美无瑕的圣徒,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忍受着异乎寻常的痛苦:随时随地要同生理欲望发生冲突。在观念与本能欲望的交锋中,观念克制欲望会产生痛苦,而欲望战胜观念只会导致人在意识上的失落,两相比较,让欲望战胜观念的痛苦反而要小一些,所以,人们为了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很多高尚的道德信条由于同人们的私人利益发生冲突,很快沦为一纸空文。

人为了生存和更好地生存,在很多时候就必须忍受信念压抑欲念的痛苦。这时候,人的理性战胜了本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现象,比如,某些人有深厚的自由主义学养,知道宽容、尊重等基本的自由主义信条,在写作、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真诚地表达对这些信条的认同,但其自身的行为却又总是不能抑制的独断专行、欺瞒霸道。这种分裂,恰恰就在于这个人本身有两套支配体系,一套由本能和社会习俗潜移默化,一套通过社会教育和书本阅读形成,在人脑的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利益场合,这两套控制体系分别发挥作用。一般来说,正常的人生演进过程体现为理性化越来越强,后天形成的目标和信仰在生活中不断强化,日益形成为人的绝对控制力量。但是,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蛮横强制的力量无处不在,并通过利益或者惩罚潜移默化人们的人格和价值排序,理性的、正义的观念就很容易受到冲击,当事人难以建立统一的精神人格。

在面临外在威胁与压力时,一个人是勇敢还是怯懦、坚强还是脆弱,取决于这个人意识结构是否完整,其磁性、磁力是否强大,取决于意识中有否抵抗的程序存在。威胁、危险的信息不断进入,会很快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相应的磁场,如果原来的意识系统中没有或建立不起相对应的电磁力量,整个意识系统就会让位于外来的磁场,这被称着屈服,人们就会把自己的钱财、良心、贞操甚至生命都拱手相让。一个人犹豫不决则是两类磁场的交锋。所以,一些地方对未成年人实施挫折教育,就非常必要,因为物质财富相对丰裕的现代社会形成了局部的温室环境,让一些人在成长阶段不曾遭遇挫折,就需要通过人为挫折的方式实施教育,起到挫折疫苗的效果。

在动物世界,两只狮子发生冲突,开始双方都猛烈攻击对手,但某一方觉得没有胜算之后,就放弃对方,四脚朝天,这种姿态其实就是完全放弃反抗,任对方处置,当然狮子之间的冲突并非生死之战,只要一方认输对方也会停止攻击,但在食物链不同环节上的生物之间,屈服方必然被杀死;在人类,同样有类似的反应,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强奸场景,女性最初会拼命反抗,但发现无用之后,就会停止挣扎。这些场景都表明,当大脑中的某个抵抗磁场被消除之后,其应对策略就会发生改变。

人遇到外部压力时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抵抗,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磁场,都有一定的磁力。知道人的这种特性的人,为了达到征服、获利的目的,征服者就会采取隐蔽的方式消除反抗,这在教育、心理治疗、政治斗争、商业竞争中都有广泛运用。一个色鬼用暴力、威胁的手段很可能遭致反抗,但他用甜言蜜语、小恩小惠或某种虚伪的神圣光环将其居心包藏起来,便往往得逞;一个人想利用政府官员谋私,最好的手段就是给他贿赂,贿赂的信息会在官员头脑中建立一个磁场,可以起到瓦解其职业道德和对法律惩戒的恐惧。

为什么一个贪官总会在贪污的路上越走越远?除了社会制度的漏洞,还由于在这种人的头脑的自我控制结构中,贪欲在其中建立了贪婪的磁场,并在毫无风险的贪污中增强磁力。贪得越多,贪欲就越强,甚至超过理智,这实际上就成了一种精神分裂,如果认识到贪污还有生理上的因素,还是一种病的话,那些要求政治廉洁的人们就不应该仅着眼于建立健全监督和惩罚的法律制度,还应该着手改进人的大脑结构。在未来社会,可能会有一种物理学的治贪方法:让官员定期到医院做脑电磁检查,查到贪污区异常就进行消磁处理,这样做既可以维护官场清廉,又可以保持政局稳定,不会因贪官被剔除太多而政府缺人,还可以使那些喜欢终身制的官僚如愿以偿而又不损害大众利益,但这种方法还必须在民主的政体中才能实施。如今,韩国开始对一些强奸犯实施化学阉割的惩治措施,就是一种生理性的干预治疗。

