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节从四象到五行

 感通天下 2017-07-02

    中华古哲分类认识事物的智慧不断发展,加深了对于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种差别的认识。又总是随之将所分类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强调各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哲学中的太极图,就形成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哲学模式,就形成了阴阳观、四象观。

    有了四象的一分为四与合四为一,古哲仍然不满足已经获得的认识成果。于是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文明程度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极大提高。有人想,一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为什么就不能分成五个阶段呢?将一个年周期中先后出现的天体变化、自然变化、社会人生变化装在五个阶段的框子里,比分装在四个框子里精确了许多。将装在同一个时间阶段框子里的事物现象比较一下,发现了许多共同点,发现了各个框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五行学说。

    原先,古哲发现了少阳春木温,太阳夏火热,少阴秋金凉,太阴冬水寒。后来将年周期分成了五个阶段性的进间框子,在太阳和少阴之间增加了一个框子。将原来四象的四个框子所表示的时间缩短了一些,让每个新框子相继表示年周期中的七十二日多。这样,原先的四个框子变小了,中间多出了一个框子。这个框子里装着什么呢?装着年周期中第三个七十二日多里的一切变化现象。古哲总结了一下,如果说前面的两个框子仍然叫少阳春木和太阳夏火,后面两个框子仍然叫少阴秋金和太阴冬水,那么中间这一个框子里的阴阳状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夏至的日子,日地相对运动中,太阳由向北回归线前进突然发生了一种转变,开始又向南回归线前进了。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转化,这一个转化影响着决定着整个北半球、整个地球的气候状态。所以古哲认为这一个阶段地球上的一切事物是一个随着太阳前进方向发生转变的转化阶段。古哲同时观察到,这一阶段气候相对湿润,土地也特别湿润,最显著的自然变化是自然生命世界在这种湿润的气候状态下、在这种转化阶段发生着由太阳旺盛生长到少阴开始收缩的变化。

    这样,古哲创造了一个新框子的名称,即转阳阴长夏土湿。

    古哲继续思考总结,将每个框子里装的事物现象的共同性质不断扩展,就形成了下面的系列化认识。

    少阳春木温绿生,太阳夏火热红长,转阳阴长夏土湿黄化,少阴秋金凉白收,太阴冬水寒黑藏。

    我在前面周易和中医的有关章节里,将每个框子里装的性质数目扩大到了几十个,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古哲创造了这样五个框子,有人叫春夏长夏秋冬框子,有人叫少阳太阳转阴阳少阴太阴框子,有人叫木火土金水框子,有人叫生长化收藏框子,有人叫绿红黄白黑框子。叫什么都对,为了简称,古哲认为叫木火土金水框子最能够代表自然界的物质变化。并将之简称为五行。

    行就是行走运动。是什么行走运动呢?

    第一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行走运动。

    第二是春夏长夏秋冬的周期性行走运动。

    第三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周期性行走运动。

    第四是农业生产劳动随着年周期性行走运动。

    第五是个体人的生理、心理随着年周期性行走运动。

    第六是社会活动随着年周期的行走性运动。

    除了年周期,古哲还发现了昼夜周期运动,月地周期运动,还发现了慧星七十六年的周期运动,还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还发现了某种动物例如鼠害周期性增多减少的运动。并且发现了这些周期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的生命世界和人。

    五行学说就是古哲对于客观世界科学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就是一种系统的认识。这种认识上升到了哲学层次,就指导着人们深入研究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第一,五行之间有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就是讲如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依次相生的过程。这那里有什么迷信呢?

    第二,五行之间有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就是讲如春木温的气候状态影响制约着长夏土湿的气候状态,长夏土湿气候状态影响制约着冬寒水的气候状态,冬寒水的气候状态影响制约着来年夏火热气候状态,夏火气候状态影响制约着秋凉金气候状态一样,是一种古哲对于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状态对于另一种周期性状态的影响和制约的科学总结、哲学概括。

    中医内经就是建立在阴阳四象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的医学科学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