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仿古还观宋明清(一)

 天宇楼33 2017-07-02

        玉石虽小,但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古代中国,虽说仿古几盛,但后世多借玉喻“义”,言与美好,寄寓福寿。中国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实就是“玉石记”。记述女娲补天之时所遗漏的一块石头,流落人间的一段悲欢故事,宝玉啣玉而生,黛玉因玉而亡。和全书故事演变关系最密切,与主人公生死攸关,同家族命运前途联系最紧密的宝贝,便是贾宝玉身上的那块“灵通宝玉”。大如雀卵,灿如明霞,莹润如酥,正面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基本上表述了人生的祈求与夙愿。


        从民间到宫廷,从古代墓葬的发掘到代代相传的“传家之宝”,玉器宝石都是大多数中国人珍爱之藏。已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了国人传统文化的精神代表。


        清乾隆  白玉雕双龙耳炉(原配纯金盖)


        康雍乾三代的历史遗馈给后人留下了大批美轮美奂的精工玉炉,这时期的玉炉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是以战汉青铜器为创意蓝本;二是做工精美华丽淳厚古朴:三是具有鲜明的文人气息和传统的哲学理念。


        此炉白玉质地,温润细腻,为和阗籽料雕琢而成。炉带盖,盖为缧丝工艺製成,已缠枝纹饰为地,如意行开光做双蝶戏花纹样,其上嵌宝石,炉钮以春山秋水玉所製,更彰显其古朴气息。炉身两侧以高浮雕工艺做翼龙耳,翼龙双目圆睁,嘴微张,身微供,尤似跃然而起之势,整器除炉钮及双耳以外,余部均光素,不见雕痕,掏膛规整,抛光极好,各方衔接得体,浑若天成,平整细致光滑如镜的打磨技艺尽显美玉天姿,昭示出技艺的高超精湛。此器展现了乾隆一朝精彩绝伦的玉雕技艺,经历两百余年仍保留有原配的宫廷纯金缧丝嵌宝石盖,堪称此一时期重要的玉雕精品。


        此炉最为经典者,当属玉炉口沿包金,原配清宫金累丝嵌宝石盖子。炉盖以金丝累丝细小卷草纹,並於盖身三开光,开光内各累丝两隻蝴蝶,意寓蝶恋花。盖顶嵌元代白玉炉顶,其下累丝两层莲瓣。累丝金色纯粹而绚丽,流露出皇家高贵之气。镶嵌宝石装饰,与金累丝的器表搭配相得彰宜,光照之下熠熠生辉,闪耀出夺目的光彩。由此可见,此白玉炉当为清宫旧藏之物。


         此炉现见于《九重芳华-宫廷御制珍玩专场》估价为:USD 128,899 - 206,239


        元  玉雕带沁瑞兽绦环


        圆形,体扁平。正面满红棕斑沁,包浆浑厚,多层次镂刻而成。左侧前于山石中生长出一棵硕果累累的樱树,果叶枝梗交互穿插,纵深交错。树下瑞兽一只,蹲踞回首,遥望硕果,似垂涎若渴,欲语还休。上方右侧如意形云朵朵升腾,灵芝草蔓延。瑞兽体态丰腴,肌理清晰,背脊棱线高低起伏流畅,琢刻精细,矫健有力,气势凶悍,栩栩如生。图案结构精致细致,雕工娴熟精湛。底为圆形框,框后留孔为带饰穿带之用。


        绦环应为腰带或帽上之嵌饰,其透雕精细,结构分明,层次、镂空隙间穿插紧密。本品琢工深厚,造型古朴,层次感突出,继承了辽、金、宋时期流行的巧雕技法,带游牧民族镂雕山色野兽为材的秋山玉之影,气势非凡,颇见功力,彰显元朝由蒙古族统领的艺术风格。


        清中期  青白玉松树纹洗


        洗白玉质,莹泽温润,质地敦厚,掏膛精炼,内壁光素无纹。整器随形而雕。周身通景浅浮雕松树枝干围绕周身,松针丛丛,枝干弯转,器型圆润可人,弯折的松枝伸向洗的底部。整器的枝干细节刻划精细,树结也雕琢如生,极具欣赏及艺术价值。若能陈设于案头,颇为清趣雅致,沁人心脾,意蕴十足,实乃书案摆放赏玩之佳品。


        宋  白玉狻猊


        此件玉兽以白玉雕琢而成,通体圆雕,圆眼尖耳,双眼以双条阴刻线,尖耳,小鼻孔,四腿蜷曲,背有脊凸,卧趴地上,腹下四蹄,亦刻划无遗。长尾蜷于身侧,身形矫健,四肢壮硕,双目活灵活现。玉质细密莹润,沁色如洒金,兽身上不做过多装饰,仅以洒脱的刀法刻划阴线表现肢体动向和表情,使得形象鲜活,生动可爱,小巧趁手,实为不可多得的玩赏佳品。


        狻猊之形象随佛教传入中原,为文殊菩萨坐骑。因喜坐,常以之蹲坐佛寺、宫殿门前,又以其喜好烟火,人们便常将其塑于香炉盖上。宋代狻猊形象尤为受上层官贵喜爱,北宋汴京皇家苑囿里饲养有各种珍奇异兽,多为海外进贡,其中便有狻猊;《玉海》引杨侃《皇畿赋》载玉津园中豢养珍禽奇兽:“则有麒麟,含仁驺虞,知义神羊一角之祥,灵犀三蹄之瑞。狻猊来于天竺,驯象贡于交趾。孔雀翡翠,白鹇素雉。”


        清乾隆  白玉雕松下高士图插屏


        插屏长方形,以整块羊脂白玉雕成,玉质莹润绵密,纯洁无瑕,白如截脂。屏面以浮雕手法琢纹装饰,山石嶙峋立于一侧,山崖之间一株崖柏斜斜探出,两高士于树荫之下相谈甚欢,石下苍松挺拔耸立,树上枝叶繁茂,松后有蜿蜒徐缓而上的山间石阶,通向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凉亭,远处山影重重,树荫错落有致。山下童子疾步而行。此插屏雕刻层次分明,构图疏密得当,刻画细腻精致,富有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