 

 

三.情感机制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对信息做出反馈和评价的生理机制。这种机制产生人的情感、情绪。当生命体开始交由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之后,生命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完善的控制-反馈机制,情感反应就是一种反馈功能,当身体出现能量不够的时候,就会产生疲倦感,当身体部位出现恶性疾病的时候,生理系统也会自动产生刺激信号提醒人的大脑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生命体的正常运转。这些刺激信号对大脑决策区域的刺激作用,就表现为情感感觉。

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情感是一些电脉冲、电流的刺激,人的情绪就是情感积累产生的两个磁场:一个是积极正面的快乐磁场,一个是负面的痛苦磁场,哪个磁场获得的信息多,人就处于相应的情绪状态;当情绪磁场的场强增长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放电。由于快乐磁场的电性同人的大脑磁场是和谐的,从而使人感到兴奋、激发人的创造力,另一个磁场的放电则是有害的,它会灼伤意识磁场,甚至使人崩溃。

在生理上,痛苦和快乐来自本能的设定,顺向满足就快乐,逆向违反就痛苦,比如饥饿导致痛苦,饮食带来快乐,猛烈的机械力冲击导致损伤和痛苦,而轻微抚摸带来舒适等等。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情感,则来自人的目标的实现:

快乐(快感、幸福感)=目标强度×实现程度

痛苦(包括烦恼、恐惧等)=目标强度×失败程度

情感是一种评价机制,同人的需求总是分不开的。当一个人的欲求度(目标强度)较低时,就容易获得比较充分的实现,从而就容易获得快乐,这就是“知足常乐”原因,但这种快乐给人的震撼力是比较小的,这好比同自家老婆做爱的快乐程度远不及偷情的快乐程度一样(当然也与风险成正比)。还有一种所谓“挫折越多,成功的快乐就越多”的观点,它的合理性仅仅在于,人们在遭遇挫折的过程中,其目标强度得到了加强;或者,由于挫折,人们就降低了其目标,相对容易获得成功,一旦成功,他就有大喜过望的快乐。

为什么电子游戏那么吸引人,就因为其得到成功的机会比现实生活简单而单纯,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获得的成功,却可以通过游戏虚拟地实现,单独不是太大,而是需要耐心和随机带来的成功,所以游戏的魅力当然非常强大了。另外,游戏在人脑中建立的支配性磁场往往具有强大的力量,很容易实现对人脑的控制。我猜想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的生理机制在分配大脑资源的时候,为人的应急处理系统设置一个绿色通道,使生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及时快捷地支配身体以获得生存和竞争优势,正是这个原因,人后天教育形成的信仰可以战胜本能对生命的控制,成为人的主导力量。而娱乐活动,同样属于后天形成的支配性磁场,它也可以利用大脑结构早已开辟的后天目标的绿色通道,顺利地控制人的行为,在人的各种目标欲望的较量中,娱乐活动带来的快感效应非常强烈,从而容易在竞争中获胜,导致成瘾。

由于情感的生理性原因,情感来自于信息的刺激,因此,并不是只有成功才导致快乐,人也能够通过对成功的预期或幻想来获得快乐。从而,一个人的快乐,在其目标形成、实现的全过程都可以得到。这种生理机制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对实现目标的巨大推动力,但也可以使人耽于幻想,用想象的成功代替实际的努力。

