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我不是很擅长,回答只是为了反思自己,抛砖引玉。 作为初次见面的朋友,很多朋友习惯一上来就想使用,那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已经习惯如此,所以有钱的习惯用钱来推动,有权的习惯用权摆平,有力的习惯用拳头说话,如此等等。所以如今这个世界变得急功近利,变得赤裸裸,没有底线。 格格不入的我总是被自己的价值观左右,也被自己的秉性所掌控,这是缺点也可能是优点,生命也因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成就了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以心换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渡人度己。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不认识到熟悉,信任,成为好友,是有个过程的,是通过不断互动,一点点积累,验证,认可的。 当然这里有主动有意识的培养主导,也有习惯性主导的,当然也有很多被迫驱使的。这里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分水岭。 一般主动感受,有意识培养的,都会努力学习,有所准备,有所针对,有所铺垫,一点点,通过时间,通过某种姿态,释放某种信息,诠释自己的真心诚意,解除对方的风险抵触,表明某种可能性,展示某种想象空间,如此等等。 当这些主动感受养成了某种习惯,便是命运的改写。因为我们原本的习惯思维都是某种环境的产物,是在不知不觉中,根据情绪的舒服度来养成的,带有很多碰运气的成份,所以有些人天生容易交朋友,有些人不太容易交到朋友,交的朋友也鱼龙混杂,主次不分,容易被感情或者自己的喜好掌控,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提高某些事的效率,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我们喜欢的人事上,提高我们生命整体的幸福指数。 永远要记得你的天赋是什么,而不是你哪儿很垃圾。一个人要成功,永远是个人的天赋符合了社会的某种趋势,而不是追逐完美,适应广泛。重要的并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要成为谁。来重新组织你应该,做什么人,交往什么人,远离什么人;来定位你要去哪儿?什么人适合你?什么方式符合你?什么趋势值得利用。应该明确你现在在哪里,然后你需要“什么”才能到“那里”。聚焦你发展的市场机会,借力你缺少的个人能力,变通靠近最优路径。 人生最难的就是被迫驱使,去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事交往,也是我们很多人要面对的烦恼,也是本提问的核心。核心信念是:你要去哪里?逻辑体系就是:你怎么到达那里,以什么走位到达。不同的核心信念,投射出不同的一生遭遇;不同的逻辑体系,投射出各种少年得志或者大器晚成。 我也曾经历这些。有一句话叫:如果你想成长则事事可以成长。用在这里比较合适。这是一个磨练自己的过程。 当你有一天明白了,你就会变得主动面对,主动感受,其实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困难,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键在于你能否通过自身的调频契合别人,成就他人,你敬别人一丈,别人自然也会敬你一尺。 所谓的气场,不是在一时一事上你取得优势,而是在一个目标链中,你通过卑微或者高调,推动了目标的实现;所以,气场不是始终强势,而是如水般一样的自如;可以礼让,可以卑微,可以顺从,但是,最后,他们只是哥某个目的的一只只小鸭,他们很爽的迷失了自己,哥很爽的达成了目标。气场的信仰支撑点是:你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而只在意你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得体是装腔作势;在意别人的举止是迷失虚伪;做你自己,爱你的,自然爱,讨厌的让他们消失或者湮灭;兄弟能读懂这句话里面的“范儿”?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自己,是我们心性的真实投射;有人告诉我,自我觉悟的意思是知晓,而不是到达。说一个人觉悟了,并不是他与众不同了,他依然和以前一样,只是,他不再被外境驱动浑浑噩噩,他开始自我示现,无忧无虑。其表现形式是主动感受,而不是被迫驱动。 如果生命是一场盛大的体验,那么你选择主动感受还是被迫驱使?一个是寻求被宠爱、包容;一个是主动的兼容、怀柔;选择不同的道路或者方式,一样都可以达成目标。 比如现在有很多人研究人性,也是某种对我们本能的关照,洞察。有人说:人性就是为满足自我的一切行为(思维)活动。所以说人性缘起於自我,因为自我的我见和我执生成贪嗔痴。由贪嗔痴生发一切人性的表象。人最大的障碍是自我,自我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习惯。如何理解人性?从表面的现象来看,人性的表象就是习惯。顺应人性只是初级阶段。利用人性才是王道。一个人的意识有多开放,就可以容纳并且结交多少类型的朋友;一个人的智慧有多高明,就可以使用、转换这种力量为推力。 如何转换这种本能:凡是利我的属于弱点,凡是利他的属于优点。缘起于自我,分为两个相,利我的叫我相,利他的叫他相。凡是我相的行为模式都是低效的。凡是他相的行为模式都是高效的。这是基于推力的效率和势能的角度。 譬如,同样一个人,再同样一个社会中混,都混得很惨;埋怨社会不公即便是真实的,但是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无明;改变自己,融入环境,做一个万金油去获得世俗成功,这就是普通人;研究人性和群体思想特性,和自己固执目标之间的种种结合可能性,然后用某种方式明着顺应了社会潮流,暗地里实现了自我固执期望,就是某种觉悟。 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就是用角度去改变对事情的定位,从而改变事情真正的面目;譬如,同样是泡妞失败,A可能去和妞一起自焚,B可能忘记那个妞另找一个,C可能让自己变得愈加风度翩翩魅力四射结果最终要么是得到了妞,要么是因为平台更高了有了更多选择,自然让心中的不淡定蛋定了。 有人说:对抗什么,便是给予什么力量; 接纳什么,就是让自己更强大,也就无限了。 你经商也好,悟道也好,追爱也好; 那都不是让你更苍白,而是让你更丰盛。 在这个人间,朋友和金钱本身是一种价值衡量尺度,一个人追求感情和金钱,应当是作为充分生活过的证据,一个融入环境的坐标,一个价值实现的路径。实现朋友和财富正常累计并且可以不被朋友和财富奴役的人,才算刚刚开始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地球人,因为,他开始接纳这个星球,通过接纳其体系核心。接纳便可以放下,然后,开始自由。 关于技巧,我确实没啥说的,可能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投其所好,建立某种信任。试着忘记你自己,融入别人的喜怒哀乐,这是提高个人魅力的第一步。因为,人会本能的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人。魅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偏执而不具有伤害性的个性、或者蛋蛋的温暖的感觉、或者你能给予别人物质或者精神的希望或者享受。合作的着力点是共同的利益,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感情,依赖,安全感,归属感,如此等等 去某个饭局或者活动,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饭局或者活动背后真正传达的意思,你才有可能得心应手,成就别人才能体现你的价值,别人才有可能带你玩,但是不要忘了在玩的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价值交换是维系人际的核心命题,你给与了别人想要的,你想要的别人也可以不伤筋动骨的给与你。慢慢的,有酒一起喝,人际关系网就那样铺天盖地的显露了。 天天说爱你的,铁定最容易离开你,因为他们的爱是为了表达爱,而不是相爱。还比如,那些公开对你示爱的,其本质是为了占有你。 崇拜,也是。这就是酒肉朋友。真正的喜欢是偷偷的在背后望一眼就很舒服,为什么一定要占有,这就是可以两肋插刀的知心朋友。 文字比较长,属于个人水平有限,也许看完和看懂的朋友才是有缘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