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军事孱弱是缺少名将?如狄青的名将辈出,宋朝却得是这个

 无为洪建国 2017-07-03

立国167年的北宋王朝在文化经济方面创造了璀璨的成就,却因为长年的军事被动而饱受诟病,一直以来,对于北宋军事实力为何如此孱弱,普遍认为是因为压制武将的政治体制导致北宋缺少名将,北宋一朝有些许名声的,除了开国名将外就是杨业和狄青了,一个是受杨家将故事渲染,另一个是由小兵一步步做到了枢密副使的高官,再无其他名将,实则不然,北宋从来不缺名将,那么为何装备精良的北宋禁军在面对北方军事力量时屡屡受挫,少有胜绩。

究其原因是战事约束太重,国家平时压制武将可以,可是在战时就必须放权,有武将主导战场,而不是由遥远的帝王及文官集团对前线发号施令,更甚至派遣监军,叫一个不会打仗的人对前线的将军们做出军事决策,这不明摆着,这是要吃败仗的。

杨家将的原型杨业就是被当时的监军王侁推上死路的,本来杨业和潘美按计划撤军,王侁一个不知辽军凶悍又不懂打仗的人,一心只想着为自己捞点军功,强令杨业率军出战,杨家军的悲剧其实就是为了一个人的私欲而已。

更为可怕的是由帝国中心研制出的阵型图直接给前线的将军,命令必须按照阵图打,不然就是抗旨不遵,这不就是开玩笑了,古代又不是现在,对视频聊天,君王可以实时指挥前线将军,且不说君王会不会打仗,就算会打仗,你本人对前线地形不熟,没准你无意间要求部队在水上排阵,如此束缚前线军队,又怎能打胜仗。

北宋名将李继隆就是依仗自己国舅的身份,公然抗旨没有按照皇帝的阵型图打,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然,他是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庇护,不过大部分将领可没有如此胆略。

其实,北宋得统治者应该知道,如此限制前方将领,势必造成战事颓败,可是历经五代十国战乱的北宋,知道武人一旦掌握了军队,改朝换代就是分分钟的事,这造成了北宋统治者内心里最大的隐痛,移至时时刻刻防着武将一手,哪怕你在前线吃败仗,只要你无力反叛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的军队,主动出击肯不行,但是守成尚有余力,这使得北宋除了太祖太宗,其他君主大多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相比之下,他们更希望花钱买太平,更多的情况是,北宋得君王还有些喜欢打败战的武将,因为好控制,对自己没有威胁。

你知道北宋文官集团是如何敌视狄青的吗?哪怕狄青终日谨小慎微,但是只因狄青武将的身份就倍受猜疑,连欧阳修都公开表示过反对狄青,可见当时朝廷之上,武将的地位,就犹如看门狗,用你时给你口饭吃,不用你时,立马滚蛋,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