佛教主张,人应该通过禁欲来消除痛苦,这种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人们因为欲望不能满足而痛苦烦恼,禁欲就可以减少因为欲望产生的种种困扰、冲突和纷争。但是,“禁欲”也是一种目标,也会因禁欲的不成功而引致痛苦。欲望被禁,特别是人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生理欲望被禁(如性欲),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痛苦(正如戒毒是非常痛苦的一样)。而且,消除烦恼和痛苦还有另一个积极的手段:实现目标,满足欲望。事实上,人类的进步,正是为了满足欲求而不断发展和改进所造成的。禁欲可能消除一些痛苦,但绝不可能带来快乐。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快乐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快乐来自于成功的结果或对这个结果的预期与回忆。不可否认人们在追求目标、实现理想过程中就获得了快乐——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都会带来快乐,但是,如果过程和结果是失败的,显然,人们会得到痛苦——只有通过对成功的坚定信念、对成功的幻想(从而掩盖挫折的事实)才可能抑制这种痛苦;由于人们在过程中(通过幻想)预支了快乐,从而,在成功之际,感受到的快乐就不是很强烈,而且,一旦目标得以实现,目标强度就降低为零,所以,一旦成功,不再有新的顺向信息的输入,快感就会消逝,最多留下回味时的想象中的快乐。

为什么人们在娱乐、欣赏活动中,快乐仅仅来自于过程呢?一是因为这时候人们的目的本身就在于“娱乐”这一过程,二是因为娱乐活动作为目标实现载体,其从预期到实现的过程是短暂的,比如一曲音乐,当它的旋律的信息进入耳膜那一瞬间,大脑就开始对它进行情感评价;人们抽烟时,烟碱一旦刺激到某条神经,它的快乐感就产生了——抽烟者的目标就是让烟碱刺激他的某条神经,从而产生即时的快乐或厌烦。所以,娱乐活动也是合目的的活动,它同人的生理、心理或癖好相和谐,便产生快乐,否则就带来痛苦。又比如赌钱,即使不在乎输赢,但毫无疑问,这个赌徒的情感波动,总是受到赌局是否顺利的影响。

成功的另一面是失败,也就是痛苦,痛苦的信息会刺激人的目标系统,要么是激发出当事人更坚强的意志,强化目标强度,要么是扭转目标系统,促使人更改目标,假如这个人既不愿意放弃或更改目标,又找不到成功的途径,这时,人就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的积累,就会产生压抑的情绪,如果这种压抑情绪不但得不到释放,而且在无法摆脱的压抑苦闷中继续积累这种负面情绪,就会产生各种精神、心理的疾病。治疗这种病患的手段,要么是促使这个人获得成功,要么是促使他转移注意力,使积郁的情绪磁场退磁。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转移人的注意力或进行一种心理暗示和安慰,据美国《科学》杂志的一则报道称,这种精神疗法收效甚微,甚至有害,原因在于,这套理论是非理性的、空想的,它完全可以因为错误的心理暗示而产生新的心理负担。

现代社会抑郁症非常多,就在于现代生活竞争非常剧烈,个体获得成功要付出巨大的辛劳,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自我认知和调适机制,就很容感受到强烈的挫败和无力。现实生活与人们预期的理想状况相差很大,比如低微的收入,受到竞争性排斥或者能力不够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过度的脑力透支,失恋,被欺骗等等,这些人生遭遇都可能给人们带来难以摆脱的持续烦恼,导致个体自我评价日趋下降,自信降低,日积月累成为心结。减少抑郁症,关键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不仅培养人们正确对待挫折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拥有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强大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同时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减少摩擦。在一个经常得到鼓励称赞的环境与一个经常受到训斥贬低惩罚的环境之间,人们的自我评价和成功几率就会相差很大。

