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好校长丨画龙点睛:用兵团精神承载教育梦想

 阿福根 2017-07-02


当教育理想和兵团精神邂逅,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校长卢建新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卢建新校长对兵团充满热爱,在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中随处可见家国情怀、兵团精神的烙印,他用新兵团人的精神办出了一所优质兵团中学。
    
今天中国的校长,如果能把一所学校办好,少不了责任与担当。对于一所薄弱校的校长来说,尤其如此:一所学校里可能只有校长知道它难在哪里,烦心在哪里。谈到卢建新校长的责任和担当,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血脉,二是坚持。
    
石河子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它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而卢建新校长则继承了父辈的兵团精神,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兵团人的雷厉风行和实践精神。
    
在卢建新校长的工作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像实践家那样去思考,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想”是为了“做”,“做”时要有“想”,归根结底,就是“做好”,这是卢建新对兵团精神的教育演绎。
    
我们的教育似乎过多地关注了那些浮在表面上的功利性的东西,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些实质性的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内容。在选择与坚守中办善良的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功利心淡一些,多关注一下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卢建新校长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在用家国情怀和兵团精神唤醒自己、唤醒校园。这种唤醒不是停留在概念中,而是体现在点滴的实践中。他在石河子第一中学推行的“十个一”活动,让学生们进入养老院陪伴老人,帮助学生成长为有血性的人,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学校教师在他家国情怀的影响下,愿意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帮扶边远地区的学校。
    
另一个关键词是坚持。卢建新校长说,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他就会马上去做,只要有利于师生进步与成长的事,他就会马上去干。在数据时代的背景中,他守住了教育不变的本质,同时又顺应时代创新教育、创新课堂。
    
卢建新校长认为,课程设置就像学生的菜单,搭配合理,学生就会茁壮成长;菜单有问题,学生则会营养不良。我们看到,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荤素搭配的“课程营养餐”。在石河子第一中学,教师不仅会用大数据讲评试卷,还能在教工俱乐部打球,唱卡拉OK;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社团。“十个一”活动,参观军垦博物馆,从这些社会实践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卢建新校长的教育思想并非高在云端,而是贴近地面的,他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落地”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加强课程建设。
    
卢建新校长对教育细节的关注,也体现出了他在兵团精神影响下的缜密思维。尽管在教育教学中,执行力是第一位的,但没有细节执行力将会大打折扣。在石河子第一中学,我们看到他很重视决策在每一个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包括环节设置和流程设计,并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另外,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还对实施过程进行动态关注,关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出新的调整方案。
    
卢建新校长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身上对教育、对兵团、对家国的信仰和情怀糅合在了一起,在选择与坚守中搭建起善良教育的平台,承载起了“新兵团人”的教育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