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宿松民歌《小姑歌之一》(2)

 夜黑心明 2017-07-02
品味宿松民歌《小姑歌之一》(2)
石普水
一棵树,七条根,小妹梳头两边分。堂心(厅)吃饭哥又骂,灶下洗脸嫂又嫌。哥哇哥,你莫骂,借嗯嘎(你家)瓦屋住一下,嫂哇嫂,你莫嫌,我在家里过不了三、五年。(1)
狗米毛(狗尾巴)草,节节升,无娘的女,好伤心。堂青(厅)七(吃)饭哥哥骂,灶哈(下)洗碗嫂又嫌。嫂哇嫂,嗯(你)莫嫌,借嗯嘎(你家)瓦屋住三年。待到三年婆嘎气(家去),手拿金子玩(还)饭钱。手拿石头沿路丢,石头开花我回头。(2)
这首民歌主人公是一个小姑娘,所以我把它取名为《小姑歌》。
“一棵树,七条根”用的是比兴手法,是小姑娘对着树自言自语。“一棵树,七条根”暗喻父母生的孩子多。民歌里小妹原来是小姐,我觉得“小妹”更合适。梳头“两边分”有暗示作用,暗示她心事重重。“堂心(厅)吃饭哥又骂,灶下洗脸嫂又嫌。”“堂心(厅)”就是堂屋,旧社会一般女人是不到堂屋吃饭,而是在灶屋吃饭的。所以,哥哥骂其实是教育,只是言语重了,不是轻言细语而已。“灶下洗脸嫂又嫌”其实也无可厚非,灶屋可能不大,地下搞得湿漉漉的不好。这里暗示小姑娘年纪小不懂事。
所以后文就有“哥哇哥,你莫骂,嫂哇嫂,你莫嫌,我在家里过不了三、五年。”旧社会一般女孩十七、八岁出嫁,由此可见,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第二段,以“狗米毛(尾巴)草,”开头,“节节升”说明小姑娘长了两岁,故事场景在野外。“无娘的女,好伤心”。娘死了,小姑娘想娘了,一个人偷偷地伤心流泪。她还小,不长记性,她还是到“堂青(厅)七(吃)饭”所以再一次遭到哥哥骂。多少懂一点事了,知道到灶哈(下)洗碗,但是嫂嫂还嫌洗得不干净。
小姑娘孩子气,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
“嫂哇嫂,嗯(你)莫嫌,借嗯嘎(你家)瓦屋住三年。”这里只是三年不是三、五年,说明与上文时间过了两年。
下面是小姑娘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待到三年婆嘎气(家去),手拿金子玩(还)饭钱。”等我到了婆家,发财了,我拿金子来玩还你们的饭钱。注意,这里的“玩(还)饭钱”,暗示哥哥嫂嫂经常骂她“吃冤枉粮”,所以才有这句。宿松话把“还”钱读作“wan”。
而且,小姑娘发狠了,发誓到了婆家不再回娘家:“手拿石头沿路丢,石头开花我回头”。
民歌刻画一个天真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