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抑郁症呈现出多发态势,则有一个特殊的情景:一方面独身子女家庭环境之下,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温室环境,缺乏独立应对危机和压力的生活阅历,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环境也非常宽松,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训练,职业技能薄弱,使很多年轻人在毕业之后,突然面对严酷的竞争和枯燥乏味的职业生涯而难以适应。为什么就业环境相对规范的富士康公司曾经发生工人十五次以上的连续跳楼事件,就在于缺乏生活压力训练的年轻人突然从自由散漫的学校生活,一下子进入受到严格管制的流水线生活环境,压抑、辛苦,而且收入低微,看不到未来的美好希望,其绝望的情绪就会在瞬间爆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其《认知失调理论》中提出改善认知失调的办法,包括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减少选择和改变行为,可以用来治疗抑郁心理。一个抑郁症患者当然不仅仅认知失调,而且由于严重的处境失调导致强烈的认知失调,进而形成严重的情绪失调,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不断释放抑郁情绪的磁场。一方面需要药物去控制这个磁场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找到导致负面情绪磁场不断强化的个体的或者社会的原因,并给予解决。

对于个体抑郁症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更重要的心理疏导途径,一是帮助当事人改变目标不能实现的处境,这种处境是产生和抑郁的根本原因,而具体的原因往往因人而异。

有的人抑郁来自于长期失恋导致的烦恼。针对这个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为当事人找到相对合适的恋爱或者婚姻对象,对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目标高远但自身条件差强人意的人,还需要适当地让其有自知之明,降低对理想目标的预期。

有的人的抑郁是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不满,比如一个女人一意孤行嫁给了一个被证明并不疼爱自己的男人,但又很难重新建立新的美满家庭,其压抑烦恼往往难以开释,只要她不更改对家庭生活的预期,就会一直陷入苦闷抑郁之中。莫泊桑小说《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抱怨生活,如果没有发生丢失项链的遭遇,她很可能在劣质的家庭生活中产生抑郁,但反而是丢失“昂贵”项链的突发事故,导致她为了面子或者尊严而改变了人生的目标和生活方式避免了抑郁症的可能。

还有的人则是处于一种充满压力而且得不到帮助的职业环境之中,工作中因为能力不够,老是面临上司的责难,甚至担心失业。帮助这种抑郁患者走出困境的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帮助他提高职业技能,从而轻松应对工作,第二种办法,如果提高职业技能很难,就要帮他找到一个他胜任而且并不反感的新的工作,但首先要说服他降低自己的职业预期,同时还要其家庭不要给他太多压力。

 

情感机制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感受,带来对生命本身的感受,因而在人文主义思想谱系中,情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因素。但人文主义者对情感的发生机制缺乏深入分析和了解,只能蒙昧主义地赋予各种情感以神圣性。实际上,情感反应是一种生理机制,一种DNA设计的生命活动的反馈机制。尽管人们很容易成为情感的奴仆,但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理性具有更强大的延续生命的能力,最终主导了人的情感选择,那些理性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困扰。

 

 

小结

 

把大脑用一种磁场系统来分析,确实可以解释或解决很多问题,但这仍然有巨大的缺陷,因为它无法解释生命的本质,显然,如果说生命就是电磁波动显然是不够的。

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生命隐秘之处,与脑部磁场有关,在生命还是DNA分子时,婴儿在子宫中还没长出大脑时,完整独立的生命就不存在;任何同环境发生关系的生命,都有了感觉,成了生命。生命的发展,一是感觉的增强,二是对感觉的利用、对感官获得的信息的贮存、处理能力的增强。当生命是种子或卵细胞时,感觉处于静止,正如感觉到的信息变成记忆时一样。这样,我们可以推测,既然静态的物质可以合成转化成有感觉的存在,那么,感觉在静态时肯定有源头、雏形。

生命物的活性,毫无疑问与它的内部结构有关,有机物的聚合产生了周期性的演化模式——生命生成-繁衍的螺旋循环过程。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程序。根据物理学的发现,一个物体环绕某个轴心旋转并达到一定速度,就会产生磁场;多原子分子由于具有了封闭的内部空间而产生特殊的磁场。生命的感觉可以由多原子分子(如DNA链)结构所具有的磁性来解释,死亡,就是生命的核心磁性消失。当然,这种解释面对感觉这种特殊的生命属性仍然苍白无力。

