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阳府衙,端是个有来头。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南阳府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府衙。 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府衙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扩建,至清光绪末年,规模宏大。 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词语便源于南阳府衙,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景点之一。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知府傅凤扬倡导并亲自督导,动员府署及地方州县大小官员捐俸禄,对府衙古建筑群,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关键性宏大修缮及重建,使千年古建筑得以存留于世。 此次修葺,前后经历5个年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这也是他任南阳知府期间,最有影响的政绩之一。 府衙里面的一些古代刑具展示也让我们体会到古代封建制度的森严以及刑法的残酷。 南阳府署由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不足之处多是后来重建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