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是以名相为基础的观念组合。 那么什么是“名相”呢?“名”就是事物的名称,事物的名称是以语言的形式给予事物的标号。事物的名称是随意性的,与事物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如汉语叫做“狗”的这种动物,各种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如藏语称“气”,梵语称“古古热”,蒙语称“诺怀”,英语称“多哥”等等。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有必然关系,名称能反应本质,怎么会有名称上的这种差别呢? 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本质联系,就避免不了《乘摄》中所说的三种情况: 1.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有本质上的联系,那么尚未形成名称概念的幼儿,第一次见奶瓶,就该知道那个盛奶的东西叫“奶瓶”,第一次见苹果,就该知道那是“苹果”。若见物就能知其名,也就不会有各种语言的隔阂,但事实并非如此。 2.一物有多种名称,如汉语叫做“太阳”的这种天体,在藏语中有尼玛、金轮、世间眼、千种光、赤热光、荷花友、金车、七马车等几十个名称,名称和事物之间若有本质上的联系,那么,有多少不同的名称,就该有多少不同的事物,但事实上,多种名称所指的是同一事物。 3.名称和事物之间若有必然联系,那么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不该有相同的名称:如“石头”这个名称,有时指岩石,有时指姓名如“石头”,有时指地名,如石头城,有时指不能生育的妇女如“石女”等等。又如人的姓名,中国汉人中称“常英”的男人女人,大该有几千人,这种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事物可以使用同一名称这一事实,也表明名物之间的关系是随意性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反映不了事物的本质。 相关文章: |
|
来自: 静虑fus08sar1k >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