从宏观的生命现象而言,人在生命活动中,最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就是快乐(快感)。生命中最强烈的快乐是人们的性行为(吸毒姑且不论),性活动的生理过程实际上是物理的摩擦与刺激(手淫也有同样的效果),这种物理的运动起到一个贮能或充电的作用,当特定部位的电荷达到一定值,它就会放电,性高潮强烈之时,放出的电流会波及全身,产生强烈的触电感。有观察发现,一些儿童在不自觉中因为偶然摩擦到相关生理部位,也可以产生快感,这说明这种快感不需要特殊的精神的或者情感的刺激就可以产生。科学研究发现,人在性活动中,在咀嚼糖果的时候,在享受某种东西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麻醉品安非它明的化合物,这种化学物质释放化学能,产生放电现象,相应的感官受到强烈的生物电流刺激,就形成快感反应。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论:

快感=放电

人们在游戏、竞赛、赌博之类的活动中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就拿赌博而言,对赢钱的期待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电磁场,可以控制发布命令的大脑中枢,促使人投身赌局,在赌博过程中,成功的信息进入这个电磁场时,它作为电流(或电波)产生快乐,当我们突然拿到一张足以致胜的王牌时,我们可能因激动而发抖,这也是电流所致。有的老年人在赌桌上突然猝死,就是因为突然而至的强大的快感电流的冲击,导致心脏无法承受。

人在进行合目的的活动时,大脑产生两个性质的磁场,成功的信息归入快乐的磁场,失败的信息归入痛苦的磁场。如果失败的信息不断进入使痛苦磁场力量增强,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释放电能;它的危害性冲击波使人感到痛苦,甚至精神崩溃。我们在经受痛苦时,会清楚地感到痛苦以波的形式向外一阵阵扩散。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进一步的推论:

第一,生命的实质,归根到底就是感觉,它由生理结构产生和承载。(至于是怎样产生的,那仍然是自然科学家探索的任务)

第二,感觉即生命电磁场的电磁活动。

强烈的生命感觉就是生物电场强烈的电能释放,这在性交、吸毒活动中最为强烈,而人生理想在人脑中建立起一个电磁场,因此在理想实现和趋于实现的生命活动过程会产生持久的快感,痛苦的生命感觉是一种强烈的干扰电波的冲击。普通的生命感觉是指简单的信息活动、电脉冲的平缓起伏。当人们闲心静息,细数落花,看夕阳西下,只感到生命的流逝,生命像缓缓流水,水波不兴,这样的生命形态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否定了认为快乐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谬论。

当我们做剧烈活动时,电波流动加强,生命的感觉也加强,年轻人崇尚一些剧烈的活动,这是他们为寻求生命强烈感受的反映。当人们经历了曲折坎坷、胜败荣辱的心理磨练之后,可以产生一种沉稳的心灵磁场,不会轻易受到扰动。

当人的神经网络开始启动,生命就开始了,电磁运动构成生命感觉,程序活动构成生命的内容。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感觉到生命在最后关头是自我感觉在向远处飘移,这是生命中核心的一处电磁场在消散,那些平时死死抓住、控制它的各种力量都因为生理的枯竭而烟消云散,使这个感觉主体从各种束缚中解脱,从而感受到无以复加的自由。这也表明人的自我(自我感觉)是悬浮在大脑中的,它是一个磁体。这种飘的感觉是一种恬然和自由,处于一种空灵状态,无所依托也无需依托。但它很快就崩溃无踪,这就是死亡。

生命的核心就是一个磁体(磁场),它不可能独立地存在,而必须由特定的物理结构(如有机物)产生。当生理结构无法维持时,磁体的磁性就消退了,最终完全耗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能够建造更好的感觉支持结构,就可以使生命维持更长时间,如果能够把作为生命标志的“自我感觉”进行移植,就有了生命的永恒的现实可能。

为什么生命终结时会有一种自由超脱的感觉呢?很可能是由于生命感觉的核心磁场在生命终结之际脱离了同神经网络的联系,它不再受到束缚。东方人的气功方法可以帮我们领会生命的本质,在气功状态下,杂多的意念消失了,人暂时脱离了同意识系统、同社会欲望乃至基本的生理本能的联系,这时人的唯一感觉就是对感觉本身的感觉。成功的气功修炼者达到这种入静境界时,他感到了一种超凡脱尘、身心分离的自由和快乐,同濒死者的感觉一样。这时,人无思无欲,只有感觉在漂浮,这种漂浮产生和谐和愉快。当然,由于总有外界干扰,以及生理机制对能量补给的需求,这种自由感觉境界不会维持很久。这表明,自由感觉可以从内部产生。

一些人通过有意识的呼吸导引,可产生一种气功能,这种气功能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场,对调节生理机能会有帮助,但它应该不会脱离人体,不大可能输出体外,更不能使人长生不死。因为人的机体毕竟是一个微小生物磁场结构,不可能产生非常强大的能量。

吸毒也能使人的感觉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被称为迷幻状态,它其实也是某种感觉主体的暂时性自由状态。通过某类化学物的化学能释放,感觉主体浸润在一种饱和的电能之中,从而获得特别的愉快,并可以在大脑信息世界里自由飘浮,于是,吸毒者想象什么,就随心所欲地产生其感觉结果:有报道描述吸毒的感受称,当他吸毒后,想象自己是亿万富翁,身边马上呈现无以数计的金钱,想象自己是皇帝时候,马上就感觉到人群在对自己山呼万岁,想象做爱,就马上欲火焚天……吸毒的魅力如此之大,才吸引了那么多人赴汤蹈火。由于吸毒是外来因素建立的快感磁场,而且没有约束机制,所以,一旦建立起来,它就要求有一种周期性异性电流来平衡。否则就会释放恶性电流,使人处于痛苦状态。

在俄罗斯等国家,医学科学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做脑手术的方式帮助人戒毒,它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准确识别由毒品建立的成瘾磁场并破坏掉它。2005年广州有医院就在开始为吸毒上瘾的人做开颅手术,通过机械手段,破坏人脑某个区域对毒品所形成的依赖性生理结构。这个手术后来被卫生部叫停。这类手术证明人的欲望其实在很大程度是可以用外部手段改变的,传统的改变手段仅仅是服用迷幻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式的方式改变人的欲望甚至观念。因为人的欲望和观念,在大脑系统,终究体现为某种物理的结构或者功能才可能发挥作用。过去,异性之间通过性活动得到相应的快感,如果科学家发现了性快感产生的生物学原理,他们就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给大脑的某个快感区域通电,直接制造性高潮。当然,这些生理快感并不具有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即使科技发达了,也会有意识地防范以快感享受为目标的行为选择。

如果人的感觉就是某种生物电流的作用,那么,总会有一天科学技术可以用一种直接的电流刺激来制造快乐,从而人们不需要饮酒、吸烟、吸毒、性交、艺术欣赏、赌钱、电脑游戏这些麻烦的行动就能感受到与之同样的生理、心理上的享受。这类新的娱乐方式会由于其方便、便宜、更刺激而取代传统的娱乐活动。

用物理学的方法来解释生命,肯定会令很多人反感、不满。我们同时须认识到,对生命的揭示到达这一步,即使是正确的假设,也还有巨大的疑问,即为什么一个特别的磁系统形成之后,磁场就成了一种感觉。这只有等待物理学工作的进展。生命的秘密只有不断深入的科研才能最终获得揭示。

人的意识一方面是一种物理的电磁系统,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其文字的次序就变成系统的电磁流流入人脑的电磁系统;另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的物质属性的符号,我们可以感到生命与整个世界的深刻联系。如果生命来自于磁性,而电与磁(波),物质的最微小的基本组件便具有灵性,物质也就是有灵性的存在,它们时聚时散,表现出一种旷达超然的禀性,而当我们化为尘土,也许就不必太过悲哀了。

历史上,人们设想天国、极乐世界、彼岸,其深刻的内涵无非是追求生命的快乐而永恒。即,生命的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是使生命的感觉快乐而永远持续。那些崇高伟大的信条,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生命本身的需要之上,是为生命服务的,是人本主义的,或者说就是自私的。一些违背生命延续和快乐的行为选择,实质上是因为这些人在观念上,认为这些选择有助于通向更高层次的生命永恒和自由:比如进天堂、极乐世界等等。

也许,当生命本身不再是目标,也就是说,当生命已经能够永恒地存在的时候,人才会有超越生命的精神,那时,人就成了另一种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神。

生命的DNA结构为生命本身设定了本能,设定了生命自我维持的本能,而这个本能,恰恰又是推动人去寻找永恒途径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休谟正确地指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可是生命自身又是那么脆弱,那么短暂。是本能的力量重要,还是理性的力量重要?或者,在生命之外真的还有某种决定命运的力量?谜底的揭晓,将只能冀望未来的科学家,所以,那些渴望揭开人的秘密的人们,寻求生命不朽的人们,热爱科学吧。

在关于人是否有灵魂的说法中,曾经有好事的科学家对临死的人进行称量,发现生命在终结的一刹那,确实减轻了数克。可是更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死亡过程,也存在剧烈的生理活动,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而且还有水分的蒸发,重量减轻不足以证明灵魂的存在。灵魂如果真的能够脱离肉身,那么,将以什么结构存在呢?如果人的感觉真的是依附大脑的物理设备,就像电脑程序之依赖于硬盘,灵魂也将很快因为大脑能量的失去而无以为继。当生命的能量供给系统枯竭,大脑的磁场就无法正常运转,就像不通电的电脑无法运转一样。

人的生命不是因为被神秘力量注入了灵魂而成为一种具有复杂情感感受的生命,而是因为DNA的赋予和后天的知识和经验养成;如果生命的终结取决于灵魂,以及注定的寿命,那么,人应该更多地无疾而终,但我们经验到的死亡都是因为生理支持系统的崩溃而导致的。而生理原因导致的死亡也说明生命的决定至少还有非神灵的因素,即使有灵魂,也同生理结构具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

自然的法则都具有简略性,如果能够走直线,它就绝对不用弯曲。如果真有神灵控制生命,为什么他们还要安排生理性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神灵要有意遮掩他们的意志,那么,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神灵,而我们能够知道,就说明人具有超越神灵控制的能力。

 

过早地宣布生命的最基本的层面没有灵魂,没有神迹,这会不会过于轻率?而且,以后人生探索之旅将会是多么的暗淡。康德进行了他的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之后,也忽然意识到,人类的知识探索似乎应该为信仰留下余地。没有信仰的空间,人生将是无比悲惨暗淡,后来,一些明智的人们,包括那些实用主义者如詹姆斯等人就认为,不用担心那些神灵是否存在,只要有用,就假装它存在。

知道感觉与生命的基础性联系,也给我们巨大的希望。如果科学家发现了感觉生成的秘密,知道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就可以尝试感觉的移植,当感觉的承载体——我们的肉身——因为生理原因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感觉从原来的肉身剥离,并移植到新的肉身上呢?如果感觉无法从肉身剥离,那么,我们也可以努力找到肉身衰老的原因,从而推动肉身不断延续的细胞新陈代谢,以避免整体性死亡。

当然,上述的设想还只是天真的臆想。也许,人的感觉同具体的物资外壳就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感觉本身只是生理的功能,必然地依附具体的生理载体,那么,人这种生命,就注定是脆弱的,短暂的,悲剧性的。

无论如何,生命的秘密还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工具的局限而继续隐藏,这需要科技的进步,需要人类的发展来揭开这个谜底。

  

 

下一章 人是什么——追寻人的本质(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